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暑假过得比上学还辛苦 有孩子一周上13个课时培训班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16-08-01 07:25: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周要上13个课时的培训班,双休日都得“照常”上课;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150多个学员,有一半多都要上4个或以上的补习班……记者近日探访暑期培训班,得到这么一些案例和数据。暑期培训班的热度,比盛夏的气温更高,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暑期生活,过得比平日上学还要辛苦。

  拿着课表去培训班排课

  小张是海曙某艺术培训机构的门店店长,做培训工作已有五年。虽然“久经沙场”,但她还是无法理解某些家长对培训班的“疯狂”。

  “今年暑期班报名时,有家长是拿着自制课表来选课的,我们都被这种气势吓到了。”小张告诉记者,因为家长来报名时遇到些问题,她后来出面接待,所以印象特别深。

  小张说,当时这位家长掏出的是一张简易课程表,手写的,只留了两个空白时段,打算将绘画课塞到“空挡里”。“算上我们的培训课,这孩子一周得上13次课,连双休日都是排上了。”小张说,这个小男孩才上幼儿园中班,戴了一副圆圆的小眼镜,想到这么多课,她们看着都觉得挺心疼的。

  被问及为什么报这么多班时,小男孩的母亲说,“因为孩子喜欢呀。”事后,小张也挺留意这个孩子的表现,发现他常常面带倦容,在课堂上有点儿“木”,老师们很难感受到他“喜欢”这门课。

  “这样的家长毕竟是个别的,但培训班确实非常热门。”小张说,人手4个培训班不是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小张负责的门店共有150多名学员,从幼儿园到初高中的孩子都有。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报了4个及以上的培训班。咨询其他门店学员情况,状态也差不多。

  据了解,培训课程每次1.5-2个小时,一周上1-2次课,部分文化课培训还会有大量的后续作业要完成。难怪,在采访中有小学生将暑期称为“第三学期”。

  不仅社会培训机构火爆,官办的青少年宫同样挤满了孩子。记者从江北(宗瑞)青少年宫了解到,去年该宫接收了1500多名学员,今年不断挖潜又新增500名,好多课程依然需要秒杀。2016年首开春季班的鄞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感受到了家长对于培训班的迫切需求。

  孩子暑假最喜欢出去玩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上培训班的孩子。在江东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涵告诉记者,妈妈平常就给她报了舞蹈、英语、奥数,到了暑假又加了一个语文。“舞蹈我还喜欢,其他的……”小涵说,妈妈让她学,她就跟着学,有些课程她也不知道学得好不好。

  在暑假要上5个培训班的小泽是新五年级的学生,他有两门培训课时间挨得很紧密,回家吃晚饭来不及,他就只能和来接送的奶奶一起吃点肯德基。当被问到喜欢上培训班吗?他迟疑了好一会,最后摇了摇头。

  从记者询问的十多个孩子的情况来看,他们几乎没人喜欢所有的培训班,只有游泳、舞蹈等一些不是那么枯燥的培训班才会有孩子大声说喜欢。记者问他们暑假喜欢做什么,不少孩子都想去外面玩或是参加夏令营。

  除了孩子们辛苦,更加辛苦的还有接送他们的家长。“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80后小林是小学一年级女孩的家长,孩子经历的第一个暑期,她给报了5个培训班:奥数、英语、写字、绘画和扬琴。

  小林说,这个量是周边朋友中的“常规数”,报的科目有孩子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主要是时间不够,我的时间不够。”小林说,自己的工作比较忙,而培训班相隔又比较远,父母只适合送短途的,长途的只能由自己来。来回一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小林说,这段时间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加重,只能让父母和孩子打车去学习。

  家有2年级女孩的李女士表示,大家都是这么熬过来的,羡慕教师家庭的孩子,起码接送不成问题。李女士说,除了劳烦家里的老人,有些家长还会组织拼车,为了孩子能顺利上培训班绞尽脑汁。

  当然,也有全职陪孩子上课的家长。一位姓王的爸爸说,一周陪着上五次课已经是极限了,不能再多,否则自己和孩子都“消化不了”。

  不上培训班,孩子这就输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有些家长并非不知道孩子之间能力有差异,却还是强制要给自己的孩子报班。为什么?不少家长都认为,关键因素之一是“家长之间的攀比”。

  市民张女士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儿子报名参加了个乐高班,她无意中和邻居奶奶提到,次日邻居就直接来打听怎么报名。“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或许这节课并不适合他们家的孩子。”张女士说,可是有些家长心里就有一种恐慌,生怕稍有差池,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

  “社会压力好大,感觉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市民徐女士说,现在家长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来自圈层的影响挺大的。比如现在的qq群、微信群,家长会经常讨论孩子的学习安排。看到别人各种“科学”的安排,也会暗暗较劲一下。

  “孩子不加这门培训课,就真的就输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李丽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还真仔细研究过该不该加奥数培训,多名专家都表示需要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她说,中外家庭都重视教育,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光是孩子累、家长更累。但是作为成人,家长可以掌握一个度,盲目从众只会拖累了一家人。

  她认为,暑假培训班是让孩子的暑期生活更有意思,与其赶场不如学精一两样。比如在幼儿园阶段,可以培养孩子兴趣为主,选择2-3个培训班,幼小衔接阶段稍微渗透些过渡课程。“物极必反,适当给孩子留下主动求知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将是陪伴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她说,培训班参加与否、要报几门课,尺度主要在家长,适可而止应该是大的原则,而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

