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说说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的好家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1 07:05:15 报料热线:81850000

  编者按

  家风连着作风,家事连着国事。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提及家风建设,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在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将开展之际,市委组织部组织记者来到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同志家中,感受好家风如何源远流长。严实淳朴的好家风,正是这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走进颜志定生前住过的房子,一切仿佛还是原来的样子。墙上地上刷的油漆,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斑驳;补了一次又一次的藤椅,静静地靠在墙角;用了近30年的锅碗瓢盆,还在继续它们的使命……

  一份自传、几张报纸、几本相册、上百本工作笔记以及缝了又补的生活用品———这些是颜志定留下的所有遗物。他用自己的一生清正,为后代立下了踏实做人、清白做事的精神坐标。

  “一分一厘也不能拿”

  子辈说,不搞特殊是颜家人的家训

  家风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口口相传,言传身教。

  “公家的东西绝不私用,公家的资源绝不侵占。父亲生前总是说,要清清白白做人,一分一厘也不能拿。”颜家忠是颜志定第二个儿子,父亲去世后,他便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每天都要登门看望。在他的印象中,有了父亲的以身作则,家人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因职务便利带来的优待。

  上世纪70年代,务农的大儿子颜家兴凭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一张招工进城的工厂报到证。颜志定执意要儿子退回去,他说,来招工的是一位老同事,自己不能凭私人关系优先占有这个名额。此后,大儿子一直在农村,生活清苦。

  小儿子颜家东自小营养不良体质很弱,从部队复员后分到鄞县拉丝厂,工作三班倒,44岁就办理了病退。后来,他数次病危需送上海治疗,颜志定每次都自己掏腰包叫救护车送诊……

  颜家东说,久而久之,大家知道了父亲的脾气,都不上门求帮忙。逢年过节有人前来探望带了些礼品,父亲也一定要多一些回礼,别人送来两条鱼,他就要还给别人三只鸡。

  母亲王美娣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工作也没有医保,家人从没拿过父亲的医保卡,而是自掏腰包给母亲看病买药。颜志定去世后,市委组织部同志两次集体募捐送来善款,都被颜家人退回:“我们的生活还好,有很多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的人。”

  对子女家人的真正关爱,是树德育人、重教养礼。颜志定并非“不近人情”,而是公而忘私、心底无私,他把对家人的爱深藏内心,把对家人的“严”化作更浓的爱。对爱人,他牢牢记着当年心里许下的“这一辈子一定要对她好”的誓言,在退休后加倍弥补,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每天为爱人按摩推拿,呵护备至。

  凡事不搞特殊,踏踏实实按规则办———这样的家风,成了子辈共同恪守的准则。

  “付出不一定要有回报”

  孙辈说,敬业奉献是人生的信条

  家风是渗入骨髓的血缘,耳濡目染,代代相传。

  “爷爷在我眼中更像一名严师。他告诉我,生活工作中,付出不一定要有回报,也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颜建芬是颜志定的大孙女,与晚年的颜志定交流互动最为频繁。待人诚恳、工作要强,在这个瘦弱的孙女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得到颜家人共同的气质秉性。

  由于家境贫寒,刚刚小学毕业,成绩优异的颜建芬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厂里打工,早早地就磨出了一手茧子。也是在工作之后,她才跟退休前忙得见不着面的爷爷,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对人一定要好,工作要认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名!”在县前街这套窄窄的房子里,爷孙俩每周一次促膝而谈,颜志定反复告诉孙女自己为人做事的人生经验,为孙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

  有了爷爷领路,颜建芬工作非常努力。厂里搞技能比拼,她所带领的车间每一次都遥遥领先;厂里派她去进修管理师业务,还在坐月子的她顾不上休养就出发了,为了赶上进度,一只眼睛因使用过度,几乎看不见东西。

  颜志定告诉孙女,工作得自己去拼,从来没有捷径。颜建芬从不告知别人爷爷的身份,只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装配工做起一步步成为车间主任,由于业绩突出得到所在民企一辆小轿车的嘉奖。如今,她则辞职创业,独当一面。

  说起这些,颜建芬总是绕不开自己的爷爷。“奶奶说,在我身上看到了爷爷的影子。我觉得,爷爷就是我这一辈子的领路人!”

