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夜色中5岁男孩走失 小区上百邻居经历惊心动魄90分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24 07:16:00报料热线:81850000

  20:20 小区南门检查进出车辆后备厢

  立即报警是孩子走失后的重要选择,小杰妈妈也不例外。在发送完朋友圈后,她立刻打电话报警。前来处警的警察在了解情况、给小区物业部署了相关工作后表示,孩子走失的时间不长,而且警方警力有限,还是要发动左邻右舍大家一起找。

  20点05分,在邻居崽崽妈妈的陪同下,小杰妈妈开始查看健身会所的监控。因为太着急了,一开始还把监控视频的日期看错了,在出入口一直没看到小杰的身影,于是大家都以为小杰没有走出会所。

  “会所里正在健身的二三十个邻居知道后,也加入到寻找的队伍里。”小杰妈妈说,大家查遍了游泳池、健身房、淋浴室,甚至包括每一个空房间,但还是没找到。

  20点18分,再次查看监控,才发现小杰在19点25分一个人走出了健身会所。

  走出了会所,在这个有着60幢楼、近3000户居民的小区里,小杰能到哪里去?其间,小杰爸爸两次回家,都没等到儿子。

  “最怕最怕,就是被人带出小区!”

  20点20分,小杰妈妈和一个不相识的年轻妈妈一起,来到小区南门,这是进出会所车辆的必经之路。保安表示,业主开车时如果是刷卡进出,他们无权查看车辆后备厢的,但鉴于当时情况紧急,可以由小杰妈妈拦车,跟每一位进出的车主解释,征得对方同意后再进行查看。

  “陪我一起的那位邻居说,你再去其他地方找吧,这里交给我。”小杰妈妈说,她并不认识那位邻居,甚至在离开之际连道谢也没来得及说一声。“后来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说,那位邻居在南门检查过往车辆的后备厢,大家都挺配合,我真是感动得无以复加。”

  20:50 小杰找到了,被“谈心”到23点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在不断发酵,小杰妈妈陆续接到各方的关心问询电话。20点45分左右,手机马上就没电了,她必须回家充电。

  “我忘了带门卡,只好摁邻居家的门铃,请对方帮忙开下门。”但2楼对门的那户人家没人在,小杰妈妈只好再试摁三楼亮着灯的那户人家。

  三楼原先住着一个小朋友,是小杰的玩伴,但几个月前随父母搬离了这里,当天是到奶奶家来聚餐。“楼梯口的呼叫接通了,也许是太着急了,我第一句话不是叫对方帮我开门,而是鬼使神差地问了句‘小杰在你们家吗’。”小杰妈妈说,在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后,她“整个人都软了下来”。

  20点50分,利用手机里的最后一点电,小杰妈妈发出了当晚的第二条微信朋友圈:孩子找到了!

  短短五个字,却让整个小区沸腾了。路上的人们奔走相告,手机各个圈里也不断实时更新着这一最新进展,不少人都发出了双手合十感恩和喜极而泣的表情包。

  在这条微信下面,一堆点赞的,还有近百条评论。“狠狠揍他一顿”“算了吧,还是不要吓着孩子”“夜里给他好好上一课,吓死人了”……这个夜里,和小杰父母共同经历了提心吊胆90分钟的邻居、朋友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读来温暖又亲切。

  21点06分,小杰妈妈再次更新朋友圈,“复盘”了小杰的走失。原来小杰从健身会所离开后,径直回了家,但家里没人,就溜到了3楼邻居家去玩。

  “其实他能背出我们的电话,也知道该怎么应对走失的境况。这次,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就在家附近,很安全,完全没想到要借个电话给我们说一声。”

  小杰回家,激动得爸爸热泪盈眶。“我心底是很希望他能揍儿子一顿的,但看起来好像不舍得。”小杰妈妈说,当晚,他们和小杰“谈心”谈到了23点。

  “虽说是虚惊一场,但到底惊动了许多邻居一起帮忙寻找,真是让我们又羞愧又感激。比起儿子重回身边,我的另一重收获就是,发现了就在身边的、浓浓的邻里关爱。”

  记者手记

  “互联网+”时代的邻里情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在这个闷热的夏夜里,BOBO城小区里许多热心邻居和小杰父母感受了90分钟的提心吊胆。

  高高的大楼,进出有车辆代步,沟通不再“靠吼”。人手一部手机,左邻右舍通过一个个即时沟通软件,似乎比在实际生活中更热络更熟悉……但和以前坐在平房前,大人小孩摇把蒲扇,家长里短聊着天的场景相比,是不是会“冰冷”了些?

  我想,答案当然是不。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邻里相处模式也会改变。但不管是根植于旧时建立在单位宿舍、大家知根知底、时常面对面沟通的邻里关系,还是根植于现在商品房云集、左邻右舍都是陌生人、需要借助互联网科技来进行了解沟通的新型邻里关系,其最核心的本质并没有变———那就是互帮互助、关爱和谐。

  “为了这些邻居,我也不卖房子了。”这是一位80后年轻妈妈在亲历寻找小杰90分钟后,发在微信圈里的感慨。直至当天24点甚至第二天凌晨,小杰妈妈还不断接到各方打来的询问电话,关心孩子找到了没,这可能是孩子走失信息在“多手”转发后的滞后反应。

  “我连他们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在那一刻,孩子成了纽带,邻里间产生了共情,才会有这么多人陪我一起寻找儿子。”小杰妈妈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心底有慈爱、善良,这或许才是让互联网引爆邻里情的那个“+”。

  □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通讯员刘洋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

