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甬籍滑稽表演艺术家吴双艺因病去世 享年90岁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1-18 07:36:52报料热线:81850000

吴双艺

吴双艺(左)和王双庆在表演中

吴双艺《满园春色》中的扮相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为了观众的欢乐。”1月15日下午,曾把笑声送进千家万户的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吴双艺,因病在上海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90岁。祖籍浙江宁波的吴双艺,是上海滑稽界名声响当当的人物,他曾师承“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是“双字辈”中的“大师兄”。

  □记者 朱琦琳 综合报道

  他是上海滑稽戏的领军人物

  说起滑稽戏,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上海一带的地方戏剧剧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已十分流行,深受观众的喜爱。1927年2月出生的吴双艺,生前就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滑稽戏、独脚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和他的师傅姚慕双、周柏春一样,吴双艺的祖籍也是浙江宁波,具体点算来,是北仑区小港戚家山人。1948年,吴双艺拜姚、周为师学艺,1949年10月,他与师兄弟组成“双字第一班”,在上海各广播电台播演滑稽节目。1950年,他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演滑稽戏。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新伯昨天在接受金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吴双艺所领衔的“双字辈”表演艺术家,“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看来,都是上海滑稽戏的领军人物,而且可以说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在戏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非常成功,创作了大量与时代有关的作品。”

  而在这其中,吴双艺的原创力又较为突出。据了解,在从事独脚戏、说唱及滑稽戏表演的60余年里,吴双艺共创作了一百余个独脚戏和说唱作品。他创作的滑稽戏《甜酸苦辣》,曾获上海市首届戏剧节剧目创作奖。1979年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纪念演出的《出色的答案》,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当时的这些奖,相当于现在的文化类大奖。”吴新伯说。

  上世纪80年代,吴双艺还参与编剧、主演了滑稽戏《不是冤家不碰头》,该戏后由上影厂摄制同名喜剧故事片,他本人担任主演。上世纪90年代,他还参加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滑稽春秋》和海派情景喜剧《新七十二家房客》。

  作为“双字辈”中对滑稽戏“说、学、做、唱”的技巧掌握相当娴熟全面的一位,吴双艺在演艺生涯中,曾塑造了不同层次、性格、时代、国籍的诸多人物形象,包括工人、服务员、车间主任、厂长、志愿军及伪警察局长等。台上插科打诨台下为人很端正

  吴新伯说,吴双艺善于刻画人物,他表演幽默、语言诙谐。“他的风格是属于‘冷面滑稽’的类型,他比较擅长的就是通过语言、内心等各种手段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

  这其中,吴双艺塑造最成功、影响最广泛同时也是他本人最为得意的角色,就是滑稽戏《满园春色》中“8号服务员”一角。在戏中,他将一个服务态度“硬绷绷冷冰冰”、阴阳怪气、敷衍塞责的服务员塑造得栩栩如生。

  1963年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吴双艺等人赴京进入中南海礼堂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演出大型滑稽戏《满园春色》。演出后,《人民日报》专题撰文誉其为“一出社会主义滑稽戏”。

  虽然舞台上插科打诨样样精通,但吴双艺在舞台下,却是另一幅模样。“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端端正正的人。虽然舞台上演出时能够很搞笑,但是平时就是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吴新伯说。

  据介绍,吴双艺生前在滑稽理论方面有诸多探索,曾发表《滑稽杂忆录》、《滑稽表演的默契》、《电影,你这个“冤家”》、《独脚戏的出新》、《观众越是欢迎,头脑越要清醒》等多篇文章。2005年,他还出版了由他60余篇回忆和轶事短文组成的《吴双艺自说自话》。

  不光在理论上探索,吴双艺还懂得言传身教。在上海滑稽剧团的这数十年里,吴双艺不光忙着演出,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学馆给学生上课。“他培养了很多后来的名家,像现在上海滑稽戏舞台上比较出名的钱程,以及像笑星周立波等都可以说是他的学生。”吴新伯说。

  钱程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自己这辈人很幸运,十几岁进团,吴双艺来给他们上课,那么有名气的演员,给他们一群小孩子上课,不但没有架子,而且非常非常认真:“我们现在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海方言,就是吴老师当年一个字一个字帮我们纠错练出来的。”

  ●链接

  滑稽戏:上海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是中国地方戏种,起源于苏州,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它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表演形式上类似于北方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当时在上海各游乐场、电台播音和堂会等地演出,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也常有流动演出。滑稽戏擅演喜剧和闹剧,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讲究情节滑稽、表演夸张。

  它从喜剧性的要求出发,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中外音乐都可以兼收并用,原有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笑话、社会新闻,或改编的文明戏剧目。滑稽戏演员要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如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杭州话、苏州话等,而且往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

