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正文
浦阳江之变――浙江绿色发展引来代表委员交口称赞
稿源: 浙江日报   2016-03-05 09:45:21 报料热线:81850000

【核心提示】 2016年春天,当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浦阳江的故事带入全国两会现场时,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许和共鸣。

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浙江,曾无数次问自己:如果GDP上去了,但群众却要为喝的水是不是干净、呼吸的空气是不是清新等问题而烦恼,我们又何谈全面小康的“高水平”?

浙江中部一条名为浦阳江的河流,用她三年来的蝶变,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重要提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积蓄更多动能,才能持久有力发展,才能无愧子孙后代。

浙江的“五水共治”从治理浦阳江开始。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是它最为核心的目标。今天,因水而名的浙江已坚定地开启绿色发展的“十三五”新征程——

浦阳江之变

——浙江绿色发展引来代表委员交口称赞

浙江在线03月0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邓国芳 刘乐平)

“‘五水共治’,浙江的伟大创造。它真正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充分展现了浙江走绿色发展之路、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3月3日,前来北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用响亮的嗓音向身边的委员们介绍道。

是的,从浦阳江开始,三年多来的“五水共治”实践,浙江人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态自信。这背后,是对绿色发展的强烈渴求。

浦江,位于浙江中部,发育于天灵岩南麓的浦阳江,穿越清丽山水,向东奔入钱塘江,急切而豪迈。

那里的人,走路很快,说话大声,做事豪爽,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里的街,摆满了字画摊,背着锄头的农民,开口就能吟诗,挥笔就成画作。“文化之邦”“书画之乡”,是这片乡土亮丽的底色。

然而,就在迈入新世纪后,这些令人向往的山乡文化特质忽然变得黯淡了。遍布城乡的两万多家水晶作坊,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把污水肆意排放到这片土地上,全县577条大小河流中,90%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美丽家园不复往昔。人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热情咏颂美丽的母亲河。每当夜幕降临,浦阳江畔的百姓匆匆闭户,躲进家里。

“那是一段不堪回望的历史。幸运的是,2013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五水共治’,唤回了清澈的母亲河。”浦江县文联主席何金海说,让他惊喜的是,现在的浦江人比以往更喜欢吟诗作画了,“爱好诗文的浦江,终于回来了。几乎每首诗里,都有母亲河的倩影。”

水色之变——

不把污泥浊水

带入全面小康

飞渣满县畴,浊水遍地流。净土蒙尘秽,肥田变废丘。同心栽绿肺,妙手绘金瓯。铁腕施良策,诗乡展画轴。

——浦江农民黄照,写在浦阳江水环境整治启动之时

如今,浦江县文联又开始忙着筹备一年一度的农民赛诗会。荷着一柄锄头,提着一把扫帚,拎着一篮葡萄,用最朴素、最乡土、最真挚的方式,吟唱出对家乡的热爱。

“已连续三年,公开征集诗作时,发现歌颂‘五水共治’的诗作几乎占了一半。”浦江县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本地的农民还是外来的农民工,都为“五水共治”叫好。

2013年初,针对浙江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等一系列事件,浙江省委、省政府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要求各地以治水倒逼转型发展。水环境污染最严重、矛盾最突出的浦江,被列为全省重点。省委书记夏宝龙亲自督战浦阳江,要求在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上“撕开口子、杀出血路”,推进全省河道清理和清洁农村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三年来,浦江借势发力,以治水拆违为载体,共关停水晶加工户19518家,拆除违法建筑572万平方米;关停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企业300多家,关停率达55%;关停低小散畜禽养殖场671家,规模养殖场实现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岸上污染源被切断,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水质改善立竿见影。到去年年底,浦江县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被消灭。全县51条支流中,优于Ⅲ类水质的达到42条。曾经沦为黑臭河的浦阳江,水色逐渐清澈起来。

这是每个浙江人都熟知的一种理解方式:伸开我们的五指,其中“治污水”是大拇指,以治污水这个大拇指,带动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四指,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拳头。

