过程——
国际班底耗时一年
磨出老宁波的风土人情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样片。
从感官上看,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从片头的音乐,到穿插的老照片,片尾的字幕,都做得相当专业。
一群历史爱好者们转行拍片,为什么可以拍的这么好?
“宁波老瓜”说,说起来容易,其实满满都是泪啊。
钱,是大家“众筹”凑起来的。一年时间就用掉了十万多元。而拍摄团队,也是大家自己能出力就出力,能兼职就兼职。宁波老瓜和程健捷两位群友,挑起重担负责统筹拍摄事务;“宁波老瓜”因为本身是摄影工作者,英语能力也强,于是身兼数职,即是导演,又是编剧。
主持人是一个在宁波生活了五年的艺术老师;摄影师来自印度;后期制作人员,有德国人,有英国人。
这么一看,这部纪录片还是国际班底打造的呢。
拍摄时间是从2013年年底开始的。“现在我们拍了三集,是以英国摄影家汤姆森在1872年来宁波拍摄的照片及游记为蓝本,改编、拍摄了《Finding John Thomson In Ningbo 寻找汤姆森在宁波的旧影》系列。”
为什么要用汤姆森的见闻为线索?程健捷说,这位英国著名的摄影家,出过一本书《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像》,图文并茂,其中有一部分是专门介绍宁波风土人情的。
在纪录片中,他们就专门以古今对比的方式,以外国人的视角,将老宁波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
溪口瀑布、雪窦山,都拍了
最遗憾没拍到江北天主教堂
一年多的拍摄,虽然成片不多,但大家都说,这事嘛,就是累并快乐着。
比如为了最大限度的呈现老照片的场景,每个场景他们都是取景多次,力求画面尽善尽美。
有时候为了拍日出,大家凌晨三点就要出门。拍摄时,不仅要看天,还要看运气。比如拍汤姆森从甬江口到奉化雪窦寺所见到的场景,根据纪录,当时溪口瀑布的水很多;但他们去拍的时候,要么遇到下雨,要么就是晴天水量不大,只能一次次地跑。
最艰难的一次是拍摄冰厂。镜头虽然仅有几秒,但程健捷花了几天,做了一个冰厂模型;而且为了还原冰厂的环境,他们是站在滩涂里,脚踩在泥地里拍摄,等拍摄结束,主创人员基本都是灰头土脸。
程健捷很感慨地说,他们原本在设想中,要把鸦片战争后来宁波的外国人留下的所有描述宁波的文字和影像资料,都找到遗址,一一还原;但事实上,这样的难度很大。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村庄、城镇都消失了。原本计划内去拍的江北天主教堂和甬江女中,去年着了火,也拍不到原貌了。“这成了他们最大的遗憾。
“我们的这个拍摄工作,回顾了百年前外国人的纪录,也纪录了今天的现状。在汤姆森到达奉化142年后的当天,我们还特意重走了汤姆森曾到过的雪窦山。”程健捷说,现在是只拍了三集,做出了第一集的样片,其实按照计划,他们会拍上12集,“如果反响好,我们还会继续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