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写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一周年之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29 07:32:01   稿源: 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地铁蝶变享畅通

(徐佳辰 摄)

地铁蝶变享畅通

(刘圣造 摄)

地铁蝶变享畅通

宁波轨道交通服务热线83070000接听乘客咨询。(陈文杰 摄)

地铁蝶变享畅通

车站出入口为乘客配备塑料伞套。(陈文杰 摄)

地铁蝶变享畅通

3D海洋专列 (刘波 摄)

地铁蝶变享畅通

点赞!(应卫国 摄)

2014年5月30日,承载着1000万甬城百姓的祈盼,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明天,1号线一期迎来365天的平稳运营———宁波地铁一周岁了!

从纸上“潜行”到轰鸣地底,宁波地铁用了十年,而融入、改变市民的生活,只用了一年。

作为横贯城市东西的交通“主动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一年来,沿着城市的东西主轴不停穿梭,共运送约2350万人次乘客,开行列车88272列次,正点率99.95%。

地铁时代的到来,改变的不只是出行。新商圈的崛起、“月光经济”的撬动、城市格局的嬗变……这一年,有了地下坐标的指引,城市的张力得到释放,距离对置业、娱乐、生活掣肘被打破!

地铁1号线一期的开通,不仅承担了市内交通运输功能,更实现了数百万宁波市民几十年的“地铁梦”。当梦成真,发生改变的不只是出行,还有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的格局。

1号线,改变的不只是出行……

运送2350万人次

地铁缓解交通压力

家住宁波书城附近的张先生在天一家园工作,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前,他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转车,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有时遇上公交车晚点或者路上堵车就更难以预测。1号线一期开通后,张先生改为乘坐地铁上下班,耗时缩短一半以上,“终于拥有了一段准点的上班路”。

张先生绝非个例。地铁的开通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在高桥站、高桥西站、盛莫路站,东环南路站等站,还出现了一股“住在城郊,玩在市中心”的现象。据初步统计,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一年来,共运送约2350万人次,开行列车88272列次,正点率99.95%。全线无行车事故发生,环境良好,文明有序,各项技术指标在全国同期开通城市中均位居前列。

1号线一期的开通,对于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特别是优化中山路沿线出行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记者调查发现,一年来,与1号线一期配套接驳的公交线路客流增幅明显,公交出行已成为普通市民的主动选择。

“隔壁邻舍”感觉强烈

地铁改变生活方式

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以来,对于宁波市民来说,“隔壁邻舍”的感觉越发强烈,从城东到城西只要约半小时,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

李女士家住海曙联丰小区,地铁1号线开通,对她来说上班出行变化不大,但却给热爱逛街的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很喜欢去天一广场逛街,做做头发、买买衣服什么的。以前也只能凑到周末去。地铁开通后,对我来说想去天一逛街那是分分钟的事。”

家住西城新村的石阿姨是个酷爱旅游的“老顽童”,1号线开通以后,只要步行5-6分钟就能在附近的望春桥站坐上地铁,她的愿望是游遍宁波。“对很多像我这样退休的人来说,乘着地铁逛宁波,一来不会觉得累,二来可以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梁祝公园、鼓楼、东部新城,我都去逛了逛。”

石阿姨生活方式的改变绝不是个案。记者采访中发现,每到中午时分,东部新城科学探索中心、文化广场大剧院周边的餐饮店、运动中心内人潮涌动,消费一片红火;傍晚时点,泽民站口,许多市民径直前往麦德龙、欧尚海曙店大笔采购……

激活老商圈

催生新商圈

1号线开通后,市民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无形之中增加了地铁站点周边商场的客流量。许多沿线商场的销售额止跌上涨,呈回暖势头。新华联商厦、酷购、城隍庙等商场的客流量明显增加。

“因地铁通车带来的增幅估计有二成左右。”宁波文化广场CGV国际影城有关负责人说。轨道交通上线以来,这家宁波市区仅有的4DX、4K影院吸引了不少沿线的市民前去观影。国际影城覆盖范围一下扩大到了邱隘、高新区、江东,甚至东门口,市场半径拓展到7公里至8公里。

有关专家指出,1号线的开通运营,不仅让老商圈活力再现,还催生了新的商圈。海曙区以泽民站、望春站等为圆心,全新打造城西商圈。随着恒茂商业广场、新星商圈的建成,年轻一代将之视为地铁沿线办公、生活的新选择。新星商圈内的几大商务楼基本满员,青苹果、21码头等SOHO公寓的承租率也行情看好。

市贸易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宁波地铁网络的建设,将催生更多的商圈,提升城镇整体消费水平。

明天,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即将迎来365天的平稳运营。365天安全运营的背后,是数千名地铁人“无微不至”的努力和服务。

 [1] [2] [3] 下一页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