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1 11:37
昨天,慈溪人毛定忠接到上海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的电话,因为春节生意太好,店内的“桂花蜜瓜”快卖完了,催着老毛赶紧再发一车货。
这个货,就是毛定忠打了25年交道的酱菜。在慈溪周巷和余姚小曹娥一代,农民家家户户都腌制榨菜、酱瓜。
然而,高高瘦瘦的毛定忠却把价格卖得比其他农户高好几倍,而且不愁销路,只等客户上门。
毛定忠腌制的酱菜算得上上海第一食品商店销售的历史最悠久的产品之一。25年前,毛定忠坐着气垫船到上海,推销他家里腌制的酱菜:“当时,我骑着自行车拿着酱菜样品,一个菜场一个菜场去推销。”虽然很快赚到了钱,但看到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的火爆销售行情后,毛定忠下定决心要把自家的酱菜“打进去”。
为了适应上海人的口味,毛定忠反复试验,不断调整腌制材料和比例,为了口味纯正,添加的辅料从白糖换乳糖,一批批尝试。
“有段时间每天下午1点到3点之间,我都会去第一食品商店,一遍遍跟他们说我做的酱菜怎样怎样好吃。”毛定忠说,这样坚持了两个月后,商店负责人最终同意试试他的酱菜。
现在,毛定忠的“桂花蜜瓜”是上海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和淮海路全国土特产产品商店的招牌产品之一。
上海人和游客一年要“吃掉”毛定忠200多吨酱瓜。
一般菜场超市,酱瓜的价格不过两三块一斤,而毛定忠腌制的酱瓜,出厂价就要达到6元一斤,在上海的销售价格就更高了。
毛定忠坚持的就是回归传统工艺,用更为时髦的话说是“供给侧改革”。
慈溪周巷当地农民腌制酱瓜,一般半成品出来后,简单清洗切碎,就过料进行包装销售。
毛定忠却还有一个叫“吃料”的步骤。这个料的品质和“吃料”的时间,决定了酱瓜的口味。所谓“吃料”,就是把半成品酱瓜在大缸中浸泡,这些大缸中的料,就是毛定忠25年下来积累的秘方。
这两年,毛定忠的酱瓜在上海销售异常火爆。3年前,他一年的酱菜销售额不过500万元,到去年这个数字接近千万元。这不是因为毛定忠扩大了产量,而是让他的半成品酱瓜在缸里“吃料”更久,这样酱菜由内而外都能味道十足。
初中毕业的毛定忠并不清楚眼下企业家常讲的供给侧改革,但他清楚上海人对吃越来越讲究,哪怕是日常配白粥的酱瓜小菜。
2016年,毛定忠把功夫花在了酱瓜腌制的传统工艺上。他问遍慈溪和上海懂行的老手艺人,想尽一切办法去腌制小时候才有的那种酱瓜的味道:“客人不喜欢流水线上的食品,我就去寻找传统工艺来腌制、制作酱瓜。”毛定忠说,过去到上海有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现在身上带着酱菜味进城,就更像乡下人了。
编辑: 孙研
- 女子通宵打麻将中风:边出牌边流口水被发现
- 雾霾险、春运险……奇葩保险能不能买?
- 鸡年投资理财:股市或迎来增量资金进场
- “戏曲广播体操”走红:有学校已采用
- 一家三代五口同属鸡 全家一起过本命年
- 特朗普签署这个政令后 来自全球的反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