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4 08:06
陆先生在向学生和家长评审团展示绳结的打法。 记者 徐叶 摄
昨天中午,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体艺馆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秀”:爸爸妈妈们集中展示了本学期将要开设的生活技能类选修课。据悉,今天下午开始,7个项目的选修课正式开班,任课老师全部是学校聘任的“家长助教”。
230名家长竞聘助教岗位
吃过中饭,二年级学生家长盛女士就赶到了学校。她是宁波大学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这学期要给孩子开“魔法烘焙”课。组团开课的共有四五位妈妈,一到现场就忙着制作糕点。她们要把这堂课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出来。
“平日里就很喜欢烘焙,以前也经常和她们切磋。”盛女士笑着说,报名的家长可多了,最终开课的妈妈们实力都很强,部分还考出了专门的西点证书。她表示,课程设置十分正规,每堂课由一位妈妈主讲,几位妈妈轮流当助教。“据说报名的小朋友非常多,能不能hold住他们,倒也没把握。”她说。
据介绍,去年底首南一小就向全体家长发放了家长助教团的参与意向书,希望聘任家长当助教,给孩子们开设生活技能类选修课。没想到家长参与热情极高,全校一共有230名家长报了名。这意味着,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的爸妈想要来上课。
经过双向选择,学校从家长报上来的21个项目中选出了7个,在本学期开课。经过多次沟通后,203名家长仅有26人被聘任为“家长助教”。在昨日的课程“秀”现场,有家长打趣说,能站在这里的家长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
课程多样参与理由各不同
课程“秀”内容多样,有近年来兴起的西点烘焙,有传统手艺编织钩花,有男孩喜爱的户外绳结,也有女孩青睐的发型设计。家长们有特长还热情高,为了这些“分外事”,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
家长们为何如此热衷?“生活里边都是美,我这个课程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审美,还是审自己的美。”301班家长蒋女士是个美发师,她和美发店的助手一道,现场教孩子们扎可爱的丸子头,搭配俏皮的发饰。她觉得,小女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陆先生想教孩子们学绳结。他热爱户外运动,认为这种简单实用的绳结有助于孩子们保护自己。“大概设计了2—3堂课,我倒希望能带孩子们户外上上课。”他说,尤其是男孩子们。据了解,这部分家长相对上班时间灵活,他们很希望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也有家长告诉记者,说自己参与是为了和电子产品争夺教育时间。其中一名教手工制作的妈妈表示,现在的孩子被电子产品围绕,很难静心做点事儿。钩毛线的手艺是她从孩子外婆那里学来的,她希望这些传统手艺能锻炼小朋友动手能力,并能稍微转移一下孩子们的注意力。
还有一名家长表示,她对孩子在校上课的情况挺好奇的,能够争取到助教的机会特别好。当然也有家长觉得响应学校号召总没错,自己的孩子会觉得非常骄傲。
专家:家长参与教学是趋势但不可勉强
首南一小校长章斌介绍说,学校充分开发家长资源,并以此为依托设计课程,是对有限学校资源的一种补充。“这也与省教育厅提出的课改方向相吻合。”他认为,由家长来开课,有利于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能极大丰富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内容。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参与教学是一种趋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李丽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家校互动的模式目前在我市的小学还不算多见,值得肯定。
她认为,家长们有着特殊的职业背景、职业特长,比如医生、交警、律师、摄影师之类,以他们的专长为基础开设课程,接地气又专业,是普通学科教师不能企及的。虽然他们可能无法像老师那样,完美地控制课程节奏,但他们不同的个性、鲜明的职业特色能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真实有趣的体验。
李博士说,长期以来学校资源相对有限,家长参与教学无疑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学校、家长都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勉强不得。
□宁波晚报记者徐叶 通讯员薛丛川李萍
编辑: 孙研
- 男子手术中遭加价7千:不交就把割开的缝上
- 游客迟到还骂导游 称儿子公安厅上班
- 患者骨折住院6年不走被起诉 欠122万
- 市民吃辣酱咯掉牙 厂家:有证据赔10瓶
- 男子加班身亡被指过劳死 公司:看黄片
- 朝发射多枚短程导弹飞行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