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努力打造学习之城宁波 终身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10-22 07:24:34报料热线:81850000

  “海之梦”职业体验活动中,学生模拟应聘工作。

  自2005年以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推出的终身学习乐享券、百课送基层进社区、社区教育节等活动深受欢迎,成为了宁波市民家门口的一道学习文化大餐。

  近年来,我市加大终身教育法规保障力度,扎实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努力为各类社会人群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实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1

  “十二五”规划期间,整体有哪些改变?

  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我市终身教育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有了新提高,全市已初步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教育需求相契合,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终身教育体系。

  全民终身教育依法得到保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波的终身教育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依法得到保障。

  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如《宁波中等职业条例》、《宁波职工教育条列》等;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如《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的通知》,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制度保障。

  去年3月1日,继福建、上海、太原、河北之后,我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了《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加大了终身教育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力度,为终身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和资源整合提供了法律依据,完善了教育地方法律体系,为实现依法治教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对社区教育、农民教育、在职人员教育、老年教育和社会弱势群体教育等五个大类进行了重点规范;明确了建立学分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规制了终身教育经费的筹措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了终身教育人员配备要求和创制了终身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晋升渠道;丰富了终身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

  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服务不断拓展

  目前,我市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已经初具雏形。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市、县、镇、村四级终身教育网络体系,拥有市级社区大学1所、市级成人学校1所、县级社区学院(成人教育中心)12所、乡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151所、村级成人学校(社区学校)2746所。

  办学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省标准化成人学校达标率达到100%,市高标准成人学校达标率为56%,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率先成为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此外,我市还实施“互联网+终身教育”工程,推进终身教育信息化,并打造了全市终身教育门户网站,建立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截止到目前为止,“宁波市终身学习网”注册用户达到89万余人、访问量突破1900万。轻点鼠标就能上“空中课堂”,已成为市民便捷学习的有效形式。

  目前,全市各地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实现终身教育资源共享。截止到现在全市已有698所院校、2220家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向社区开放,促进了终身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和全方位发展,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服务不断拓展。

  打造学习品牌,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

  记者了解到,我市积极推进面向社会全员的培训服务,努力打造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批终身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满足各类人群学习愿望,已成为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突破口。

  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门类、多种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

  针对企业职工,开展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的培训工程,近10个政府部门推出了企业职工培训购买服务。针对农民,推出新型农民培养工程,“优秀农民进高校”、农科教结合项目、“成人双证制高中”成为农民文化、实用技能提升的重要载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百科大讲堂”、“新市民之家”等成为他们理想的学习场所。针对妇女群体,“母亲素养工程”实施,提升了她们的整体素质。针对各类特殊人群,采用政府购买或补贴形式,提供不少于3至6个月的免费上岗培训。

  随着终身学习途径立体多元化发展,终身教育品牌效应也在不断凸显。从2005年开始,我市连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11年,激发了市民参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

  如慈溪“学分银行”、宁海“力洋缝纫”、镇海“海田阿姨”、江北“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培训项目深受广大居民喜爱,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进行了积极尝试,探索出有效的发展路径。

  2

  有哪些具有宁波特色的项目?

  农村经济向新兴产业转型

  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作为传播科技知识,辐射各种实用技术的阵地,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成人、职业学校服务“三农”发展,促进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乡镇成人学校不断引进种植、畜牧、林特、水产、农机等相关领域里的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

  例如宁海县力洋成校,于2013年3月申报了市农科教结合项目———宽体金线蛭无土、立体、生态、高效养殖的探索与实践,历经四年,初见成效,并于2016年9月22日顺利通过市专家组的评估验收,为引进高效农业项目,有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精准服务“三农”开拓新的途径。

  学生实践从“盖章游戏”转变为“实景体验”

  长期以来,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已经弱化为“盖章游戏”:活动内容陈旧、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基本集中在“做手工,听讲座,看动画片”等老套路,学生只是假期初来报到一下,结束的时候来敲一个章以便开学向老师交差,完全停留在“走过场”的层面。

  为此,海曙区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模式,开展“海之梦”社会浸润型学生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转变单向的青少年进社区实践为双向的人岗互选方式,结合“网络应聘、现场招聘、差额竞争、培训上岗”等多种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职场”式实践岗位上获得社会化的成长。

  从2013年首次“海之梦”活动提供300余个实践岗位,到2016年,8个街道172家实践基地提供了近2000个暑期实践岗位,其中包括许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岗位,例如市图书馆图书整理员、区文化馆非遗讲解员、肯德基餐厅小助手、银行客户引导员、区新闻中心小记者、市中医院导医员、幼儿园小助教等,这些岗位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成人学校参与到社会矫正

  自社区矫正工作从公安部门移交到司法部门以来,司法所作为一个没有强制执法权的基层单位,要如何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如何完成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控制和降低重新犯罪率成为摆在基层司法所面前的一大难题。

  随着社区服刑人数的逐步增加以及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要求的不断提高,迫使基层司法所要打破原有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探索一种教育更加有效、劳动更加安全、帮扶更加到位的矫正方式。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依托成人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强大支援,慈溪掌起镇社区矫正基地正式应运而生。

  目前,掌起镇社区矫正基地已经从最初只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教育学习教室,发展成集教育、改造、帮扶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与社区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以确保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完成教育改造、重新回归社会大家庭为目标而运作。

  3

  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国家教育部等七部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在推进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打造终身学习文化和学习制度,激发社会活力和市场机制等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助推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东南商报戴巧泽

编辑: 杜寅

努力打造学习之城宁波 终身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10-22 07:24:34

  “海之梦”职业体验活动中,学生模拟应聘工作。

  自2005年以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推出的终身学习乐享券、百课送基层进社区、社区教育节等活动深受欢迎,成为了宁波市民家门口的一道学习文化大餐。

  近年来,我市加大终身教育法规保障力度,扎实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努力为各类社会人群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实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1

  “十二五”规划期间,整体有哪些改变?

