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十三五”:八个关键词读懂未来五年的宁波变化
稿源: 现代金报   2015-12-26 07:23:59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贯彻全会精神 喜迎宁波两会

【专题】中共宁波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

昨天,中共宁波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了让市民更清晰地理解建议内容,本报记者从中梳理出八个关键词,请相关专家和部门进行解读。

关键词1  创新型城市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解读: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宁波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负责人

“十三五”时期,宁波要努力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需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一是要推动产业创新,突出跨界融合、智能导向的产业趋势,加快培育具有宁波特色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二是要完善区域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创新模式;三是要以制度创新营造创业创新的优质环境,尤其是要在财政科技资金扶持方式、人才引进使用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及创新文化培育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激发宁波发展活力。

关键词2  开放强市

坚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改革完善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积极发展水平,推动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解读:重点解决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

宁波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

作为开放型经济大市,外贸一直在宁波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几年,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货币汇率频繁波动等因素,宁波外贸形势一度面临严峻考验。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得突破原有体制、政策、市场限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要从“开放大市”迈向“开放强市”,未来5年,宁波将重点解决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等问题,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3  智能制造

争取“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试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广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解读:未来宁波产业分工模式或有大变革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

未来5年,为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型,宁波的产业分工模式有可能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和工业4.0的组合技术优势,将逐步渗透到制造业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使制造业企业形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协同制造网络。与此同时,宁波未来也会出台更多利好政策,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人才、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4  海绵城市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甬江、姚江、奉化江治理和城市内涝防治,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

解读:在城市新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宁波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宁波已结合城市实际制定了近、中、远期工作目标。缓解内涝只是一个方面,海绵城市还重在提升水质。以前下雨后,马路上的雨水直接排到江河里。通过海绵城市,可以用净化、过滤等手段,把水过滤再排到河里,净化水质。宁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雨水为我所用,又能少受雨水之困。

关键词5  零距离换乘

巩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各类公共交通“零距离换乘”,构筑以宁波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区交通圈,促进都市区内部通勤一体化。

解读:宁波到2018年新建3个综合客运枢纽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综合规划处

根据正在编制的《宁波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到2018年,宁波将新建3个综合客运枢纽,分别是: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交通中心、慈溪综合客运枢纽和宁海综合客运枢纽。今后,市民可以通过这些枢纽实现对内和对外交通的无缝衔接。更让人憧憬的是,根据《宁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5—2020年)的蓝图,未来宁波将在全市范围构筑1小时通勤圈和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同时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筑长三角两小时交通圈。

关键词6  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网

建成城市轨道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启动建设宁波至奉化、余慈城际铁路,谋划推进宁波至宁海、象山城际铁路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市域的城际铁路网。

解读:近期要建三条城际铁路

宁波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到2020年,宁波将建成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4号线以及5号线一期。从远景规划来看,宁波的轨道交通线网将呈现“一环两快七射”的格局,有10条线,总长409公里。

去年底,《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近期,宁波要建设3条城际铁路,分别是宁波-余慈、宁波-慈溪、宁波-奉化。中远期规划建设宁海城际、象山城际两条线。根据计划,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关键词7  五气共治

积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扩大禁燃区范围,大力推进工业废气、车船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和建筑扬尘“五气共治”,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解读:争取再过两年PM2.5下降18%

宁波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

宁波市近年来的大气污染已由原来的单一煤烟型向复合型污染转变,这一转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雾霾天逐年多了。为了让宁波人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干净的、新鲜的,“十三五”期间宁波市环保局也将做许多努力。最首要的是继续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年)》,集中在工业污染防治、调整能源结构、城市扬尘整治、控制农村废气污染、防治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这5个方面。根据目标,到2017年,宁波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优良天数逐年提高,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8%以上,市中心城区降尘强度比2013年下降20%以上。

关键词8  社会保障

构建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多标准、可选择、能衔接的要求,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和各类医疗保险制度统筹整合,形成覆盖所有目标人群、全市统一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解读: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宁波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

“十三五”期间,宁波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障的人群全覆盖,更加深入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让在甬工作生活的各类人群尤其是本地人员进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的目标。以人群为单位进行拓展,重点是当前参保率相对较低的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职工等职业人群和农村居民都能参加社会保险。从区域来看,要以南三县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市区也要保持参保规模不下降。“十三五”期间,希望各部门能更紧密合作,通过和人口数据库比对,以便能及时精确掌握每类人群甚至每一位参保对象的参保状况,让人人享受有保在“十三五”期间能成为现实。   现代金报记者 任元俊 王颖 蔡俊 薛曹盛 樊莹

