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县市区 > 余姚 正文
余姚农村工作指导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1-06 09:09:44 报料热线:81850000

村里来了“指导员”

“农村工作指导员”请来了城里的青年医生为乡村送医服务。

记者 陈朝霞

余姚记者站谢敏军

通讯员  邱旭静   

每周一一早,在大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的徐友文就发动车子,开始了前往余姚市鹿亭乡高岩村一个半小时的“上班”路途,从2015年1月28日开始,这样周一出发、周五回家的驻村工作日子延续至今,并且还将延续至少一年时间。

徐友文有一个头衔———“农村工作指导员”,在余姚,这样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共有390名,覆盖了余姚265个村庄。“2015年是我市第10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任职的第一年,他们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将真情融入千家万户,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余姚市农办副主任周丽芳对记者说,“他们和农民面对面,接地气、采民情、讲政策、抓发展、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真正成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的有力推手。”

“矮穷矬”的村庄有了“高大上”的商标

高岩村地处四明山腹地,没有二、三产业,村里常住人口中51岁以上的村民占了84%,村党支部书记方兴波开玩笑地自称本村为“矮穷矬”,不过谈起近两年来村容村貌的改变,他非常感谢两级农办和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不离不弃”。而徐友文就是大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派驻该村的“农村指导员”。

徐友文老家是江苏盐城,刚到高岩村时,语言完全不通,他从零开始学习;他和老乡一道挖笋、一起采茶,还自开三分地,引进良种,先试种再推广;他住在村委会,吃在老乡家。很快徐友文融入村民,他发现,农民自产了土鸡、茶叶、冬笋、粉条等很多农副产品,却苦于没销路。于是,他主动在朋友圈“吆喝”并当起了义务“送货员”,一年来,每周末回家,他的车上总是堆满了各类农副产品。

“村农副产品缺规模经营、无品牌效应,阻碍着农民增收。”徐友文发现了问题,开始在提升村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上想办法。去年7月,在他的“牵线搭桥”下,高岩村以村里海拔最高的山峰“金竹尖”为名成功注册商标,“期盼它能成为高岩村响当当的品牌。”徐友文对引领村民致富充满期待。

现在,徐友文已成为村民的暖心“指导员”,村民褚方徐夫妇还认他为“干儿子”。村民有纠纷,拉上他来调解;村民上卫生院看病,叫上他开车送送;翁茭线一处塌方,他的汽车成了临时“公交车”。而他住房的窗口,则经常放着村民送来的几颗菜、一盘米馒头或盐焗土豆等。“村里建好了养老安置中心,探索‘以老养老’的集中养老模式,这些事情还要持续关注。”徐友文还有一年任期,他的牵挂和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村民联系在一起了。

“百果园”有了给力的“推销员”

梁弄镇汪巷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里的“百果园”却远近闻名,果园内种植着桑果、樱桃、蓝莓等,每逢采摘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假如成熟季遭遇“连日雨”,丰收的喜悦则演变为“颗粒无收”的担忧。这样的巧合在2014年4月底樱桃成熟时节发生了。

汪巷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江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我们的樱桃皮薄汁多味美,收割时间短,适合游客上门采摘。然而当时天公不作美,连日的大雨让不少樱桃落果,挂在树上的果子也裂开,甚至烂掉,雨天又阻挡了游客上门的脚步。”汪长江回忆,“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李正浩为我们拉来了客源,两天就售出了3000多篮,让大伙松了一口气。”

李正浩就是派驻汪巷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来自宁波市国税局稽查科的他驻村先后有3年时间,是村民的“老朋友”,但凡有问题,大家愿意来找“李指导”帮忙。村里残疾人汪生章夫妇养的10多头羊就是他帮助推销的。“那次看着樱桃严重滞销,我也急在心里。于是动用自己的人脉,向大企业推销,还找来10多辆汽车配送,几天打完了300元话费,但给农户挽回了损失,也是值了。”李正浩说。

近日,汪巷村入选宁波市“最洁美村庄”20强,这其中也包含李正浩的心血。他先后依托所在单位宁波市国税局的大力支持,募集到帮扶资金340万元,帮助村内改造饮用水、新建文化礼堂、修建生态公路、盘活土地资源,明年还打算让全村359户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脆枣,将村子打造成四明山的“枣乡”。看到李正浩给力的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江一再挽留李正浩继续留在村里,今年已是李正浩驻村的第四个年头了。

