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宁波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让青山金山“共赢”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8-02 06:42: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深改很有感 【专题】治国理政1000天 【专题】改革攻坚甬探索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一款名为“宁波河道”的手机APP即将上线试运行。宁波百姓不仅可以通过它实时查看全市7933条河道的信息,还能实时向“河长”举报河道污染问题。

  利用“互联网+”,实现百姓与河道治理“零距离”,这是宁波创新“治水”的生动实践,更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有力佐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全国各地全力破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

  “让青山金山‘共赢’”。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一系列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席卷四明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几年,《宁波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宁波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件抓紧制订,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1+X”政策体系即将形成;去年底,《宁波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全面铺开。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去年底《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颁布实施,在9784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一条摸不着的红线正在生长,它决定着未来宁波“山、水、城”的生态格局;今年7月1日起,《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针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和范围“史上最严”;配合国家“水十条”的《宁波水污染防治方案》草案完成……宁波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为打赢治污攻坚战提供有力武器。

  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是为了实现永续发展。全域化的宁波环境污染防治机制必不可少———在全省率先构建执法“大网格”,一个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四级的环境监管执法网格基本形成;走出环境治污新路,今年上半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第三方治理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截至目前,全市33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5家垃圾处理厂、14家工业固废处置场均实现第三方运营。

  赢得永续发展,更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模式的逐步推广。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覆盖所有新、老建设项目,累计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1648笔,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4.95亿元;利用价格杠杆倒逼高能耗行业转型,在全省率先实施“差别电价”,涉及不锈钢和铸造两个行业;实施低碳示范试点,推进碳排放交易。

  两年多来,亮点频出的改革创新、多措并举的治污攻坚,减轻了公众“心肺之患”,迎来了更多“水清河畅”。今年上半年,宁波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5.2%,为三年来最高;宁波水质稳中向好,13个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即将颁布;宁波跨行政区域河道将实行共管共治;简政便民,慈溪环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宁波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发展短板,又一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项目已摆上日程。

  记者 冯瑄

编辑: 陈晓怡

宁波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让青山金山“共赢”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8-02 06:42:00

  一款名为“宁波河道”的手机APP即将上线试运行。宁波百姓不仅可以通过它实时查看全市7933条河道的信息,还能实时向“河长”举报河道污染问题。

  利用“互联网+”,实现百姓与河道治理“零距离”,这是宁波创新“治水”的生动实践,更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有力佐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全国各地全力破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

  “让青山金山‘共赢’”。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一系列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席卷四明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几年,《宁波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宁波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件抓紧制订,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1+X”政策体系即将形成;去年底,《宁波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全面铺开。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去年底《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颁布实施,在9784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一条摸不着的红线正在生长,它决定着未来宁波“山、水、城”的生态格局;今年7月1日起,《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针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和范围“史上最严”;配合国家“水十条”的《宁波水污染防治方案》草案完成……宁波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为打赢治污攻坚战提供有力武器。

  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是为了实现永续发展。全域化的宁波环境污染防治机制必不可少———在全省率先构建执法“大网格”,一个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四级的环境监管执法网格基本形成;走出环境治污新路,今年上半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第三方治理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截至目前,全市33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5家垃圾处理厂、14家工业固废处置场均实现第三方运营。

  赢得永续发展,更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模式的逐步推广。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覆盖所有新、老建设项目,累计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1648笔,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4.95亿元;利用价格杠杆倒逼高能耗行业转型,在全省率先实施“差别电价”,涉及不锈钢和铸造两个行业;实施低碳示范试点,推进碳排放交易。

  两年多来,亮点频出的改革创新、多措并举的治污攻坚,减轻了公众“心肺之患”,迎来了更多“水清河畅”。今年上半年,宁波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5.2%,为三年来最高;宁波水质稳中向好,13个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即将颁布;宁波跨行政区域河道将实行共管共治;简政便民,慈溪环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宁波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发展短板,又一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项目已摆上日程。

  记者 冯瑄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