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年味就在习俗中 宁波人正月初一那些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06 07:03:21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猴年新春

  明天就是除夕了,又要过年了。这几天忙忙碌碌地也为过年准备了一些,但当除夕真的到来,好像还没有过年的感觉。确实,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很多人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究其原因,一些流传了千百年有着美好寓意的年俗被慢慢淡忘是其中之一吧。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千百年来生成了许多过年的习俗,正是这些习俗,形成了种种仪式感,形成了过年的特殊氛围。隆重就体现在一道道仪式之中,在阖家团聚喜庆过年的时刻,若能在上一道菜的时候、说一句话的时候多一些讲究多一些说头,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日子也会变得有趣味有意思多了哩!

  今天,记者就来翻翻“老皇历”,看看老底子宁波人在正月初一有哪些规矩、哪些讲究。

  晨起穿新衣

  上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过年,正月初一一大早睁开眼,床头边放着妈妈准备好的新衣新裤新袜子,地上还少不了一双新鞋子。正月初一穿新衣服的年俗人人皆知,其实这里面还有种种讲究呢,比如穿未下过地的新鞋,包含着新的一年脚轻手健之祝福。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穿新衣服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正月初一这一天,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依然讲究穿得挺括、体面,意味着这一年有新的开始。如果是本命年,身上还需要有点红色的“装备”,可以是红衣服、红裤子,甚至是红袜子、红腰带、红手环等,为的是红色驱邪。

  此外,年轻人还喜欢做个新发型,把自己“装饰一新”,一是为好看,二来也有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之意。

  开门放炮仗

  正月初一的清晨放“开门炮”,也是古老的年俗之一。据说,放开门炮时,男主人一般先要口念“财源广进”“一生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再点燃门口的红色鞭炮。开门炮要求每炮必响,声音洪亮清脆的为吉祥。要是点了个不会响的闷炮,主人家要赶紧说句吉利话“闷声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放“开门炮”是越早越好,表明这户人家起得早、勤快,象征这一年生意人会生意兴隆、开门进财,种田人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

  不过,现代人注重环境保护,放鞭炮因为影响空气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倡议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或者用电子鞭炮代替。事实上,由于时代的进步,有些习俗在悄悄改变也是合乎情理的,比如以前过年还有“吃隔夜饭、留隔夜火”的习俗,寓意粮食富庶、香火兴旺,但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平安,这一习俗已渐渐地不为现代人所知了。

  早餐吃汤果

  宁波人都知道正月初一要吃汤圆,其实,老宁波人在正月初一吃的早饭并不是汤圆,而是“汤果”。汤果,是用糯米粉搓成的小圆球,没有馅的。宁波常常将其做成“浆板汤果”,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能吃到的酒酝圆子。汤圆也好,汤果也罢,都意味着正月初一要团团圆圆。

  其实,这农历新年的第一餐,在宁波各地也有所不同。像余姚,正月初一的早餐家家户户都吃赤豆粥,余姚话叫“豆茶”。豆茶以豇豆或赤豆为主料,除夕夜提前把各种豆烧熟、煮烂,吃的时候再与汤圆一起煮,有“头头顺流、团团圆圆”之寓意。在象山的有些地方,正月初一早餐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

  拜岁拜嘴巴

  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要早起拜年,又叫拜岁。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有些大户人家在中堂供奉着祖先遗容画像,家人都要先向厅堂里的祖先像跪拜,晚辈再向父母、长辈拜年。然后是亲戚,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一般先拜近亲后拜远亲。老宁波人拜年讲究一个就近原则,周围的邻居,同村的长辈,这些离得比较近的亲友乡亲之间,都会在正月初一相互拜年。

  未成年的晚辈向长辈行拜岁礼后,可以得到拜岁钱,因此这也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拜年走人家,主人总要拿出平时难得吃到的瓜子、花生和猪油汤团等美食招待客人。因此,宁波人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拜岁拜嘴巴,猪油汤团烫下巴”。

  在宁波的余姚、慈溪等地,正月初一还有去先人的坟地祭拜祖先的习俗,叫“拜坟岁”。与宁波城区居民在除夕夜挂画像祭祖不同,这些地方的人主要住在农村,或者山区,他们先人的墓一般都在所住村子的附近,因此,在新年的第一天,一家人会带上祭品,举家去先人的墓地祭拜。他们会在祖先的坟头恭恭敬敬地磕个头,然后汇报一年来全家的生活情况。