规划专家为小山村出谋划策

最近,四明山最南端的四明山镇棠溪村接待了两位来自同济大学的城乡规划专家吴志强、李京生教授,其中吴志强院士是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李京生教授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城乡规划专家,他们多次深入棠溪村,查看村容村貌、挖掘历史文化,准备结合村庄整治,作一个详细的《棠溪村发展规划》。

国内顶级专家专程来到边远山村,并为山村的发展指点方向,这让棠溪村党支部书记唐建新很是感动,他感慨地表示:“非常感谢去年年初派来村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竺石磊,这一年来,他‘穿针引线’协调落实了225万元,为村里建好了村路,改造了公厕,治理了小流域,村子面貌一新,他请来了专家,更是让我们有了发展的信心。”

竺石磊是宁波市公路管理局职工,被派驻棠溪村后,他很快跑遍了全村470多户人家。了解到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多位,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后,毕业于同济大学的他组织“同济校友会”的青年医生来到小山村送医送服务。而吴志强、李京生两位专家同样是竺石磊借助“校友会”的力量,辗转一个月请来的。

看到棠溪村的变化,竺石磊坦言对棠溪村的发展充满了期望,他说:“村里规划正式出台后,乡亲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记者手记

余姚“农村工作指导员”感人的事迹很多,他们宣讲政策、调查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指导富民强村等,给基层农村带来了资源、引来了资金,有力地推动着“三农”工作。在这些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背后,是各派驻单位的鼎力相助和家属的全力支持。

同时,余姚“农村工作指导员”一年撰写出130多篇调研报告,对如何有效破解广大乡村的发展难题提出真知灼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来自宁波市委办公厅、被派驻梁弄镇雅贤村的“农村指导员”徐爱芳在建言中指出,很多乡村除了受环境保护要求因素制约外,缺目标引领、缺建设资金、缺服务保障、缺内生动力等发展要素。即使村干部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依然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徐爱芳提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之困,要坚持规划引领,找准产业支撑,发挥各自潜能。顶层设计要放眼全局、着眼长远,产业发展则要依托当地特色,同时,还要在山林、田地上多做文章。比如以打造特色水果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开展以农家乐、观光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发展乡愁文化和民宿产业,真正建设美丽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编辑: 孙研

余姚农村工作指导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1-06 09:09:44

村里来了“指导员”

“农村工作指导员”请来了城里的青年医生为乡村送医服务。

记者 陈朝霞

余姚记者站谢敏军

通讯员  邱旭静   

每周一一早,在大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的徐友文就发动车子,开始了前往余姚市鹿亭乡高岩村一个半小时的“上班”路途,从2015年1月28日开始,这样周一出发、周五回家的驻村工作日子延续至今,并且还将延续至少一年时间。

徐友文有一个头衔———“农村工作指导员”,在余姚,这样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共有390名,覆盖了余姚265个村庄。“2015年是我市第10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任职的第一年,他们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将真情融入千家万户,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余姚市农办副主任周丽芳对记者说,“他们和农民面对面,接地气、采民情、讲政策、抓发展、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真正成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的有力推手。”

“矮穷矬”的村庄有了“高大上”的商标

高岩村地处四明山腹地,没有二、三产业,村里常住人口中51岁以上的村民占了84%,村党支部书记方兴波开玩笑地自称本村为“矮穷矬”,不过谈起近两年来村容村貌的改变,他非常感谢两级农办和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不离不弃”。而徐友文就是大榭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派驻该村的“农村指导员”。

徐友文老家是江苏盐城,刚到高岩村时,语言完全不通,他从零开始学习;他和老乡一道挖笋、一起采茶,还自开三分地,引进良种,先试种再推广;他住在村委会,吃在老乡家。很快徐友文融入村民,他发现,农民自产了土鸡、茶叶、冬笋、粉条等很多农副产品,却苦于没销路。于是,他主动在朋友圈“吆喝”并当起了义务“送货员”,一年来,每周末回家,他的车上总是堆满了各类农副产品。

“村农副产品缺规模经营、无品牌效应,阻碍着农民增收。”徐友文发现了问题,开始在提升村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上想办法。去年7月,在他的“牵线搭桥”下,高岩村以村里海拔最高的山峰“金竹尖”为名成功注册商标,“期盼它能成为高岩村响当当的品牌。”徐友文对引领村民致富充满期待。

