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40年前驻甬海军士兵遇险被救 如今想找到救命恩人
稿源: 钱江晚报   2016-11-07 07:50:00报料热线:81850000

王天龙老人找到了40年前的日记本。

  家住江苏的67岁老人王天龙,最近给钱江晚报《宁波城事》写了封信,信中,娓娓道来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当年在东海舰队驻浙江宁波某部服役的他,海上遇到风浪,船只又受到损坏,一船人生命危在旦夕,多亏一艘路过的货轮冒险救下了他们。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了这位老人。电话中,老人感慨地说:“再过10天,这件事已经就发生整整40年了。我很想在40周年这天,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和他们见个面。”

  40年前的海面上

  他们乘坐的拖船遇到了险情

  今年4月22日,67岁的王天龙老人参加了在上海崇明岛举行的海军某部战友联谊会。聊天中,有战友提起了40年前在黄海上的那一次险情。回到家,老人就翻出了自己的日记本,当年的事,在泛黄的日记本上,一幕幕又清晰起来:

  退役前,王天龙是东海舰队驻浙江宁波某部的一名海军战士。1976年,老人当兵的第四年,和其他19名战友一起,被召集到青岛集训。

  1976年11月15日,他们接到命令,准备开一艘新拖船从青岛码头前往福建某军港。

  当时王天龙担任该船的轮机班长,负责全船的动力系统,四个人轮班作业。按照计划,他们大概三天后可以到达福建目的地。

  头两天很顺利,海面上也一直是风平浪静。可到了第三天,一切就变了。

  11月17日凌晨2点多,当时王天龙正在值夜班。一阵剧烈的的晃动,让他感到了不适,再和甲板上的人员一联系,果然遇到10级以上的大风浪了。

  麻烦的是,关键时刻,拖船的机器坏了。

  拖船上有一个主机,一个辅机,主机负责航行,辅机控制灯光、空气压缩机等。前一天,为了节约燃油,王天龙就关闭了辅机,结果现在海浪的不断冲击,使已关闭的辅机排气管灌满了海水,造成辅机再也无法启动。

  王天龙赶紧跑到机舱查看主机,发现主机也停了。

  “辅机进水,就无法补充压缩空气,而主机又是靠压缩空气来启动。而主机不工作,意味着整个拖船陷于瘫痪状态,如同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一样!”

  这艘船,遭遇了始料未及的险情。

  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战士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这是在40年前,条件有限,没法搜索附近有没有避风港,茫茫大海中拖船瘫痪,没地方停靠,只能在风浪中飘摇。

  一般遇到大风浪,大船因为吨位重,会相对安全,偏偏他们乘坐的拖船只有30吨重,只是小船,随时都有翻船的风险。

  风浪越来越大,王天龙和一些海军战士跑到了甲板上求助。

  海面上风浪很大,能见度也很低。站在甲板上,船只上下左右颠簸,根本没法站立,身上、脸上都是风浪打来的水花,手不拉着船弦就会掉进大海。

  长时间的摇晃,船上很多战士都开始晕船呕吐,王天龙这样的“老海军”,也头晕得厉害,四肢无力。

  王天龙支撑着回到了控制机舱。

  他想起,辅机的空气压缩机可能还有残余气体,如果试着启动主机,一旦能补充压缩空气,或许还能为拖船提供动力,只要船能开,就有机会离开险境。

  要不试一试?他冒着被风浪卷进大海的危险,再次从机舱爬上驾驶台,把想法请示了在场的中队、分队及船领导。可领导还没来得及回复,辅机空气压缩机上的气体数值已经显示为零,这意味着最后的希望也没了。

  包括他在内,所有人都预料到了最坏的结果,每个人都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人哭,也没有人穿救生衣。

  风雨中,他忽然想起了老家的父母。那一年过完春节后,自己还没回过家……

  货轮上抛下救命缆绳

  它的名字叫衡水号

  “来了一艘船!”上午9点,通讯设备传来了一条消息。

  这一次,没有人再跑到甲板上,只有甲板上的信号兵发出了求救信号,请求救援。

  “船!船靠近了。”通讯设备里,信号兵兴奋地喊着。

  王天龙连忙跑到靠窗的位置,窗外不远处,一艘远洋货轮正在缓缓靠近,船上写着三个字——“衡水号”。

  很快,货轮抛下了一根缆绳,拖住了他们的船。

  “得救了!得救了!”通讯设备里,传来了海军战士们的欢呼。王天龙的脸上,浪花和幸福的泪花已经分不清了。

  就这样,“衡水号”货轮拖着他们的船,一路向上海方向驶去。行进中,为了减少海浪对船只的冲击,货轮还在行进的海面上不断地泼洒柴油。事后,王天龙才知道,这么做可以弱化海浪的冲击,尽可能保持船只的平衡。

  11月18日一早,他们的拖船被拖到了长江口,确认他们脱险后,衡水号货轮随即离开。之后,拖船交由海军上海某基地,拖到吴淞海军三号码头……

  劫后余生的战士们,激动之下并没有想到留下货轮的相关讯息,等事后再想起,已经来不及了。

  这40年来生活变迁,一船的战士也各奔东西,一直到今年,大家才约定要在11月17日共聚上海。

  这是老战友们40年来的第一次相会。大家说,能不能把当年货轮上的救命恩人也找到,来一次有意义的碰面?