夜色中5岁男孩走失 小区上百邻居经历惊心动魄90分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24 07:16:00

  20:20 小区南门检查进出车辆后备厢

  立即报警是孩子走失后的重要选择,小杰妈妈也不例外。在发送完朋友圈后,她立刻打电话报警。前来处警的警察在了解情况、给小区物业部署了相关工作后表示,孩子走失的时间不长,而且警方警力有限,还是要发动左邻右舍大家一起找。

  20点05分,在邻居崽崽妈妈的陪同下,小杰妈妈开始查看健身会所的监控。因为太着急了,一开始还把监控视频的日期看错了,在出入口一直没看到小杰的身影,于是大家都以为小杰没有走出会所。

  “会所里正在健身的二三十个邻居知道后,也加入到寻找的队伍里。”小杰妈妈说,大家查遍了游泳池、健身房、淋浴室,甚至包括每一个空房间,但还是没找到。

  20点18分,再次查看监控,才发现小杰在19点25分一个人走出了健身会所。

  走出了会所,在这个有着60幢楼、近3000户居民的小区里,小杰能到哪里去?其间,小杰爸爸两次回家,都没等到儿子。

  “最怕最怕,就是被人带出小区!”

  20点20分,小杰妈妈和一个不相识的年轻妈妈一起,来到小区南门,这是进出会所车辆的必经之路。保安表示,业主开车时如果是刷卡进出,他们无权查看车辆后备厢的,但鉴于当时情况紧急,可以由小杰妈妈拦车,跟每一位进出的车主解释,征得对方同意后再进行查看。

  “陪我一起的那位邻居说,你再去其他地方找吧,这里交给我。”小杰妈妈说,她并不认识那位邻居,甚至在离开之际连道谢也没来得及说一声。“后来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说,那位邻居在南门检查过往车辆的后备厢,大家都挺配合,我真是感动得无以复加。”

  20:50 小杰找到了,被“谈心”到23点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在不断发酵,小杰妈妈陆续接到各方的关心问询电话。20点45分左右,手机马上就没电了,她必须回家充电。

  “我忘了带门卡,只好摁邻居家的门铃,请对方帮忙开下门。”但2楼对门的那户人家没人在,小杰妈妈只好再试摁三楼亮着灯的那户人家。

  三楼原先住着一个小朋友,是小杰的玩伴,但几个月前随父母搬离了这里,当天是到奶奶家来聚餐。“楼梯口的呼叫接通了,也许是太着急了,我第一句话不是叫对方帮我开门,而是鬼使神差地问了句‘小杰在你们家吗’。”小杰妈妈说,在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后,她“整个人都软了下来”。

  20点50分,利用手机里的最后一点电,小杰妈妈发出了当晚的第二条微信朋友圈:孩子找到了!

  短短五个字,却让整个小区沸腾了。路上的人们奔走相告,手机各个圈里也不断实时更新着这一最新进展,不少人都发出了双手合十感恩和喜极而泣的表情包。

  在这条微信下面,一堆点赞的,还有近百条评论。“狠狠揍他一顿”“算了吧,还是不要吓着孩子”“夜里给他好好上一课,吓死人了”……这个夜里,和小杰父母共同经历了提心吊胆90分钟的邻居、朋友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读来温暖又亲切。

  21点06分,小杰妈妈再次更新朋友圈,“复盘”了小杰的走失。原来小杰从健身会所离开后,径直回了家,但家里没人,就溜到了3楼邻居家去玩。

  “其实他能背出我们的电话,也知道该怎么应对走失的境况。这次,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就在家附近,很安全,完全没想到要借个电话给我们说一声。”

  小杰回家,激动得爸爸热泪盈眶。“我心底是很希望他能揍儿子一顿的,但看起来好像不舍得。”小杰妈妈说,当晚,他们和小杰“谈心”谈到了23点。

  “虽说是虚惊一场,但到底惊动了许多邻居一起帮忙寻找,真是让我们又羞愧又感激。比起儿子重回身边,我的另一重收获就是,发现了就在身边的、浓浓的邻里关爱。”

  记者手记

  “互联网+”时代的邻里情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在这个闷热的夏夜里,BOBO城小区里许多热心邻居和小杰父母感受了90分钟的提心吊胆。

  高高的大楼,进出有车辆代步,沟通不再“靠吼”。人手一部手机,左邻右舍通过一个个即时沟通软件,似乎比在实际生活中更热络更熟悉……但和以前坐在平房前,大人小孩摇把蒲扇,家长里短聊着天的场景相比,是不是会“冰冷”了些?

  我想,答案当然是不。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邻里相处模式也会改变。但不管是根植于旧时建立在单位宿舍、大家知根知底、时常面对面沟通的邻里关系,还是根植于现在商品房云集、左邻右舍都是陌生人、需要借助互联网科技来进行了解沟通的新型邻里关系,其最核心的本质并没有变———那就是互帮互助、关爱和谐。

  “为了这些邻居,我也不卖房子了。”这是一位80后年轻妈妈在亲历寻找小杰90分钟后,发在微信圈里的感慨。直至当天24点甚至第二天凌晨,小杰妈妈还不断接到各方打来的询问电话,关心孩子找到了没,这可能是孩子走失信息在“多手”转发后的滞后反应。

  “我连他们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在那一刻,孩子成了纽带,邻里间产生了共情,才会有这么多人陪我一起寻找儿子。”小杰妈妈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心底有慈爱、善良,这或许才是让互联网引爆邻里情的那个“+”。

  □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通讯员刘洋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