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看着瘦肚子上却一大把肉 年轻人当心宅成“瘦胖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14 07:28:00报料热线:81850000

  “都说我看上一点不胖,但我肚子上一抓一大把肉,爬山也爬不动,我的身体是不是也有问题?”上周,宁波市第二医院营养咨询门诊来了这样一位年轻女白领。

  如今,喜欢宅着不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营养专家说,体重正常不代表体型正常,如果肌肉过少,脂肪比例高,即使体重不超标,也可能变成“瘦胖子”。

  90后白领特别宅

  体重虽不超标,但体型提示脂肪太多

  年轻美眉都爱听别人说自己瘦,可90后的小李听到别人说自己“不需要减肥,已经很瘦”的评价时,总觉得有苦难言。

  “我看上去是不胖,身高1.57米,体重103斤。但我自己知道身上赘肉很多,肚子上的肉就一抓一大把。”小李说,她觉得自己虽然看上去不胖,但体能还不如胖的人。单位组织爬山,她还没爬几步就累得动不了,爬两三层楼也感觉腿酸,就要歇一歇。

  小李到底是胖还是瘦?在营养咨询门诊,医生首先给小李做了一个人体成分分析仪测试。人体成分分析仪是利用人体不同成分导电性能的差异(脂肪导电差,肌肉导电好),结合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来估算人体肌肉、脂肪等不同成分的比例。

  结果显示,小李的体型被判定为“脂肪过多型”。

  腰臀比超标,说明她身体脂肪多,主要堆积在腰腹部。从脂肪的分布看,小李的躯干部脂肪最多,有7.8公斤。

  此外,小李的内脏脂肪指数也接近超标,说明继续发展下去,有发生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如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的风险。此外,小李的骨骼肌只有24公斤,属于肌肉比较弱的,上肢因为活动相对多,肌肉还算正常,下肢肌肉显示较弱。

  又瘦又胖的“瘦胖子”

  生活习惯不良是主要原因

  “像小李这种情况,又瘦又胖,脸、脖子、小臂和下肢看上去都不胖,但他的肚子和手臂捏起来肉软软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瘦胖子’。这类人看上去体型不胖,体重也不重,但身体暗藏脂肪偏多,肌肉偏少。”宁波市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徐斌斌说,“瘦胖子”的特点是肌肉少,这类人会比较容易感觉到疲乏与劳累。由于肌肉量太少,基础代谢较低,一旦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比较容易长胖,这也就是有些都市白领压力大了反而容易长胖的原因。

  “体重正常并不代表体型正常,出现‘瘦胖子’的情况,很多都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徐斌斌说,小李是做文员的,平时上班坐着不动,下班了她也喜欢宅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适当运动少吃甜食

  医生建议锻炼加饮食控制来改变

  根据小李的身体状况,人体成分分析仪给出了建议:减少脂肪3.7公斤,增加肌肉2.8公斤。

  “减重不是她的目标,改善身体的成分结构才是主要目的,因为肌肉是维持躯体功能最重要的物质储备之一。”医生还为小李制定了运动和饮食的计划。

  “考虑到她从不运动,我们希望她循序渐进,隔天做一次抗阻运动,比如仰卧起坐、拉弹力器或是下蹲训练,主要是燃烧脂肪,刚开始每天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了。”徐斌斌还建议小李每天快走半个小时,等适应些了再逐渐增加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吃的方面,甜点和饮料少吃,减少烹饪油脂,增加五谷杂粮、蔬菜和低脂优质蛋白食物。

  30岁以上存钱不如“存肌肉”

  老年人容易患上肌肉减少症

  “不仅仅是像小李这样的人群需要增加肌肉,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开始有意识地增加身体的肌肉比例。”徐斌斌介绍,在门诊碰到不少消瘦患者和老年患者,说自己走路步伐缓慢,人很容易疲劳、双手无力提不动东西,更有甚者连站立都困难,容易跌倒骨折。做了人体成分分析之后发现,有不少老人是肌肉减少症。

  据了解,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为老化、肿瘤、营养不良、体力活动不足等,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化。一项调查显示:人过了30岁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约减少30%;80岁以上约丢失50%;而当肌肉减少30%,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建议30岁以后,就要有意识地增加肌肉,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存钱不如‘存肌肉’。”徐斌斌介绍,肌肉的力量训练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郑轲