  于是,王天龙想到了向媒体求助。

  王天龙说,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希望这样特别的日子,能和当年“衡水号”货轮上的人共度。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线索,请与钱报联系,让老人的心愿能得以满足。记者 邹洪珊 吴晓鹏

编辑: 孙研

40年前驻甬海军士兵遇险被救 如今想找到救命恩人

稿源: 钱江晚报 2016-11-07 07:50:00

王天龙老人找到了40年前的日记本。

  家住江苏的67岁老人王天龙,最近给钱江晚报《宁波城事》写了封信,信中,娓娓道来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当年在东海舰队驻浙江宁波某部服役的他,海上遇到风浪,船只又受到损坏,一船人生命危在旦夕,多亏一艘路过的货轮冒险救下了他们。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了这位老人。电话中,老人感慨地说:“再过10天,这件事已经就发生整整40年了。我很想在40周年这天,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和他们见个面。”

  40年前的海面上

  他们乘坐的拖船遇到了险情

  今年4月22日,67岁的王天龙老人参加了在上海崇明岛举行的海军某部战友联谊会。聊天中,有战友提起了40年前在黄海上的那一次险情。回到家,老人就翻出了自己的日记本,当年的事,在泛黄的日记本上,一幕幕又清晰起来:

  退役前,王天龙是东海舰队驻浙江宁波某部的一名海军战士。1976年,老人当兵的第四年,和其他19名战友一起,被召集到青岛集训。

  1976年11月15日,他们接到命令,准备开一艘新拖船从青岛码头前往福建某军港。

  当时王天龙担任该船的轮机班长,负责全船的动力系统,四个人轮班作业。按照计划,他们大概三天后可以到达福建目的地。

  头两天很顺利,海面上也一直是风平浪静。可到了第三天,一切就变了。

  11月17日凌晨2点多,当时王天龙正在值夜班。一阵剧烈的的晃动,让他感到了不适,再和甲板上的人员一联系,果然遇到10级以上的大风浪了。

  麻烦的是,关键时刻,拖船的机器坏了。

  拖船上有一个主机,一个辅机,主机负责航行,辅机控制灯光、空气压缩机等。前一天,为了节约燃油,王天龙就关闭了辅机,结果现在海浪的不断冲击,使已关闭的辅机排气管灌满了海水,造成辅机再也无法启动。

  王天龙赶紧跑到机舱查看主机,发现主机也停了。

  “辅机进水,就无法补充压缩空气,而主机又是靠压缩空气来启动。而主机不工作,意味着整个拖船陷于瘫痪状态,如同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一样!”

  这艘船,遭遇了始料未及的险情。

  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战士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这是在40年前,条件有限,没法搜索附近有没有避风港,茫茫大海中拖船瘫痪,没地方停靠,只能在风浪中飘摇。

  一般遇到大风浪,大船因为吨位重,会相对安全,偏偏他们乘坐的拖船只有30吨重,只是小船,随时都有翻船的风险。

  风浪越来越大,王天龙和一些海军战士跑到了甲板上求助。

  海面上风浪很大,能见度也很低。站在甲板上,船只上下左右颠簸,根本没法站立,身上、脸上都是风浪打来的水花,手不拉着船弦就会掉进大海。

  长时间的摇晃,船上很多战士都开始晕船呕吐,王天龙这样的“老海军”,也头晕得厉害,四肢无力。

  王天龙支撑着回到了控制机舱。

  他想起,辅机的空气压缩机可能还有残余气体,如果试着启动主机,一旦能补充压缩空气,或许还能为拖船提供动力,只要船能开,就有机会离开险境。

  要不试一试?他冒着被风浪卷进大海的危险,再次从机舱爬上驾驶台,把想法请示了在场的中队、分队及船领导。可领导还没来得及回复,辅机空气压缩机上的气体数值已经显示为零,这意味着最后的希望也没了。

  包括他在内,所有人都预料到了最坏的结果,每个人都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人哭,也没有人穿救生衣。

  风雨中,他忽然想起了老家的父母。那一年过完春节后,自己还没回过家……

  货轮上抛下救命缆绳

  它的名字叫衡水号

  “来了一艘船!”上午9点,通讯设备传来了一条消息。

  这一次,没有人再跑到甲板上,只有甲板上的信号兵发出了求救信号,请求救援。

  “船!船靠近了。”通讯设备里,信号兵兴奋地喊着。

  王天龙连忙跑到靠窗的位置,窗外不远处,一艘远洋货轮正在缓缓靠近,船上写着三个字——“衡水号”。

  很快,货轮抛下了一根缆绳,拖住了他们的船。

  “得救了!得救了!”通讯设备里,传来了海军战士们的欢呼。王天龙的脸上,浪花和幸福的泪花已经分不清了。

  就这样,“衡水号”货轮拖着他们的船,一路向上海方向驶去。行进中,为了减少海浪对船只的冲击,货轮还在行进的海面上不断地泼洒柴油。事后,王天龙才知道,这么做可以弱化海浪的冲击,尽可能保持船只的平衡。

  11月18日一早,他们的拖船被拖到了长江口,确认他们脱险后,衡水号货轮随即离开。之后,拖船交由海军上海某基地,拖到吴淞海军三号码头……

  劫后余生的战士们,激动之下并没有想到留下货轮的相关讯息,等事后再想起,已经来不及了。

  这40年来生活变迁,一船的战士也各奔东西,一直到今年,大家才约定要在11月17日共聚上海。

  这是老战友们40年来的第一次相会。大家说,能不能把当年货轮上的救命恩人也找到,来一次有意义的碰面?

  于是,王天龙想到了向媒体求助。

  王天龙说,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希望这样特别的日子,能和当年“衡水号”货轮上的人共度。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线索,请与钱报联系,让老人的心愿能得以满足。记者 邹洪珊 吴晓鹏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