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虽不来自浦江,亦爱好诗歌。他写诗的灵感,是从当上飞云江的省级河长开始的。2015年6月25日,沿着飞云江溯源而上,他有感而发,留下如是诗句——白云尖下绿阴稠,倾耳俯身觅细流。一阵叮咚石里响,始知近处是源头。

2013年至今,围绕“五水共治”,浙江已形成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数万名村级河长的五级联动“河长制”体系。河长们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浙江的8万多条大小河流。

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三年来,浙江全面完成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的任务,消灭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基本消除了“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城乡环境大大改观。面向“十三五”,浙江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进行到底,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浦阳江之变,变在水色。当水色变清时,浦江乃至浙江的发展思路也变得格外清晰。

发展之变——

打好经济转型

升级组合拳

浊水复明澈,旧貌换新装。英雄河面拼比,岸上指苍茫。不惧骄阳似火,更喜微波碧透,奋战会一场。整治出成效,万众享清凉。童稚闹,翁妪笑,壮青忙。哪需拘束,千姿百态最沧浪。黄绿红橙黑紫,凝聚霓云片片,村落倍辉煌。客泳大?堰,依恋忘还乡。

——浦江农民陈明成,写在首个天然泳场开张之时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污染在河里,根源在岸上。在浙江这样的水乡,水变清是转型升级最直接的一个标志。只有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这是多年不敢想象的情景。”2014年7月,浦阳江同乐段翠湖成为全县首个天然游泳场。目睹这一巨大变化,浦江人陈明成动情填词一首。此后,只要到夏天,浦江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曾经避之不及的母亲河。

人们曾经最关心的问题是:浦江是“中国水晶之都”,水晶年产值达60亿元,如此铁腕整治,就不怕地方经济跌入低谷吗?就不怕砸了老百姓的饭碗吗?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浦江水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同比增长8%。168幢现代化厂房全面建成,四个水晶集聚园区顺利投用,浦江水晶产业真正走向“零排放”。“大量低小散、重污染、难监管的小作坊,在治水中被关停整顿。”浦江县委有关负责人说,经济新常态下,水晶产业反而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找到了跑道,看到了希望。

浦江的治水实践,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的关注。他说,破坏环境求发展,是一条不归路;保护环境促发展,才是一条康庄路。浙江实施“五水共治”,成效有目共睹。它与企业发展是同向而行、共生共赢的,“倒逼和引领我们企业转型升级”。

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五水共治”最为核心的目标。从治水开始,浙江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虞宅乡马岭脚村,位于浦江与桐庐的交界处,古村沿山坡而建,风景十分优美。2014年底,马岭脚村成功引进杭州外婆家餐饮集团,对古村进行整体开发。村主任张开富开心地说:“我们关掉水晶加工点办民宿搞旅游,既保护环境,村民收入也有了增长,这条路走对了!”

洗去水晶带来的污泥,浦江处处是景,村村如画。对浦江旅游业的这种变化,县旅游局局长金见映用“井喷”二字来形容。2015年,全县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增长181.7%、300.4%,浦江还成功创建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五水共治”在浦江的成功实践,让它成为今天浙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里的一个重要“外形拳”。面向“十三五”,浙江要继续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推动供给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浦阳江之变,变在岸上。当岸上的脏乱差、低小散、重污染不见时,浦江乃至浙江的转型路径,也变得格外清晰起来。

灵魂之变——

把人心凝聚

在大禹鼎里

乙未春来报喜音,无违建县入人心。转型产业铺于市,生态人文胜似金。刚正不阿豪迈树,浩然正气凯歌吟。邀来治水大禹鼎,造就浦江丰硕林。

——浦江农民陈仕林,写于浦江捧回治水大禹鼎之时

在浙江,有座奖杯,每个地市都很看重,每个百姓都很看好。这座奖杯的名字,叫“大禹鼎”。

2016年2月29日,省“五水共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因为过去一年卓越的治水表现,浦江再次捧回一座“大禹鼎”奖杯。在不少浦江人看来,沉甸甸的大禹鼎背后,是“五水共治”后凝聚在当地的浩然正气。

浦江有位乡镇干部,写下了一篇文章《我的战友》,记录了很多浦江基层干部治水的故事。其中写道:

浦江城的东面,有个天然湖泊,名为“金狮湖”,曾有“小西湖”之称,但环湖的几千家水晶加工户、几十家畜禽养殖场让湖水变得黑、脏、臭,社会治安相对混乱。

金狮湖征迁开发开始酝酿时,时任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炳立主动向县委领导请战:“金狮湖开发有风险,但我不怕,让我来!”

