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外来打工妹在甬成全国劳模 她的故事可以拍成励志剧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1-18 08:06:34报料热线:81850000

王小曾获全国劳模时的留影。

王小曾参加了镇海招宝山阳光慈善艺术团,这是艺术团在进行慈善义演。

  “心态决定人生。开心点,日子就好过了;老是抱怨的话,日子就难了。”记者眼前的王小曾浓眉大眼,皮肤白皙,黄色高领毛衫搭配深蓝色羽绒服,整洁而爽利。

  王小曾今年40岁,脸上总是笑吟吟的。周围的邻居,还有很多认识她的人都说,“她的故事可以拍成励志电视剧”。18岁,从衢州老家到宁波做纺织女工;19岁起开始“冒尖”,拿奖拿到手软,一路做到全国劳模;结婚生孩子,在宁波安家落户,却意外遭遇车祸差点丢了性命;虽然左腿部分截肢,却又“站”了起来。现在的王小曾从事保险工作,并且热心公益事业,是镇海招宝山阳光慈善艺术团的积极分子。

  比赛输了,蒙着被子哭了一晚上

  王小曾是衢州人,是家中长女,有两个妹妹。读书时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家里交了一笔不低的费用,让她跟人学做裁缝活。两个月后,她却不肯学了。

  当过兵的父亲生气又失望地说:“你呀,以后什么也干不成。”

  17岁那年,镇海棉纺织厂(百隆公司前身)到当地招工,王小曾成了一名纺织工,做的是最辛苦的工种之一——细纱挡车工。“我当时就想,要让父亲看看,我也能干出点事情来。”王小曾说,从进公司起,她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就想着要把活干好,不能丢人。

  当年,厂里举办操作比赛,她满怀信心而去,却没有拿到任何名次。“当时心里很难受,别人问我是不是紧张,我知道,主要是技术不如人。我也想过放弃,就这么随便做做好了。可后来又想,不行,我还那么年轻,要苦练技术,明年一定要拿第一。”

  外来打工妹在宁波成为全国劳模

  第二年的操作比赛上,王小曾终于站到了最高领奖台,并连续三年都荣获“操作能手”称号。

  10多年里,勤奋的打工妹获得无数荣誉:镇海区十大岗位能手、镇海区优秀团员、宁波市青年文明标兵、宁波市优秀团员、浙江省十佳外来青工、宁波市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劳模……

  “很多人说我是麻雀变凤凰,我不喜欢这个说法。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就是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做到更好,然后很多荣誉就来了。真的,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每次我心里都挺紧张的,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说到这里,王小曾脸上露出小女孩般的天真笑容,“我最高兴的,就是每次回家,把证书带回去给我父亲。他最喜欢看这些了。”

  王小曾获得的荣誉证书几乎都留在衢州老家,每逢家里来了客人,王小曾的父亲总爱聊聊大女儿的事,再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大摞的荣誉证书。

  和一名衢州同乡结婚成家后,王小曾攒钱在镇海买了房子,户口也迁到了镇海,生了女儿……在宁波,有了工作,有了家,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王小曾以为生活会沿着这样的轨迹一直朝幸福奔去,她还打算把父母也接到宁波一起生活。

  “医生,你放轻松,好好给我截肢”

  2013年1月28日,快过年了。和往年一样,王小曾早早备好了年货,再过几天,就可以回衢州老家过年了。

  “下午4点多上了公司班车,大约5分钟后,出了车祸,我当时就昏迷过去了,隐约中看到了好多血,有别人的,有自己的。”变故来得实在太快,第二天,她只能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左腿要部分截肢。

  “医生,你放轻松,好好给我截肢。”王小曾记得,手术前,自己笑着跟医生说了这句话后,就因为麻醉药而失去了意识。

  “为什么笑?一切来得太快了。一天多时间里,太多人对着我哭,我自己不想哭了,不想让关心我的人担心,不想自己就这样泄气了。”王小曾说。

  当然,王小曾也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憎恨过这场车祸。可是,隔了几年回头看,王小曾的想法却不一样了——碰到这样的意外,大动脉都破了,还能保住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比起手术,比起截肢,更让王小曾痛苦的是——她一下子空了下来,没事情做了。以前,她每天风风火火地在车间忙,现在只能待在病房里。

  拆钢板那天,王小曾的母亲哭着说:“我们穿同样大的鞋,要是我的腿可以截下来给你,多好啊。”王小曾别过头去,哭了很久。

  生活总是要继续,为了自己,也为了家里人。

  王小曾说,以前在车间里,她像个“糙汉子”。而康复期,她逼自己,一定要静下来。于是,她学起了十字绣,针线起起落落间,心也跟着慢慢静下来了。

  “从不敢再坐车,到考出驾照”

  王小曾心里是有股劲的,靠着这股劲,她从一名普通外来打工妹成为全国劳模。现在,这股劲“逼”着她要再“站”起来。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车祸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提到车子都害怕,但她告诉自己,不能怕,一定要去坐车。