编辑: 杜寅

“十三五”:八个关键词读懂未来五年的宁波变化

稿源: 现代金报 2015-12-26 07:23:59

昨天,中共宁波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了让市民更清晰地理解建议内容,本报记者从中梳理出八个关键词,请相关专家和部门进行解读。

关键词1  创新型城市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解读: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宁波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负责人

“十三五”时期,宁波要努力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需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一是要推动产业创新,突出跨界融合、智能导向的产业趋势,加快培育具有宁波特色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二是要完善区域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创新模式;三是要以制度创新营造创业创新的优质环境,尤其是要在财政科技资金扶持方式、人才引进使用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及创新文化培育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激发宁波发展活力。

关键词2  开放强市

坚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改革完善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积极发展水平,推动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解读:重点解决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

宁波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

作为开放型经济大市,外贸一直在宁波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几年,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货币汇率频繁波动等因素,宁波外贸形势一度面临严峻考验。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得突破原有体制、政策、市场限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要从“开放大市”迈向“开放强市”,未来5年,宁波将重点解决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等问题,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3  智能制造

争取“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试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广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解读:未来宁波产业分工模式或有大变革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

未来5年,为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型,宁波的产业分工模式有可能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和工业4.0的组合技术优势,将逐步渗透到制造业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使制造业企业形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协同制造网络。与此同时,宁波未来也会出台更多利好政策,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人才、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4  海绵城市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甬江、姚江、奉化江治理和城市内涝防治,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

解读:在城市新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宁波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宁波已结合城市实际制定了近、中、远期工作目标。缓解内涝只是一个方面,海绵城市还重在提升水质。以前下雨后,马路上的雨水直接排到江河里。通过海绵城市,可以用净化、过滤等手段,把水过滤再排到河里,净化水质。宁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雨水为我所用,又能少受雨水之困。

关键词5  零距离换乘

巩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各类公共交通“零距离换乘”,构筑以宁波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区交通圈,促进都市区内部通勤一体化。

解读:宁波到2018年新建3个综合客运枢纽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综合规划处

根据正在编制的《宁波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到2018年,宁波将新建3个综合客运枢纽,分别是: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交通中心、慈溪综合客运枢纽和宁海综合客运枢纽。今后,市民可以通过这些枢纽实现对内和对外交通的无缝衔接。更让人憧憬的是,根据《宁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5—2020年)的蓝图,未来宁波将在全市范围构筑1小时通勤圈和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同时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筑长三角两小时交通圈。

关键词6  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网

建成城市轨道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启动建设宁波至奉化、余慈城际铁路,谋划推进宁波至宁海、象山城际铁路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市域的城际铁路网。

解读:近期要建三条城际铁路

宁波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到2020年,宁波将建成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4号线以及5号线一期。从远景规划来看,宁波的轨道交通线网将呈现“一环两快七射”的格局,有10条线,总长409公里。

去年底,《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近期,宁波要建设3条城际铁路,分别是宁波-余慈、宁波-慈溪、宁波-奉化。中远期规划建设宁海城际、象山城际两条线。根据计划,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关键词7  五气共治

积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扩大禁燃区范围,大力推进工业废气、车船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和建筑扬尘“五气共治”,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解读:争取再过两年PM2.5下降18%

宁波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

宁波市近年来的大气污染已由原来的单一煤烟型向复合型污染转变,这一转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雾霾天逐年多了。为了让宁波人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干净的、新鲜的,“十三五”期间宁波市环保局也将做许多努力。最首要的是继续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年)》,集中在工业污染防治、调整能源结构、城市扬尘整治、控制农村废气污染、防治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这5个方面。根据目标,到2017年,宁波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优良天数逐年提高,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8%以上,市中心城区降尘强度比2013年下降20%以上。

关键词8  社会保障

构建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多标准、可选择、能衔接的要求,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和各类医疗保险制度统筹整合,形成覆盖所有目标人群、全市统一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解读: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宁波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

“十三五”期间,宁波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障的人群全覆盖,更加深入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让在甬工作生活的各类人群尤其是本地人员进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的目标。以人群为单位进行拓展,重点是当前参保率相对较低的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职工等职业人群和农村居民都能参加社会保险。从区域来看,要以南三县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市区也要保持参保规模不下降。“十三五”期间,希望各部门能更紧密合作,通过和人口数据库比对,以便能及时精确掌握每类人群甚至每一位参保对象的参保状况,让人人享受有保在“十三五”期间能成为现实。   现代金报记者 任元俊 王颖 蔡俊 薛曹盛 樊莹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