  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我市终身教育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有了新提高,全市已初步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教育需求相契合,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终身教育体系。

  全民终身教育依法得到保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波的终身教育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依法得到保障。

  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如《宁波中等职业条例》、《宁波职工教育条列》等;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如《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的通知》,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制度保障。

  去年3月1日,继福建、上海、太原、河北之后,我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了《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加大了终身教育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力度,为终身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和资源整合提供了法律依据,完善了教育地方法律体系,为实现依法治教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对社区教育、农民教育、在职人员教育、老年教育和社会弱势群体教育等五个大类进行了重点规范;明确了建立学分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规制了终身教育经费的筹措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了终身教育人员配备要求和创制了终身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晋升渠道;丰富了终身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

  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服务不断拓展

  目前,我市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已经初具雏形。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市、县、镇、村四级终身教育网络体系,拥有市级社区大学1所、市级成人学校1所、县级社区学院(成人教育中心)12所、乡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151所、村级成人学校(社区学校)2746所。

  办学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省标准化成人学校达标率达到100%,市高标准成人学校达标率为56%,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率先成为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此外,我市还实施“互联网+终身教育”工程,推进终身教育信息化,并打造了全市终身教育门户网站,建立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截止到目前为止,“宁波市终身学习网”注册用户达到89万余人、访问量突破1900万。轻点鼠标就能上“空中课堂”,已成为市民便捷学习的有效形式。

  目前,全市各地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实现终身教育资源共享。截止到现在全市已有698所院校、2220家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向社区开放,促进了终身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和全方位发展,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服务不断拓展。

  打造学习品牌,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

  记者了解到,我市积极推进面向社会全员的培训服务,努力打造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批终身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满足各类人群学习愿望,已成为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突破口。

  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门类、多种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

  针对企业职工,开展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的培训工程,近10个政府部门推出了企业职工培训购买服务。针对农民,推出新型农民培养工程,“优秀农民进高校”、农科教结合项目、“成人双证制高中”成为农民文化、实用技能提升的重要载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百科大讲堂”、“新市民之家”等成为他们理想的学习场所。针对妇女群体,“母亲素养工程”实施,提升了她们的整体素质。针对各类特殊人群,采用政府购买或补贴形式,提供不少于3至6个月的免费上岗培训。

  随着终身学习途径立体多元化发展,终身教育品牌效应也在不断凸显。从2005年开始,我市连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11年,激发了市民参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

  如慈溪“学分银行”、宁海“力洋缝纫”、镇海“海田阿姨”、江北“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培训项目深受广大居民喜爱,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进行了积极尝试,探索出有效的发展路径。

  2

  有哪些具有宁波特色的项目?

  农村经济向新兴产业转型

  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作为传播科技知识,辐射各种实用技术的阵地,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成人、职业学校服务“三农”发展,促进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乡镇成人学校不断引进种植、畜牧、林特、水产、农机等相关领域里的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

  例如宁海县力洋成校,于2013年3月申报了市农科教结合项目———宽体金线蛭无土、立体、生态、高效养殖的探索与实践,历经四年,初见成效,并于2016年9月22日顺利通过市专家组的评估验收,为引进高效农业项目,有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精准服务“三农”开拓新的途径。

  学生实践从“盖章游戏”转变为“实景体验”

  长期以来,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已经弱化为“盖章游戏”:活动内容陈旧、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基本集中在“做手工,听讲座,看动画片”等老套路,学生只是假期初来报到一下,结束的时候来敲一个章以便开学向老师交差,完全停留在“走过场”的层面。

  为此,海曙区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模式,开展“海之梦”社会浸润型学生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转变单向的青少年进社区实践为双向的人岗互选方式,结合“网络应聘、现场招聘、差额竞争、培训上岗”等多种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职场”式实践岗位上获得社会化的成长。

  从2013年首次“海之梦”活动提供300余个实践岗位,到2016年,8个街道172家实践基地提供了近2000个暑期实践岗位,其中包括许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岗位,例如市图书馆图书整理员、区文化馆非遗讲解员、肯德基餐厅小助手、银行客户引导员、区新闻中心小记者、市中医院导医员、幼儿园小助教等,这些岗位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成人学校参与到社会矫正

  自社区矫正工作从公安部门移交到司法部门以来,司法所作为一个没有强制执法权的基层单位,要如何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如何完成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控制和降低重新犯罪率成为摆在基层司法所面前的一大难题。

  随着社区服刑人数的逐步增加以及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要求的不断提高,迫使基层司法所要打破原有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探索一种教育更加有效、劳动更加安全、帮扶更加到位的矫正方式。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依托成人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强大支援,慈溪掌起镇社区矫正基地正式应运而生。

  目前,掌起镇社区矫正基地已经从最初只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教育学习教室,发展成集教育、改造、帮扶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与社区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以确保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完成教育改造、重新回归社会大家庭为目标而运作。

  3

  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国家教育部等七部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在推进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打造终身学习文化和学习制度,激发社会活力和市场机制等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助推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东南商报戴巧泽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