  宁波晚报记者 徐叶

编辑: 陈晓怡

暑假过得比上学还辛苦 有孩子一周上13个课时培训班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16-08-01 07:25:00

  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周要上13个课时的培训班,双休日都得“照常”上课;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150多个学员,有一半多都要上4个或以上的补习班……记者近日探访暑期培训班,得到这么一些案例和数据。暑期培训班的热度,比盛夏的气温更高,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暑期生活,过得比平日上学还要辛苦。

  拿着课表去培训班排课

  小张是海曙某艺术培训机构的门店店长,做培训工作已有五年。虽然“久经沙场”,但她还是无法理解某些家长对培训班的“疯狂”。

  “今年暑期班报名时,有家长是拿着自制课表来选课的,我们都被这种气势吓到了。”小张告诉记者,因为家长来报名时遇到些问题,她后来出面接待,所以印象特别深。

  小张说,当时这位家长掏出的是一张简易课程表,手写的,只留了两个空白时段,打算将绘画课塞到“空挡里”。“算上我们的培训课,这孩子一周得上13次课,连双休日都是排上了。”小张说,这个小男孩才上幼儿园中班,戴了一副圆圆的小眼镜,想到这么多课,她们看着都觉得挺心疼的。

  被问及为什么报这么多班时,小男孩的母亲说,“因为孩子喜欢呀。”事后,小张也挺留意这个孩子的表现,发现他常常面带倦容,在课堂上有点儿“木”,老师们很难感受到他“喜欢”这门课。

  “这样的家长毕竟是个别的,但培训班确实非常热门。”小张说,人手4个培训班不是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小张负责的门店共有150多名学员,从幼儿园到初高中的孩子都有。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报了4个及以上的培训班。咨询其他门店学员情况,状态也差不多。

  据了解,培训课程每次1.5-2个小时,一周上1-2次课,部分文化课培训还会有大量的后续作业要完成。难怪,在采访中有小学生将暑期称为“第三学期”。

  不仅社会培训机构火爆,官办的青少年宫同样挤满了孩子。记者从江北(宗瑞)青少年宫了解到,去年该宫接收了1500多名学员,今年不断挖潜又新增500名,好多课程依然需要秒杀。2016年首开春季班的鄞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感受到了家长对于培训班的迫切需求。

  孩子暑假最喜欢出去玩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上培训班的孩子。在江东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涵告诉记者,妈妈平常就给她报了舞蹈、英语、奥数,到了暑假又加了一个语文。“舞蹈我还喜欢,其他的……”小涵说,妈妈让她学,她就跟着学,有些课程她也不知道学得好不好。

  在暑假要上5个培训班的小泽是新五年级的学生,他有两门培训课时间挨得很紧密,回家吃晚饭来不及,他就只能和来接送的奶奶一起吃点肯德基。当被问到喜欢上培训班吗?他迟疑了好一会,最后摇了摇头。

  从记者询问的十多个孩子的情况来看,他们几乎没人喜欢所有的培训班,只有游泳、舞蹈等一些不是那么枯燥的培训班才会有孩子大声说喜欢。记者问他们暑假喜欢做什么,不少孩子都想去外面玩或是参加夏令营。

  除了孩子们辛苦,更加辛苦的还有接送他们的家长。“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80后小林是小学一年级女孩的家长,孩子经历的第一个暑期,她给报了5个培训班:奥数、英语、写字、绘画和扬琴。

  小林说,这个量是周边朋友中的“常规数”,报的科目有孩子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主要是时间不够,我的时间不够。”小林说,自己的工作比较忙,而培训班相隔又比较远,父母只适合送短途的,长途的只能由自己来。来回一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小林说,这段时间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加重,只能让父母和孩子打车去学习。

  家有2年级女孩的李女士表示,大家都是这么熬过来的,羡慕教师家庭的孩子,起码接送不成问题。李女士说,除了劳烦家里的老人,有些家长还会组织拼车,为了孩子能顺利上培训班绞尽脑汁。

  当然,也有全职陪孩子上课的家长。一位姓王的爸爸说,一周陪着上五次课已经是极限了,不能再多,否则自己和孩子都“消化不了”。

  不上培训班,孩子这就输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有些家长并非不知道孩子之间能力有差异,却还是强制要给自己的孩子报班。为什么?不少家长都认为,关键因素之一是“家长之间的攀比”。

  市民张女士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儿子报名参加了个乐高班,她无意中和邻居奶奶提到,次日邻居就直接来打听怎么报名。“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或许这节课并不适合他们家的孩子。”张女士说,可是有些家长心里就有一种恐慌,生怕稍有差池,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

  “社会压力好大,感觉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市民徐女士说,现在家长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来自圈层的影响挺大的。比如现在的qq群、微信群,家长会经常讨论孩子的学习安排。看到别人各种“科学”的安排,也会暗暗较劲一下。

  “孩子不加这门培训课,就真的就输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李丽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还真仔细研究过该不该加奥数培训,多名专家都表示需要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她说,中外家庭都重视教育,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光是孩子累、家长更累。但是作为成人,家长可以掌握一个度,盲目从众只会拖累了一家人。

  她认为,暑假培训班是让孩子的暑期生活更有意思,与其赶场不如学精一两样。比如在幼儿园阶段,可以培养孩子兴趣为主,选择2-3个培训班,幼小衔接阶段稍微渗透些过渡课程。“物极必反,适当给孩子留下主动求知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将是陪伴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她说,培训班参加与否、要报几门课,尺度主要在家长,适可而止应该是大的原则,而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

  宁波晚报记者 徐叶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