在黄炳立的带领下,从各单位临时抽调来的56名人员,没有一个把自己当作“临时工”。从去年大年初二集结,几乎就没有休息过一天,12个征迁小组奋勇争先,常常工作到凌晨。正当“老供电”张伟达快要做通几家征迁户工作时,疲惫的他遭遇了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出院2天后,他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到征迁户家做工作去了。家属不解,他说:“换个人又得从头做工作,我不能拖了整个进度……”

正是这样的精气神,经过半年的努力,正式签约一开始,3天签约过半,6天达到99%,12天全部完成75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创造了“金狮速度”,被省建设厅领导誉为征迁奇迹。

据了解,浦江首轮治水攻坚战中,全县13860名公务人员,有1.1万多人参与其中,参与率达80%。一大批能征善战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一批敢于负责、敢抓敢管、自身过硬的村民被纳入村级干部队伍。这支充满激情和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为浦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在不久前发生的浦江3个小孩失联事件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治水之后一个山乡的全新精神面貌:许多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自发加入搜救行列,想尽办法找孩子;妇女们自发组成服务小队,为搜救人员提供饭菜和茶水……

浦阳江之变,变在灵魂。当水之灵魂复活时,浦江乃至浙江人的内心也紧紧凝聚在了“大禹鼎”里。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所说,“五水共治”给滕头村带来的变化也不少:一是水上滕头之变,水更清,景更美了;二是岸上滕头之变,生态定位更明确,发展更有前景了;三是心上滕头之变,村民齐心协力,村庄建设更有保障了。

这就是当下的浙江。无数个浦阳江之变的故事,已随着春风吹遍之江大地,吹向华夏大地。

编辑: 崔燕

浦阳江之变――浙江绿色发展引来代表委员交口称赞

稿源: 浙江日报 2016-03-05 09:45:21

【核心提示】 2016年春天,当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浦阳江的故事带入全国两会现场时,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许和共鸣。

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浙江,曾无数次问自己:如果GDP上去了,但群众却要为喝的水是不是干净、呼吸的空气是不是清新等问题而烦恼,我们又何谈全面小康的“高水平”?

浙江中部一条名为浦阳江的河流,用她三年来的蝶变,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重要提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积蓄更多动能,才能持久有力发展,才能无愧子孙后代。

浙江的“五水共治”从治理浦阳江开始。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是它最为核心的目标。今天,因水而名的浙江已坚定地开启绿色发展的“十三五”新征程——

浦阳江之变

——浙江绿色发展引来代表委员交口称赞

浙江在线03月0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邓国芳 刘乐平)

“‘五水共治’,浙江的伟大创造。它真正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充分展现了浙江走绿色发展之路、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3月3日,前来北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用响亮的嗓音向身边的委员们介绍道。

是的,从浦阳江开始,三年多来的“五水共治”实践,浙江人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态自信。这背后,是对绿色发展的强烈渴求。

浦江,位于浙江中部,发育于天灵岩南麓的浦阳江,穿越清丽山水,向东奔入钱塘江,急切而豪迈。

那里的人,走路很快,说话大声,做事豪爽,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里的街,摆满了字画摊,背着锄头的农民,开口就能吟诗,挥笔就成画作。“文化之邦”“书画之乡”,是这片乡土亮丽的底色。

然而,就在迈入新世纪后,这些令人向往的山乡文化特质忽然变得黯淡了。遍布城乡的两万多家水晶作坊,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把污水肆意排放到这片土地上,全县577条大小河流中,90%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美丽家园不复往昔。人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热情咏颂美丽的母亲河。每当夜幕降临,浦阳江畔的百姓匆匆闭户,躲进家里。