  一开始是丈夫陪着她到公交车站台等车。一上车,她就觉得对面的车子都是冲着自己开过来的,完全不敢睁眼,但她咬牙坚持。

  去年,她考出了驾照。她的想法很简单:“每次回老家,都是爸爸妈妈搀扶着我上坡下坡,他们年纪都大了,我就想,学了车,以后可以带他们到处走走。”

  “以前没接触过的事,我都想去尝试下,想试试自己行不行。”王小曾说,某种程度上,也亏得这场意外,让她的人生多了很多可能性,什么都愿意去试一试。

  王小曾不愿闲在家里,想着还是要找份工作,多和社会接触。“我现在做保险,保险业务要出去跑的,雨天我出门不方便,晴天的时间就很宝贵,我早上出来,尽可能多跑几个客户,下午5点再回去买菜烧饭。”

  王小曾以前没有一点文艺特长,也从没想过要学唱歌。“现在她可是我们艺术团的积极分子。从2015年加入艺术团开始,几乎都没请过假,每次排练都积极参加。她从合唱学起,现在还学起了笛子。”镇海招宝山阳光慈善艺术团团长张海江说。

  “假肢里倒出一大杯水,皮肉都磨破了”

  从截肢到康复,到重新找工作,走向新的人生,其中的艰难外人难以想象。对于这些,王小曾不愿意多说。

  家住7楼,这对戴着假肢的王小曾来说,实在是严峻的考验。可她总是咬牙坚持,暂时也不想搬家,因为这里离女儿的学校比较近。

  上次艺术团去热带地区,王小曾戴着假肢的左腿因为高温出汗再加上摩擦,疼痛难忍。“一天下来,假肢里倒出了一杯水,汗水里混着血水,常人很难想象这有多痛。后来她做了一个月的康复。”艺术团的一位团友说,王小曾在人前总是笑眯眯的,可私下实在是承受了太多太多。

  上周,左腿刚缝了三针的王小曾毅然戴上假肢,在家练了一个白天,晚上坚持参加艺术团的活动。

  王小曾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女儿。出事后,女儿似乎一夜之间懂事了,长大了,自己上下学,帮她做饭炒菜。以前,她对女儿的功课盯得很紧,出车祸那年,女儿成绩下降好多。现在,女儿也以她为榜样,勇敢面对困难,人更独立了,成绩也更好了。

  “没有人不辛苦的,意外后反而会去尝试很多不可能,潜能也都被激发出来了!”王小曾说,虽然她现在不能再往老家拿荣誉证书,也没有被评先进,但她知道,这样乐观生活的自己,比过去当选全国劳模的自己,更能让父亲感到自豪。

  宁波晚报记者 王颖

编辑: 陈晓怡

外来打工妹在甬成全国劳模 她的故事可以拍成励志剧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1-18 08:06:34

王小曾获全国劳模时的留影。

王小曾参加了镇海招宝山阳光慈善艺术团,这是艺术团在进行慈善义演。

  “心态决定人生。开心点,日子就好过了;老是抱怨的话,日子就难了。”记者眼前的王小曾浓眉大眼,皮肤白皙,黄色高领毛衫搭配深蓝色羽绒服,整洁而爽利。

  王小曾今年40岁,脸上总是笑吟吟的。周围的邻居,还有很多认识她的人都说,“她的故事可以拍成励志电视剧”。18岁,从衢州老家到宁波做纺织女工;19岁起开始“冒尖”,拿奖拿到手软,一路做到全国劳模;结婚生孩子,在宁波安家落户,却意外遭遇车祸差点丢了性命;虽然左腿部分截肢,却又“站”了起来。现在的王小曾从事保险工作,并且热心公益事业,是镇海招宝山阳光慈善艺术团的积极分子。

  比赛输了,蒙着被子哭了一晚上

  王小曾是衢州人,是家中长女,有两个妹妹。读书时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家里交了一笔不低的费用,让她跟人学做裁缝活。两个月后,她却不肯学了。

  当过兵的父亲生气又失望地说:“你呀,以后什么也干不成。”

  17岁那年,镇海棉纺织厂(百隆公司前身)到当地招工,王小曾成了一名纺织工,做的是最辛苦的工种之一——细纱挡车工。“我当时就想,要让父亲看看,我也能干出点事情来。”王小曾说,从进公司起,她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就想着要把活干好,不能丢人。

  当年,厂里举办操作比赛,她满怀信心而去,却没有拿到任何名次。“当时心里很难受,别人问我是不是紧张,我知道,主要是技术不如人。我也想过放弃,就这么随便做做好了。可后来又想,不行,我还那么年轻,要苦练技术,明年一定要拿第一。”

  外来打工妹在宁波成为全国劳模

  第二年的操作比赛上,王小曾终于站到了最高领奖台,并连续三年都荣获“操作能手”称号。

  10多年里,勤奋的打工妹获得无数荣誉:镇海区十大岗位能手、镇海区优秀团员、宁波市青年文明标兵、宁波市优秀团员、浙江省十佳外来青工、宁波市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劳模……

  “很多人说我是麻雀变凤凰,我不喜欢这个说法。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就是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做到更好,然后很多荣誉就来了。真的,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每次我心里都挺紧张的,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说到这里,王小曾脸上露出小女孩般的天真笑容,“我最高兴的,就是每次回家,把证书带回去给我父亲。他最喜欢看这些了。”