现在,徐友文已成为村民的暖心“指导员”,村民褚方徐夫妇还认他为“干儿子”。村民有纠纷,拉上他来调解;村民上卫生院看病,叫上他开车送送;翁茭线一处塌方,他的汽车成了临时“公交车”。而他住房的窗口,则经常放着村民送来的几颗菜、一盘米馒头或盐焗土豆等。“村里建好了养老安置中心,探索‘以老养老’的集中养老模式,这些事情还要持续关注。”徐友文还有一年任期,他的牵挂和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村民联系在一起了。

“百果园”有了给力的“推销员”

梁弄镇汪巷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里的“百果园”却远近闻名,果园内种植着桑果、樱桃、蓝莓等,每逢采摘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假如成熟季遭遇“连日雨”,丰收的喜悦则演变为“颗粒无收”的担忧。这样的巧合在2014年4月底樱桃成熟时节发生了。

汪巷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江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我们的樱桃皮薄汁多味美,收割时间短,适合游客上门采摘。然而当时天公不作美,连日的大雨让不少樱桃落果,挂在树上的果子也裂开,甚至烂掉,雨天又阻挡了游客上门的脚步。”汪长江回忆,“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李正浩为我们拉来了客源,两天就售出了3000多篮,让大伙松了一口气。”

李正浩就是派驻汪巷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来自宁波市国税局稽查科的他驻村先后有3年时间,是村民的“老朋友”,但凡有问题,大家愿意来找“李指导”帮忙。村里残疾人汪生章夫妇养的10多头羊就是他帮助推销的。“那次看着樱桃严重滞销,我也急在心里。于是动用自己的人脉,向大企业推销,还找来10多辆汽车配送,几天打完了300元话费,但给农户挽回了损失,也是值了。”李正浩说。

近日,汪巷村入选宁波市“最洁美村庄”20强,这其中也包含李正浩的心血。他先后依托所在单位宁波市国税局的大力支持,募集到帮扶资金340万元,帮助村内改造饮用水、新建文化礼堂、修建生态公路、盘活土地资源,明年还打算让全村359户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脆枣,将村子打造成四明山的“枣乡”。看到李正浩给力的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江一再挽留李正浩继续留在村里,今年已是李正浩驻村的第四个年头了。

规划专家为小山村出谋划策

最近,四明山最南端的四明山镇棠溪村接待了两位来自同济大学的城乡规划专家吴志强、李京生教授,其中吴志强院士是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李京生教授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城乡规划专家,他们多次深入棠溪村,查看村容村貌、挖掘历史文化,准备结合村庄整治,作一个详细的《棠溪村发展规划》。

国内顶级专家专程来到边远山村,并为山村的发展指点方向,这让棠溪村党支部书记唐建新很是感动,他感慨地表示:“非常感谢去年年初派来村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竺石磊,这一年来,他‘穿针引线’协调落实了225万元,为村里建好了村路,改造了公厕,治理了小流域,村子面貌一新,他请来了专家,更是让我们有了发展的信心。”

竺石磊是宁波市公路管理局职工,被派驻棠溪村后,他很快跑遍了全村470多户人家。了解到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多位,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后,毕业于同济大学的他组织“同济校友会”的青年医生来到小山村送医送服务。而吴志强、李京生两位专家同样是竺石磊借助“校友会”的力量,辗转一个月请来的。

看到棠溪村的变化,竺石磊坦言对棠溪村的发展充满了期望,他说:“村里规划正式出台后,乡亲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记者手记

余姚“农村工作指导员”感人的事迹很多,他们宣讲政策、调查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指导富民强村等,给基层农村带来了资源、引来了资金,有力地推动着“三农”工作。在这些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背后,是各派驻单位的鼎力相助和家属的全力支持。

同时,余姚“农村工作指导员”一年撰写出130多篇调研报告,对如何有效破解广大乡村的发展难题提出真知灼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来自宁波市委办公厅、被派驻梁弄镇雅贤村的“农村指导员”徐爱芳在建言中指出,很多乡村除了受环境保护要求因素制约外,缺目标引领、缺建设资金、缺服务保障、缺内生动力等发展要素。即使村干部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依然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徐爱芳提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之困,要坚持规划引领,找准产业支撑,发挥各自潜能。顶层设计要放眼全局、着眼长远,产业发展则要依托当地特色,同时,还要在山林、田地上多做文章。比如以打造特色水果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开展以农家乐、观光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发展乡愁文化和民宿产业,真正建设美丽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