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 07:56
入夜后依然繁忙的洋山港。(吴冠夏摄)
记者朱宇 殷聪
沿着30多公里长的东海大桥,我们向大海深处快速行驶。深秋的傍晚,海风裹挟着细雨,橙色路灯映照下的大桥,并没有多少车子在通行,与我们想象中集卡车川流不息的情景相去甚远。这条孤独长桥的尽头,真的是那个蜚声中外的洋山深水港吗?
时间回放到2005年。这一年冬天,中国首个在小岛上建设的港口———洋山港正式开港,推动上海港由“江河时代”迈向“海洋时代”。依托滚滚长江,面向浩瀚大洋,洋山港以海纳百川的气势,迅速跻身国际重要的枢纽港,并不断刷新港口行业的新纪录:
每百米岸线的集装箱年均吞吐量28万标箱,为世界第一;桥吊单机作业每小时196自然箱,居全球首位;国内第一个保税港区;第一个靠泊1.8万箱超大集装箱船的枢纽港……
这些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张载养用了四个词:应变、跨界、联动、共赢。张载养是上海宁波经促会副会长,原上海卢湾区区长,曾任洋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在张载养看来,宁波要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不妨多看一看另一只龙眼———洋山港。
洋山港是一个会让人产生时空错觉的地方。此刻,我们脚下,这个海天之间的小岛被灯火彻底照亮,码头上是一排排正在作业的桥吊、巨大的集装箱堆场、来往穿梭的装卸车。我们熟悉的北京时间,我们习惯的白天黑夜,恍如隔世。这里是一个全球物流的枢纽和节点,它遵循自己的运行规律。来自全球各地的集装箱,在这里被高效地装卸、转运、分拨、仓储。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江海联运,沿着长江黄金水道深入中国内陆;而沿线各地的“中国制造”也如涓涓细流汇入长江,转运至洋山港,输往世界各地。
自开港以来,洋山港吞吐量从最初的324万标箱,跃升至去年的1500多万标箱,年均增长21.5%。得益于洋山港的支撑,上海港从2010年起超越新加坡,连续五年位列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我们不能只盯着数量,我们更要看重结构,特别是国际中转,这是一个港口能否成为国际枢纽港的重要依据。”张载养说。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就在洋山保税港区取得重大突破。拼箱业务,就是拆开集装箱,取出一些货物,补充同一目的地的货物后再出发。别小看了这个“拼”字,对于船公司和货主来说,一“拆”一“拼”之间,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从此,船公司可以在上海放心地揽货,然后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拆散,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和时间要求安排航线。
国际中转集拼、启运港退税……随着上海自贸区政策的不断扩围,洋山港在过去传统装卸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现代航运服务功能。目前,洋山港国际中转比例已经超过10%,水水中转比例达到50%———难怪东海大桥上跑来跑去的集卡车越来越少,而洋山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却越来越稳固。
“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我们要有点睛意识,不但要清楚我想做什么,更要认真地思考我能做什么,从而让自己真正成为别人产业链上不能或缺的部分。”张载养说。
编辑: 孙研
- 支付宝"圈子"上线大尺度照片 回应将删违规内容
- 老赖夫妻在朋友圈晒旅行照暴露行踪
- 初中生自习玩手机被发现 从四楼跳下
- 女生结伙打同学 受害者崩溃欲跳楼
- 母亲打麻将 3岁女儿走失都没有发现
- 俄一批高官被解职 普京:想当科学院院士就别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