  王小曾获得的荣誉证书几乎都留在衢州老家,每逢家里来了客人,王小曾的父亲总爱聊聊大女儿的事,再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大摞的荣誉证书。

  和一名衢州同乡结婚成家后,王小曾攒钱在镇海买了房子,户口也迁到了镇海,生了女儿……在宁波,有了工作,有了家,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王小曾以为生活会沿着这样的轨迹一直朝幸福奔去,她还打算把父母也接到宁波一起生活。

  “医生,你放轻松,好好给我截肢”

  2013年1月28日,快过年了。和往年一样,王小曾早早备好了年货,再过几天,就可以回衢州老家过年了。

  “下午4点多上了公司班车,大约5分钟后,出了车祸,我当时就昏迷过去了,隐约中看到了好多血,有别人的,有自己的。”变故来得实在太快,第二天,她只能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左腿要部分截肢。

  “医生,你放轻松,好好给我截肢。”王小曾记得,手术前,自己笑着跟医生说了这句话后,就因为麻醉药而失去了意识。

  “为什么笑?一切来得太快了。一天多时间里,太多人对着我哭,我自己不想哭了,不想让关心我的人担心,不想自己就这样泄气了。”王小曾说。

  当然,王小曾也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憎恨过这场车祸。可是,隔了几年回头看,王小曾的想法却不一样了——碰到这样的意外,大动脉都破了,还能保住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比起手术,比起截肢,更让王小曾痛苦的是——她一下子空了下来,没事情做了。以前,她每天风风火火地在车间忙,现在只能待在病房里。

  拆钢板那天,王小曾的母亲哭着说:“我们穿同样大的鞋,要是我的腿可以截下来给你,多好啊。”王小曾别过头去,哭了很久。

  生活总是要继续,为了自己,也为了家里人。

  王小曾说,以前在车间里,她像个“糙汉子”。而康复期,她逼自己,一定要静下来。于是,她学起了十字绣,针线起起落落间,心也跟着慢慢静下来了。

  “从不敢再坐车,到考出驾照”

  王小曾心里是有股劲的,靠着这股劲,她从一名普通外来打工妹成为全国劳模。现在,这股劲“逼”着她要再“站”起来。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车祸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提到车子都害怕,但她告诉自己,不能怕,一定要去坐车。

  一开始是丈夫陪着她到公交车站台等车。一上车,她就觉得对面的车子都是冲着自己开过来的,完全不敢睁眼,但她咬牙坚持。

  去年,她考出了驾照。她的想法很简单:“每次回老家,都是爸爸妈妈搀扶着我上坡下坡,他们年纪都大了,我就想,学了车,以后可以带他们到处走走。”

  “以前没接触过的事,我都想去尝试下,想试试自己行不行。”王小曾说,某种程度上,也亏得这场意外,让她的人生多了很多可能性,什么都愿意去试一试。

  王小曾不愿闲在家里,想着还是要找份工作,多和社会接触。“我现在做保险,保险业务要出去跑的,雨天我出门不方便,晴天的时间就很宝贵,我早上出来,尽可能多跑几个客户,下午5点再回去买菜烧饭。”

  王小曾以前没有一点文艺特长,也从没想过要学唱歌。“现在她可是我们艺术团的积极分子。从2015年加入艺术团开始,几乎都没请过假,每次排练都积极参加。她从合唱学起,现在还学起了笛子。”镇海招宝山阳光慈善艺术团团长张海江说。

  “假肢里倒出一大杯水,皮肉都磨破了”

  从截肢到康复,到重新找工作,走向新的人生,其中的艰难外人难以想象。对于这些,王小曾不愿意多说。

  家住7楼,这对戴着假肢的王小曾来说,实在是严峻的考验。可她总是咬牙坚持,暂时也不想搬家,因为这里离女儿的学校比较近。

  上次艺术团去热带地区,王小曾戴着假肢的左腿因为高温出汗再加上摩擦,疼痛难忍。“一天下来,假肢里倒出了一杯水,汗水里混着血水,常人很难想象这有多痛。后来她做了一个月的康复。”艺术团的一位团友说,王小曾在人前总是笑眯眯的,可私下实在是承受了太多太多。

  上周,左腿刚缝了三针的王小曾毅然戴上假肢,在家练了一个白天,晚上坚持参加艺术团的活动。

  王小曾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女儿。出事后,女儿似乎一夜之间懂事了,长大了,自己上下学,帮她做饭炒菜。以前,她对女儿的功课盯得很紧,出车祸那年,女儿成绩下降好多。现在,女儿也以她为榜样,勇敢面对困难,人更独立了,成绩也更好了。

  “没有人不辛苦的,意外后反而会去尝试很多不可能,潜能也都被激发出来了!”王小曾说,虽然她现在不能再往老家拿荣誉证书,也没有被评先进,但她知道,这样乐观生活的自己,比过去当选全国劳模的自己,更能让父亲感到自豪。

  宁波晚报记者 王颖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