  孙辈的点滴进步,也成了退休后的颜志定最开心的事。他的3个孙女全是自谋职业,3个孙女、3个孙女婿都是共产党员。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

说说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的好家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1 07:05:15

  编者按

  家风连着作风,家事连着国事。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提及家风建设,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在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将开展之际,市委组织部组织记者来到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同志家中,感受好家风如何源远流长。严实淳朴的好家风,正是这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走进颜志定生前住过的房子,一切仿佛还是原来的样子。墙上地上刷的油漆,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斑驳;补了一次又一次的藤椅,静静地靠在墙角;用了近30年的锅碗瓢盆,还在继续它们的使命……

  一份自传、几张报纸、几本相册、上百本工作笔记以及缝了又补的生活用品———这些是颜志定留下的所有遗物。他用自己的一生清正,为后代立下了踏实做人、清白做事的精神坐标。

  “一分一厘也不能拿”

  子辈说,不搞特殊是颜家人的家训

  家风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口口相传,言传身教。

  “公家的东西绝不私用,公家的资源绝不侵占。父亲生前总是说,要清清白白做人,一分一厘也不能拿。”颜家忠是颜志定第二个儿子,父亲去世后,他便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每天都要登门看望。在他的印象中,有了父亲的以身作则,家人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因职务便利带来的优待。

  上世纪70年代,务农的大儿子颜家兴凭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一张招工进城的工厂报到证。颜志定执意要儿子退回去,他说,来招工的是一位老同事,自己不能凭私人关系优先占有这个名额。此后,大儿子一直在农村,生活清苦。

  小儿子颜家东自小营养不良体质很弱,从部队复员后分到鄞县拉丝厂,工作三班倒,44岁就办理了病退。后来,他数次病危需送上海治疗,颜志定每次都自己掏腰包叫救护车送诊……

  颜家东说,久而久之,大家知道了父亲的脾气,都不上门求帮忙。逢年过节有人前来探望带了些礼品,父亲也一定要多一些回礼,别人送来两条鱼,他就要还给别人三只鸡。

  母亲王美娣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工作也没有医保,家人从没拿过父亲的医保卡,而是自掏腰包给母亲看病买药。颜志定去世后,市委组织部同志两次集体募捐送来善款,都被颜家人退回:“我们的生活还好,有很多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的人。”

  对子女家人的真正关爱,是树德育人、重教养礼。颜志定并非“不近人情”,而是公而忘私、心底无私,他把对家人的爱深藏内心,把对家人的“严”化作更浓的爱。对爱人,他牢牢记着当年心里许下的“这一辈子一定要对她好”的誓言,在退休后加倍弥补,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每天为爱人按摩推拿,呵护备至。

  凡事不搞特殊,踏踏实实按规则办———这样的家风,成了子辈共同恪守的准则。

  “付出不一定要有回报”

  孙辈说,敬业奉献是人生的信条

  家风是渗入骨髓的血缘,耳濡目染,代代相传。

  “爷爷在我眼中更像一名严师。他告诉我,生活工作中,付出不一定要有回报,也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颜建芬是颜志定的大孙女,与晚年的颜志定交流互动最为频繁。待人诚恳、工作要强,在这个瘦弱的孙女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得到颜家人共同的气质秉性。

  由于家境贫寒,刚刚小学毕业,成绩优异的颜建芬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厂里打工,早早地就磨出了一手茧子。也是在工作之后,她才跟退休前忙得见不着面的爷爷,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对人一定要好,工作要认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名!”在县前街这套窄窄的房子里,爷孙俩每周一次促膝而谈,颜志定反复告诉孙女自己为人做事的人生经验,为孙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

  有了爷爷领路,颜建芬工作非常努力。厂里搞技能比拼,她所带领的车间每一次都遥遥领先;厂里派她去进修管理师业务,还在坐月子的她顾不上休养就出发了,为了赶上进度,一只眼睛因使用过度,几乎看不见东西。

  颜志定告诉孙女,工作得自己去拼,从来没有捷径。颜建芬从不告知别人爷爷的身份,只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装配工做起一步步成为车间主任,由于业绩突出得到所在民企一辆小轿车的嘉奖。如今,她则辞职创业,独当一面。

  说起这些,颜建芬总是绕不开自己的爷爷。“奶奶说,在我身上看到了爷爷的影子。我觉得,爷爷就是我这一辈子的领路人!”

  孙辈的点滴进步,也成了退休后的颜志定最开心的事。他的3个孙女全是自谋职业,3个孙女、3个孙女婿都是共产党员。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