编辑: 杜寅

年味就在习俗中 宁波人正月初一那些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06 07:03:21

  明天就是除夕了,又要过年了。这几天忙忙碌碌地也为过年准备了一些,但当除夕真的到来,好像还没有过年的感觉。确实,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很多人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究其原因,一些流传了千百年有着美好寓意的年俗被慢慢淡忘是其中之一吧。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千百年来生成了许多过年的习俗,正是这些习俗,形成了种种仪式感,形成了过年的特殊氛围。隆重就体现在一道道仪式之中,在阖家团聚喜庆过年的时刻,若能在上一道菜的时候、说一句话的时候多一些讲究多一些说头,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日子也会变得有趣味有意思多了哩!

  今天,记者就来翻翻“老皇历”,看看老底子宁波人在正月初一有哪些规矩、哪些讲究。

  晨起穿新衣

  上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过年,正月初一一大早睁开眼,床头边放着妈妈准备好的新衣新裤新袜子,地上还少不了一双新鞋子。正月初一穿新衣服的年俗人人皆知,其实这里面还有种种讲究呢,比如穿未下过地的新鞋,包含着新的一年脚轻手健之祝福。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穿新衣服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正月初一这一天,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依然讲究穿得挺括、体面,意味着这一年有新的开始。如果是本命年,身上还需要有点红色的“装备”,可以是红衣服、红裤子,甚至是红袜子、红腰带、红手环等,为的是红色驱邪。

  此外,年轻人还喜欢做个新发型,把自己“装饰一新”,一是为好看,二来也有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之意。

  开门放炮仗

  正月初一的清晨放“开门炮”,也是古老的年俗之一。据说,放开门炮时,男主人一般先要口念“财源广进”“一生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再点燃门口的红色鞭炮。开门炮要求每炮必响,声音洪亮清脆的为吉祥。要是点了个不会响的闷炮,主人家要赶紧说句吉利话“闷声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放“开门炮”是越早越好,表明这户人家起得早、勤快,象征这一年生意人会生意兴隆、开门进财,种田人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

  不过,现代人注重环境保护,放鞭炮因为影响空气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倡议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或者用电子鞭炮代替。事实上,由于时代的进步,有些习俗在悄悄改变也是合乎情理的,比如以前过年还有“吃隔夜饭、留隔夜火”的习俗,寓意粮食富庶、香火兴旺,但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平安,这一习俗已渐渐地不为现代人所知了。

  早餐吃汤果

  宁波人都知道正月初一要吃汤圆,其实,老宁波人在正月初一吃的早饭并不是汤圆,而是“汤果”。汤果,是用糯米粉搓成的小圆球,没有馅的。宁波常常将其做成“浆板汤果”,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能吃到的酒酝圆子。汤圆也好,汤果也罢,都意味着正月初一要团团圆圆。

  其实,这农历新年的第一餐,在宁波各地也有所不同。像余姚,正月初一的早餐家家户户都吃赤豆粥,余姚话叫“豆茶”。豆茶以豇豆或赤豆为主料,除夕夜提前把各种豆烧熟、煮烂,吃的时候再与汤圆一起煮,有“头头顺流、团团圆圆”之寓意。在象山的有些地方,正月初一早餐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

  拜岁拜嘴巴

  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要早起拜年,又叫拜岁。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有些大户人家在中堂供奉着祖先遗容画像,家人都要先向厅堂里的祖先像跪拜,晚辈再向父母、长辈拜年。然后是亲戚,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一般先拜近亲后拜远亲。老宁波人拜年讲究一个就近原则,周围的邻居,同村的长辈,这些离得比较近的亲友乡亲之间,都会在正月初一相互拜年。

  未成年的晚辈向长辈行拜岁礼后,可以得到拜岁钱,因此这也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拜年走人家,主人总要拿出平时难得吃到的瓜子、花生和猪油汤团等美食招待客人。因此,宁波人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拜岁拜嘴巴,猪油汤团烫下巴”。

  在宁波的余姚、慈溪等地,正月初一还有去先人的坟地祭拜祖先的习俗,叫“拜坟岁”。与宁波城区居民在除夕夜挂画像祭祖不同,这些地方的人主要住在农村,或者山区,他们先人的墓一般都在所住村子的附近,因此,在新年的第一天,一家人会带上祭品,举家去先人的墓地祭拜。他们会在祖先的坟头恭恭敬敬地磕个头,然后汇报一年来全家的生活情况。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