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草案公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9-23 09:37:59   稿源: 现代金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昨天,宁波市规划局官网挂出了一份《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的草案,面向社会公示。根据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要完成948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满足规划区100%人口的避难需求。到10月21日前,市民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可反馈至宁波市规划局。□通讯员 叶建明 记者 樊莹

到2020年中心城要满足100%人口避难需求

一旦发生台风、地震等重大灾害,人们最关心的是哪里有应急避难场所。本次规划,分为宁波市区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区范围包括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六个城区,面积2560平方千米。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规划期限到2020年。

至规划期末,宁波市区人均室外固定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外紧急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完成948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满足规划区100%人口的避难需求。

根据要求,每个区要建有至少1~3个容量不小于200人的区级避灾中心,主要是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每个乡镇(街道)建有至少1~2个容量不小于100人的街道级避灾中心;每个村(社区)建有至少1个容量不小于50人的社区(村)级避灾点。各级政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市区两级88处应急避难场,能容纳280万人

记者注意到,按规模划分,本次规划把避难场所分为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和社区(村)级应急避难等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市级应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服务范围为整个宁波市区,服务半径宜为2000~3000米,应通过车辆运输,步行1小时内到达。这类的应急避难场所要满足市民避灾30天以上,承担的防灾避险功能主要是中长期避难。

根据《规划》,市级应急避难场所19处,其中,江东区3处,江北区3处,鄞州区3处,北仑区3处,镇海区4处,外围组团3处。规划用地面积1190公顷,能容纳146万人。我们熟悉的甬江公园、鄞州公园、东钱湖公园以及正在建设的江北奥体公园,都列入其中。可容纳15万人以上的避难场所有两处,分别是地处鄞州的姚江绿心公园和外围的东钱湖公园。

第二类区级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半径宜为1500米左右,步行大约30分钟之内可以到达。这里主要用作短期避难场所,运行10天到30天,满足配备基本生活设施要求。

根据《规划》,区级应急避难场所69处,其中,老三区范围海曙9处,江东10处,江北12处。规划用地面积885公顷,能容纳134万人。单独可容纳3万人以上的避难场所包括海曙的青林湾滨江公园、海曙的月湖公园、海曙的丁家地段滨江绿地、江东的宁波市体育中心、江北的康庄体育中心等。

第三类街道(乡镇)级避难场所。原本要求用地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但由于有些街道、乡镇避难场所较少,其场所用地面积可适当放宽。

根据《规划》,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共59处,其中,海曙白云公园、三江口公园在内的10处,江东儿童公园、福明公园在内的10处,江北压赛公园、绿岛公园在内的8处都列入其中。规划用地面积218公顷,能容纳48万人。

第四类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通常可选择市区内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街头绿地等。结合宁波实际,规划确定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宜大于2000平方米,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内部的小公园(在建筑倒塌范围外)也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用。

根据《规划》,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规划446处,主要是供避难疏散人员临时或就近避难疏散的场所。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