编辑: 陈晓怡

甬籍滑稽表演艺术家吴双艺因病去世 享年90岁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1-18 07:36:52

吴双艺

吴双艺(左)和王双庆在表演中

吴双艺《满园春色》中的扮相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为了观众的欢乐。”1月15日下午,曾把笑声送进千家万户的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吴双艺,因病在上海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90岁。祖籍浙江宁波的吴双艺,是上海滑稽界名声响当当的人物,他曾师承“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是“双字辈”中的“大师兄”。

  □记者 朱琦琳 综合报道

  他是上海滑稽戏的领军人物

  说起滑稽戏,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上海一带的地方戏剧剧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已十分流行,深受观众的喜爱。1927年2月出生的吴双艺,生前就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滑稽戏、独脚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和他的师傅姚慕双、周柏春一样,吴双艺的祖籍也是浙江宁波,具体点算来,是北仑区小港戚家山人。1948年,吴双艺拜姚、周为师学艺,1949年10月,他与师兄弟组成“双字第一班”,在上海各广播电台播演滑稽节目。1950年,他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演滑稽戏。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新伯昨天在接受金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吴双艺所领衔的“双字辈”表演艺术家,“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看来,都是上海滑稽戏的领军人物,而且可以说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在戏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非常成功,创作了大量与时代有关的作品。”

  而在这其中,吴双艺的原创力又较为突出。据了解,在从事独脚戏、说唱及滑稽戏表演的60余年里,吴双艺共创作了一百余个独脚戏和说唱作品。他创作的滑稽戏《甜酸苦辣》,曾获上海市首届戏剧节剧目创作奖。1979年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纪念演出的《出色的答案》,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当时的这些奖,相当于现在的文化类大奖。”吴新伯说。

  上世纪80年代,吴双艺还参与编剧、主演了滑稽戏《不是冤家不碰头》,该戏后由上影厂摄制同名喜剧故事片,他本人担任主演。上世纪90年代,他还参加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滑稽春秋》和海派情景喜剧《新七十二家房客》。

  作为“双字辈”中对滑稽戏“说、学、做、唱”的技巧掌握相当娴熟全面的一位,吴双艺在演艺生涯中,曾塑造了不同层次、性格、时代、国籍的诸多人物形象,包括工人、服务员、车间主任、厂长、志愿军及伪警察局长等。台上插科打诨台下为人很端正

  吴新伯说,吴双艺善于刻画人物,他表演幽默、语言诙谐。“他的风格是属于‘冷面滑稽’的类型,他比较擅长的就是通过语言、内心等各种手段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

  这其中,吴双艺塑造最成功、影响最广泛同时也是他本人最为得意的角色,就是滑稽戏《满园春色》中“8号服务员”一角。在戏中,他将一个服务态度“硬绷绷冷冰冰”、阴阳怪气、敷衍塞责的服务员塑造得栩栩如生。

  1963年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吴双艺等人赴京进入中南海礼堂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演出大型滑稽戏《满园春色》。演出后,《人民日报》专题撰文誉其为“一出社会主义滑稽戏”。

  虽然舞台上插科打诨样样精通,但吴双艺在舞台下,却是另一幅模样。“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端端正正的人。虽然舞台上演出时能够很搞笑,但是平时就是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吴新伯说。

  据介绍,吴双艺生前在滑稽理论方面有诸多探索,曾发表《滑稽杂忆录》、《滑稽表演的默契》、《电影,你这个“冤家”》、《独脚戏的出新》、《观众越是欢迎,头脑越要清醒》等多篇文章。2005年,他还出版了由他60余篇回忆和轶事短文组成的《吴双艺自说自话》。

  不光在理论上探索,吴双艺还懂得言传身教。在上海滑稽剧团的这数十年里,吴双艺不光忙着演出,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学馆给学生上课。“他培养了很多后来的名家,像现在上海滑稽戏舞台上比较出名的钱程,以及像笑星周立波等都可以说是他的学生。”吴新伯说。

  钱程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自己这辈人很幸运,十几岁进团,吴双艺来给他们上课,那么有名气的演员,给他们一群小孩子上课,不但没有架子,而且非常非常认真:“我们现在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海方言,就是吴老师当年一个字一个字帮我们纠错练出来的。”

  ●链接

  滑稽戏:上海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是中国地方戏种,起源于苏州,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它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表演形式上类似于北方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当时在上海各游乐场、电台播音和堂会等地演出,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也常有流动演出。滑稽戏擅演喜剧和闹剧,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讲究情节滑稽、表演夸张。

  它从喜剧性的要求出发,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中外音乐都可以兼收并用,原有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笑话、社会新闻,或改编的文明戏剧目。滑稽戏演员要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如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杭州话、苏州话等,而且往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