“那是一段不堪回望的历史。幸运的是,2013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五水共治’,唤回了清澈的母亲河。”浦江县文联主席何金海说,让他惊喜的是,现在的浦江人比以往更喜欢吟诗作画了,“爱好诗文的浦江,终于回来了。几乎每首诗里,都有母亲河的倩影。”

水色之变——

不把污泥浊水

带入全面小康

飞渣满县畴,浊水遍地流。净土蒙尘秽,肥田变废丘。同心栽绿肺,妙手绘金瓯。铁腕施良策,诗乡展画轴。

——浦江农民黄照,写在浦阳江水环境整治启动之时

如今,浦江县文联又开始忙着筹备一年一度的农民赛诗会。荷着一柄锄头,提着一把扫帚,拎着一篮葡萄,用最朴素、最乡土、最真挚的方式,吟唱出对家乡的热爱。

“已连续三年,公开征集诗作时,发现歌颂‘五水共治’的诗作几乎占了一半。”浦江县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本地的农民还是外来的农民工,都为“五水共治”叫好。

2013年初,针对浙江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等一系列事件,浙江省委、省政府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要求各地以治水倒逼转型发展。水环境污染最严重、矛盾最突出的浦江,被列为全省重点。省委书记夏宝龙亲自督战浦阳江,要求在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上“撕开口子、杀出血路”,推进全省河道清理和清洁农村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三年来,浦江借势发力,以治水拆违为载体,共关停水晶加工户19518家,拆除违法建筑572万平方米;关停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企业300多家,关停率达55%;关停低小散畜禽养殖场671家,规模养殖场实现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岸上污染源被切断,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水质改善立竿见影。到去年年底,浦江县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被消灭。全县51条支流中,优于Ⅲ类水质的达到42条。曾经沦为黑臭河的浦阳江,水色逐渐清澈起来。

这是每个浙江人都熟知的一种理解方式:伸开我们的五指,其中“治污水”是大拇指,以治污水这个大拇指,带动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四指,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拳头。

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虽不来自浦江,亦爱好诗歌。他写诗的灵感,是从当上飞云江的省级河长开始的。2015年6月25日,沿着飞云江溯源而上,他有感而发,留下如是诗句——白云尖下绿阴稠,倾耳俯身觅细流。一阵叮咚石里响,始知近处是源头。

2013年至今,围绕“五水共治”,浙江已形成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数万名村级河长的五级联动“河长制”体系。河长们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浙江的8万多条大小河流。

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三年来,浙江全面完成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的任务,消灭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基本消除了“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城乡环境大大改观。面向“十三五”,浙江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进行到底,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浦阳江之变,变在水色。当水色变清时,浦江乃至浙江的发展思路也变得格外清晰。

发展之变——

打好经济转型

升级组合拳

浊水复明澈,旧貌换新装。英雄河面拼比,岸上指苍茫。不惧骄阳似火,更喜微波碧透,奋战会一场。整治出成效,万众享清凉。童稚闹,翁妪笑,壮青忙。哪需拘束,千姿百态最沧浪。黄绿红橙黑紫,凝聚霓云片片,村落倍辉煌。客泳大?堰,依恋忘还乡。

——浦江农民陈明成,写在首个天然泳场开张之时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污染在河里,根源在岸上。在浙江这样的水乡,水变清是转型升级最直接的一个标志。只有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这是多年不敢想象的情景。”2014年7月,浦阳江同乐段翠湖成为全县首个天然游泳场。目睹这一巨大变化,浦江人陈明成动情填词一首。此后,只要到夏天,浦江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曾经避之不及的母亲河。

人们曾经最关心的问题是:浦江是“中国水晶之都”,水晶年产值达60亿元,如此铁腕整治,就不怕地方经济跌入低谷吗?就不怕砸了老百姓的饭碗吗?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浦江水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同比增长8%。168幢现代化厂房全面建成,四个水晶集聚园区顺利投用,浦江水晶产业真正走向“零排放”。“大量低小散、重污染、难监管的小作坊,在治水中被关停整顿。”浦江县委有关负责人说,经济新常态下,水晶产业反而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找到了跑道,看到了希望。

