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这两天,李闪再也不和隔壁桌的同学斗嘴吵架了,因为再过几天,他们就要分别,离开生活6年的母校。
对,他们217个学生就要从江东爱心小学毕业了。不过让他们更加珍惜的是,他们深知自己是最后一届学生,过不了几天,他们的校舍将挪为他用,或者很快就要拆迁。
江东爱心小学创办于2001年,在和丰创意广场南边,是宁波最早一批民工子弟学校。2010年,因为整体规划,江东爱心小学就开始停止招生,今年最后一届。
14年,一个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年岁,伴随着一个个孩子的欢笑、一个个老师的付出,当然还有说不尽的宁波市民对她的关爱。
年前的回忆
一个人筹备两个月办起一所小学
大到课桌板凳小到粉笔,都是她一车车拉过来的
校长陈惠娣已经65岁了,和几年前见到她相比,显得更加苍老了。
回忆起14年前创办这所学校时,她感慨万分:那个时候没有车,要么自行车,要么走路,跑遍了几乎整个江东找场地,整整跑了一个多月,这才找到了一个。
接着是买课桌、买黑板、买粉笔,买学校所需要的各种设备。
“筹备时,就我一个人。就连那些旧课桌都是我一个人骑车从别处运过来的。”
“那个时候,人又黑又瘦,1米六三的个头,我瘦得只有80多斤。朋友说,一个手指就可以戳穿我的肚子,因为实在太瘦了。”那年,陈惠娣51岁,原本应该是退休的年龄。当时在社区当书记的她,被街道指派来办这样一所学校。
“当时,整个街道,外来人口有上万人,真的很需要这样子一所学校。”她回忆说,“街道向教育部门提出办学申请,许可证很快就批了下来。”
准备两个多月后,学校开门迎新生。那年,新生招了有500多人。仅一年,学校就搬进了现在的地方,可是依然忙碌。
“孙女13岁了,外孙11岁了。没有带过他们一天,他们都要不认识我了。”这是她这些年的遗憾。
当年,最犯愁的就是教师招聘,很多老师呆了两天就走了,因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有些坚持了一年。教师招了一批又一批,不过也留下了很多很有爱心的老师。
留在心里的暖意
孩子们最难忘的是社会各界的关爱
从欢度六一到联谊活动,金报一直关注他们
可以说,这些年,她就是一所没有门槛、只要是适龄儿童就可以上的学校。这个简陋但温暖的小窝,收留了无数跟随父母来宁波打工的孩子,这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据不完全统计有18个省份。 他们的父母是建筑工人、装修工人、送报员、五金厂工人……。这些孩子毕业以后,符合条件的将直接升入公办学校,还有些同学则要跟父母回老家。
因为六一节快到了,整个学校洋溢着喜悦。昨天,大家像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次游园活动。
这两天,这里也迎来了很多老客人。
27日,东航的工作人员来了,不仅送来了礼物,还在空地上跳起了小苹果;28日,儿童乐园的人也送来了礼物。“这些年,爱心市民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和帮助。”陈惠娣说。
昨天,我和孩子们聊天,问起这些年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说:每逢过节,就会有很多爱心使者来到学校,给他们送来各种各样的礼物。真的很开心。
刘朋说:“去年我收到了一件棉袄,是三个小朋友通过义卖工艺品筹钱帮我买的。”说起这个,他无比幸福。
现代金报也多次开展帮扶活动。
2013年的六一,本报收集了60位小朋友的心愿,在金报的牵线搭桥下,这些心愿被传送到江东中心小学502班学生手里,他们悉心准备了礼物,还亲笔写了一封信。六一节的前一天,江东中心小学的小伙伴把一车的礼物送到爱心小学的孩子们手中。那一天,孩子们幸福极了,因为心愿便利贴上的许多愿望变成了现实。同年,江东区教育局团工委也派了爱心使者,给孩子们送来了500多套的中国地图拼图。
还是2013年,本报启动了“梦·未来”关爱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活动,中国狮子联会宁波地区服务队筹集到四万多元爱心款,购置了33台科普仪器。这些科普仪器在宁波83所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巡回展示,第一站去的就是江东爱心小学。同学们看着这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玩意,忍不住都想把弄一下。
●难忘母校恩情
已经在浙安家的李吉瑞前段时间特意回母校看看
14年,这里送走的学生达到4500人左右,很多学生插班进来,很多同学读了两年却又走了,毕业的学生也有3000人。
陶凤是安徽人,现在是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的大四学生。她是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
“真的很感谢,在这样一所学校认识了那么多可爱的同学,认识了那么可敬的老师。感谢这所学校给我们一份珍贵的童年欢乐回忆,里面充满着欢声笑语。幸运这里接收我,让我接受了教育,让我留在父母身边,感谢校长与老师的真诚以待。”陶凤当年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宁波,后来进入这所学校,读三年级。
“当时大家的背景差不多,来自五湖四海,我们的父母都是很辛苦地在宁波打工。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我们的学校比不上其他学校,只觉得能上学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现在,她已经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
李吉瑞也是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他也是安徽人,小学毕业后,他升入明楼中学。接着,回到老家上了高中,上了大学。现在他从事面料方面的生意,自己开着店,在浙江发展。在电话里,他很是感慨:“很幸运来到这个学校,遇到班主任老师。当时她只是一个实习生,后来留在我们学校,她留下来放弃了很多,她对我们班上的每一个人都很用心,还记得那时我们放假她会带我们出去玩,给我们从家里带杨梅,还有很多的小事都很让我们感动。在我心中她是我求学道路上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我会永远记得她。”
得知学校停办了,今年是最后一届学生,李吉瑞还和班里的20多位同学特意跑了一趟学校。
他们说:有不舍有感动,但只有告别才能重新开始。 □记者 章萍 摄影 记者 张培坚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