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夕阳中的东钱湖。(东钱湖旅湖局供图)
□记者 金 波 朱军备 张伟方 东钱湖报道组 翁芳频 冯 哲
每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如果不是信步于东钱湖畔,很难想象,城区之东,还有这么一处静谧到让人忘记城市喧嚣的地方。
“城头回首距几何?忆得好处长经过。最思南山春树蔼,更忆东湖秋水波。”968年前,鄞县县令王安石,在东钱湖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山水相依,承载了千年历史的东钱湖,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璞玉。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东钱湖调研时指出,要起点高、思路新,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建设生态型、文化型的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金秋十月,历经岁月洗礼的东钱湖,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从全国数百家度假区中脱颖而出,从数百家到60家,从60家再到17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长白山、西双版纳等一起,荣列首批17家国家级度假区榜单。
十年砥砺梦终圆,千年明珠焕光彩。“国字号”金牌,浸透了开发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也承载着一个城市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生态为魂: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水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环湖一周45公里,相当于4个西湖的面积。东钱湖兼具饮用水源、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郭沫若先生用“太湖气魄,西子风韵”,为东钱湖作出完美的注释。
家门口的瑰宝东钱湖,是宁波的城市生态“绿肺”。
历史上宁波城曾拥有4个湖泊,后来有的湖泊自然成为平畴,有的人进湖退,最后只剩下月湖、东钱湖两个城湖。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东钱湖沿湖有18个建制村,约2万人口和近百家工业企业的污水、废水直排,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生态是事关发展全局、人民福祉的大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呵护好家门口的一泓湖水是历史的责任。2001年,根据浙江省委常委专题会议精神,宁波市委、市政府设立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在145平方公里范围内行使相关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由此拉开了东钱湖治理和开发建设的序幕。
立区之初,省、市领导对东钱湖提出了以“生态为基”,建设“一流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大目标,由此种下生态和国家级的“基因”。生态是底色,是根本;国家级是方向,是目标。
“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是一条红线。市领导多次指出,保护好东钱湖的生态,就是对宁波最大的贡献。”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叶继松说,“设立管委会,便于集中力量,心无旁骛地保护生态和开发建设。这一机制,当时在全国并不多见。”
为守住生态红线,2008年,宁波先后出台《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条例》《东钱湖水域管理办法》等,立法对东钱湖加以保护。这也是宁波首次为湖泊水域保护出台法规。
几个数据见证了我市对东钱湖环境治理的大投入:拆迁10个村100多万平方米沿湖房屋,一批沿湖污染企业、养殖场被关停关闭。铺设截污管网60余公里。全区累计投入的生态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10多年里,在开发建设中对环湖污染“零容忍”,对环境工程“大手笔”,对环保法规“高规格”,才得以再现东钱湖的碧水蓝天、清风拂面。
“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15年的努力,几任班子接力,才换来今天的成功。”管委会原副主任周春良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