浦江的治水实践,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的关注。他说,破坏环境求发展,是一条不归路;保护环境促发展,才是一条康庄路。浙江实施“五水共治”,成效有目共睹。它与企业发展是同向而行、共生共赢的,“倒逼和引领我们企业转型升级”。

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五水共治”最为核心的目标。从治水开始,浙江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虞宅乡马岭脚村,位于浦江与桐庐的交界处,古村沿山坡而建,风景十分优美。2014年底,马岭脚村成功引进杭州外婆家餐饮集团,对古村进行整体开发。村主任张开富开心地说:“我们关掉水晶加工点办民宿搞旅游,既保护环境,村民收入也有了增长,这条路走对了!”

洗去水晶带来的污泥,浦江处处是景,村村如画。对浦江旅游业的这种变化,县旅游局局长金见映用“井喷”二字来形容。2015年,全县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增长181.7%、300.4%,浦江还成功创建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五水共治”在浦江的成功实践,让它成为今天浙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里的一个重要“外形拳”。面向“十三五”,浙江要继续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推动供给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浦阳江之变,变在岸上。当岸上的脏乱差、低小散、重污染不见时,浦江乃至浙江的转型路径,也变得格外清晰起来。

灵魂之变——

把人心凝聚

在大禹鼎里

乙未春来报喜音,无违建县入人心。转型产业铺于市,生态人文胜似金。刚正不阿豪迈树,浩然正气凯歌吟。邀来治水大禹鼎,造就浦江丰硕林。

——浦江农民陈仕林,写于浦江捧回治水大禹鼎之时

在浙江,有座奖杯,每个地市都很看重,每个百姓都很看好。这座奖杯的名字,叫“大禹鼎”。

2016年2月29日,省“五水共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因为过去一年卓越的治水表现,浦江再次捧回一座“大禹鼎”奖杯。在不少浦江人看来,沉甸甸的大禹鼎背后,是“五水共治”后凝聚在当地的浩然正气。

浦江有位乡镇干部,写下了一篇文章《我的战友》,记录了很多浦江基层干部治水的故事。其中写道:

浦江城的东面,有个天然湖泊,名为“金狮湖”,曾有“小西湖”之称,但环湖的几千家水晶加工户、几十家畜禽养殖场让湖水变得黑、脏、臭,社会治安相对混乱。

金狮湖征迁开发开始酝酿时,时任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炳立主动向县委领导请战:“金狮湖开发有风险,但我不怕,让我来!”

在黄炳立的带领下,从各单位临时抽调来的56名人员,没有一个把自己当作“临时工”。从去年大年初二集结,几乎就没有休息过一天,12个征迁小组奋勇争先,常常工作到凌晨。正当“老供电”张伟达快要做通几家征迁户工作时,疲惫的他遭遇了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出院2天后,他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到征迁户家做工作去了。家属不解,他说:“换个人又得从头做工作,我不能拖了整个进度……”

正是这样的精气神,经过半年的努力,正式签约一开始,3天签约过半,6天达到99%,12天全部完成75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创造了“金狮速度”,被省建设厅领导誉为征迁奇迹。

据了解,浦江首轮治水攻坚战中,全县13860名公务人员,有1.1万多人参与其中,参与率达80%。一大批能征善战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一批敢于负责、敢抓敢管、自身过硬的村民被纳入村级干部队伍。这支充满激情和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为浦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在不久前发生的浦江3个小孩失联事件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治水之后一个山乡的全新精神面貌:许多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自发加入搜救行列,想尽办法找孩子;妇女们自发组成服务小队,为搜救人员提供饭菜和茶水……

浦阳江之变,变在灵魂。当水之灵魂复活时,浦江乃至浙江人的内心也紧紧凝聚在了“大禹鼎”里。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所说,“五水共治”给滕头村带来的变化也不少:一是水上滕头之变,水更清,景更美了;二是岸上滕头之变,生态定位更明确,发展更有前景了;三是心上滕头之变,村民齐心协力,村庄建设更有保障了。

这就是当下的浙江。无数个浦阳江之变的故事,已随着春风吹遍之江大地,吹向华夏大地。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