编辑: 孙研

看着瘦肚子上却一大把肉 年轻人当心宅成“瘦胖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14 07:28:00

  “都说我看上一点不胖,但我肚子上一抓一大把肉,爬山也爬不动,我的身体是不是也有问题?”上周,宁波市第二医院营养咨询门诊来了这样一位年轻女白领。

  如今,喜欢宅着不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营养专家说,体重正常不代表体型正常,如果肌肉过少,脂肪比例高,即使体重不超标,也可能变成“瘦胖子”。

  90后白领特别宅

  体重虽不超标,但体型提示脂肪太多

  年轻美眉都爱听别人说自己瘦,可90后的小李听到别人说自己“不需要减肥,已经很瘦”的评价时,总觉得有苦难言。

  “我看上去是不胖,身高1.57米,体重103斤。但我自己知道身上赘肉很多,肚子上的肉就一抓一大把。”小李说,她觉得自己虽然看上去不胖,但体能还不如胖的人。单位组织爬山,她还没爬几步就累得动不了,爬两三层楼也感觉腿酸,就要歇一歇。

  小李到底是胖还是瘦?在营养咨询门诊,医生首先给小李做了一个人体成分分析仪测试。人体成分分析仪是利用人体不同成分导电性能的差异(脂肪导电差,肌肉导电好),结合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来估算人体肌肉、脂肪等不同成分的比例。

  结果显示,小李的体型被判定为“脂肪过多型”。

  腰臀比超标,说明她身体脂肪多,主要堆积在腰腹部。从脂肪的分布看,小李的躯干部脂肪最多,有7.8公斤。

  此外,小李的内脏脂肪指数也接近超标,说明继续发展下去,有发生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如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的风险。此外,小李的骨骼肌只有24公斤,属于肌肉比较弱的,上肢因为活动相对多,肌肉还算正常,下肢肌肉显示较弱。

  又瘦又胖的“瘦胖子”

  生活习惯不良是主要原因

  “像小李这种情况,又瘦又胖,脸、脖子、小臂和下肢看上去都不胖,但他的肚子和手臂捏起来肉软软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瘦胖子’。这类人看上去体型不胖,体重也不重,但身体暗藏脂肪偏多,肌肉偏少。”宁波市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徐斌斌说,“瘦胖子”的特点是肌肉少,这类人会比较容易感觉到疲乏与劳累。由于肌肉量太少,基础代谢较低,一旦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比较容易长胖,这也就是有些都市白领压力大了反而容易长胖的原因。

  “体重正常并不代表体型正常,出现‘瘦胖子’的情况,很多都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徐斌斌说,小李是做文员的,平时上班坐着不动,下班了她也喜欢宅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适当运动少吃甜食

  医生建议锻炼加饮食控制来改变

  根据小李的身体状况,人体成分分析仪给出了建议:减少脂肪3.7公斤,增加肌肉2.8公斤。

  “减重不是她的目标,改善身体的成分结构才是主要目的,因为肌肉是维持躯体功能最重要的物质储备之一。”医生还为小李制定了运动和饮食的计划。

  “考虑到她从不运动,我们希望她循序渐进,隔天做一次抗阻运动,比如仰卧起坐、拉弹力器或是下蹲训练,主要是燃烧脂肪,刚开始每天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了。”徐斌斌还建议小李每天快走半个小时,等适应些了再逐渐增加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吃的方面,甜点和饮料少吃,减少烹饪油脂,增加五谷杂粮、蔬菜和低脂优质蛋白食物。

  30岁以上存钱不如“存肌肉”

  老年人容易患上肌肉减少症

  “不仅仅是像小李这样的人群需要增加肌肉,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开始有意识地增加身体的肌肉比例。”徐斌斌介绍,在门诊碰到不少消瘦患者和老年患者,说自己走路步伐缓慢,人很容易疲劳、双手无力提不动东西,更有甚者连站立都困难,容易跌倒骨折。做了人体成分分析之后发现,有不少老人是肌肉减少症。

  据了解,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为老化、肿瘤、营养不良、体力活动不足等,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化。一项调查显示:人过了30岁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约减少30%;80岁以上约丢失50%;而当肌肉减少30%,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建议30岁以后,就要有意识地增加肌肉,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存钱不如‘存肌肉’。”徐斌斌介绍,肌肉的力量训练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郑轲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