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燕波
昨天上午,30多位来自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等国家的外国朋友,走进了市文化馆117艺术中心,在传承人、艺人的耐心指点下,饶有兴趣地学起了宁波的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这是市委外宣办和市文广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跟着师傅学技艺———国际友人体验宁波非遗”系列活动的第二站活动。
据领队的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创始人姜红升介绍,这些国际友人均是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的学员,大多数是在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宁波高校工作、留学的师生及其家属。
在拿起绣针前,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先让外国朋友观赏了正在117艺术中心展出的近百件金银彩绣作品,并向他们介绍了有关宁波金银彩绣的历史、技法、特点等知识。当外国朋友看到展厅内那幅长约2.5米、宽近1米的金银彩绣经典之作《甬城元宵图》时,禁不住发出惊叹:“哇,看上去比画还要美!”当他们得知这幅绣作是6个绣工花了整整2年时间才完成时,对金银彩绣更是充满了敬慕之情。“太神奇了,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用针线完成的艺术品!”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下这幅作品。
在工作人员、传承人的指导下,这些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朋友开始穿针引线,像模像样地当起了“中国绣娘”。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当老师的薛塔洛,昨天特意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前来参加这项体验活动。他们来自乌克兰,在宁波工作、生活两年了。他的大儿子今年11岁,已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用笔工整地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薛帝莫。薛帝莫目前在鄞州东裕小学上四年级,已经跟当地小朋友打成一片。昨天他跟爸爸、妈妈一起,拿起细细的绣花针,一针一针耐心地绣起一片绿色的叶子。薛塔洛告诉记者,他们一家非常喜欢在宁波生活,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兴趣。
来自德国的贝为乐女士是一位宁波大学的德语老师。她静静地端坐在绣花的棚架前,一针一钱绣得特别认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刺绣工艺的崇敬和迷恋之情。“金银彩绣绝对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中国的珍宝!我几乎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金银彩绣的珍贵与美丽。我当然很想学会这门技艺,可惜目前对我来说还有难度。”她说,10年前她就把中国的刺绣工艺品带到了德国,放在家里当装饰品,博得亲友们的赞美。
来自澳大利亚的吉莉安女士是一位热情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在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学习了中国画之后,回澳大利亚开起了中国画学习班。昨天,她向金银彩绣传承人史翠珍等人明确表达了要拜师学这门技艺的意愿。“等我学会了,我打算在澳大利亚自己的家乡开一个金银彩绣学习班,向我的同胞传授这门中国传统技艺。”
“跟着师傅学技艺———国际友人体验宁波非遗”系列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两站活动。第一站活动是10月30日举行的德国中学生学习四明内家拳。昨天是第二站活动。接下去还有两项国际友人体验宁波非遗的活动:学习宁波菜烹制和泥金彩漆。
(记者周建平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