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3 07:30
新华社北京2月4日新媒体专电题:“年味儿”也怀旧!那些记忆中的自制春节零食
新华社记者
新春佳节仍在进行时。想必对当今大多数人来说,过年期间享用各色美味佳肴已是寻常之事。但或许在大鱼大肉、杯盘狼藉的间隙里,往昔物资匮乏时代曾让人垂涎三尺的自制春节零食的记忆,也会悄然涌上心头,勾起我们对于旧日“年味儿”的怀恋。
新华社各地记者在春节期间,或走访街头,或采访亲友,寻觅那些记忆中的自制春节零食,以飨“吃货”。
零食:糖环
坐标:澳门老城区下环街市“牛记油器”
记者:刘畅
吴泽霖是“牛记油器”第三代传人,30岁的他脑海中一直有这样一幅画面:70多年前,祖父吴义牛在春节前夕推着小车在沿街叫卖自制的油器零食——糖环、脆角、煎堆……咽着口水的孩子们追着小车整街地跑着,跳着。
吴泽霖所说的“糖环”,是用面粉、白糖等食材捏成莲花的形状,放到油锅里炸,直到炸脆出锅。除了糖环外,类似口味的零食还有脆角、煎堆、牛耳仔、豆沙角等等。这些食品有个共性,就是油、甜、脆——人们希望在春节的时候多一点油水、多一些甜蜜,来年能过上‘家肥屋润’的好日子。
糖环香甜酥脆,非常受欢迎(新华社记者张雅诗摄)
在四、五十年代的澳门,普通华人的日子都过得清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传统佳节的重视程度。普通人家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好一些,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嘴馋的孩子们只要出门串巷,便能“捞”到味道各异的别家零食。
因为生意好,平时只有吴泽霖和父亲两个人的小铺,在年关前又请了岳父、岳母来帮忙。一家人早上六点钟就开始点火生炉,直到傍晚时才打烊休息。
吴泽霖经营的“牛记油器”在春节前夕特别忙碌,只好请来自己的岳父岳母过来帮忙。(新华社记者张金加摄)
起早贪黑,利润也薄,但吴泽霖说:“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延续一种我们已经习惯成自然的生活模式。很多老街坊在我们这里买了三十多年的糖环,我来做,他们来买,年年岁岁不断,我觉得挺幸福。”
零食:汤圆芯子
坐标: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万荣村
记者:艾福梅
汤圆是人尽皆知的食物,但外地人或许想不到“汤圆芯子”还可以成为一种零食。家乡人一般在腊月里就开始搜集橘子皮、核桃仁,等到年尾巴上,炒上一锅花生,剥出花生仁,就着炒好的橘子皮、核桃仁、芝麻,加上新买的黄糖(也就是红糖),全放入一个圆形的石头容器里,抡起石头棒使劲舂,直到舂成混合均匀的汤圆芯子。
村民正在检查汤圆芯子舂好没(新华社记者艾福梅摄)
家乡人通常会到一户固定的人家去舂汤圆芯子,因为这家的工具最好最全。小孩子围在劳作的大人周围,常常趁机偷掰一块,咬下去,满口留香。虽然惹得大人们教训,但那就是记忆里最美味的春节自制零食了。
从上大学起已离家14年,每年好像只要我去舂一次汤圆芯子,就能知道村里人这一年有什么变化。可以说,汤圆芯子承载着我的乡愁。
零食:卡赛
坐标: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记者:白少波
“卡赛”,藏语意即“零食”,是西藏群众过年必备的油炸面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繁华路段的年货市场里,强珍大姐和家人销售卡赛的摊位有10多米长。
“卡赛、卡赛,又香又脆的卡赛。”强珍小时候最盼望过年能吃上香脆的“卡赛”,但是由于过去商业不发达,物资匮乏,很少有出售卡赛的,家里也很少做,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种类。
强珍大姐制作的卡塞口味多样,香甜酥脆(新华社记者刘东君摄)
十多年前,强珍跟随师父学会了炸制卡赛的手艺,除了满足自家过年的需求,还可以拿到集市上销售。她做的卡赛有8种花样,色泽鲜艳、酥脆香甜。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美食,现在很是畅销。
“去年,面和油都涨价了,不过我们家的卡赛没有涨价,还是25块钱一斤。”强珍说。对于她来说,卡赛不仅是零食,更是一种情结。
零食:柿子饼
坐标:甘肃省兰州市
记者:张文静
今年春节,甘肃省兰州市的“上班族”小张特意在茶几上摆放了满满一盘金黄的柿子饼,来招待客人——那是远在陕西省富平县的父母亲手制作并寄给他的。
其制作工序达10余步,复杂又精致:挑选身形饱满的柿子,去叶子去皮,挂在木架上,让太阳暴晒;十到十五天后,待柿子松软,用手按捏柿子,使内部果肉软化;而后,铺上一层层之前被刮掉的柿子皮,放入密封的大瓮中,置于阴凉干燥的室内,柿饼就会慢慢挂霜;再取出来晾开……
柿子饼上挂着厚厚的一层霜(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小张说,通常,老人们都会将精心自制的柿饼在春节时送给亲戚朋友。在他看来,如今,愿意花费时间制作柿饼的人少之又少,可诚意、祝福与年味儿,只有在这样的“自制零食”里才最浓。
零食:老糖,红薯丸子
坐标:陕西省西安市
记者:朱昊晨
大年初一,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食街上人群熙熙攘攘。许多游客都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过年的味道”。同来的几位长辈不约而同地在一家售卖“老糖”的摊位前驻足品尝。
据摊主汪红兵介绍,老糖是用最土的方法从小米、糜子等谷物里熬制出来的糖,再晾干,敲碎成块。观之疏松多孔,食之绵甜粘牙。
老糖是用小米、糜子等谷物熬制出来的粗糖,口感非常独特(新华社记者朱昊晨摄)
在长辈们的记忆里,儿时物资匮乏,老糖是令每个孩子垂涎三尺的稀有零食。即便是逢年过节,大人也常常“买”不起,而是等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时,用旧鞋子、旧衣服、剪下来的头发等东西以物易物,换回一些给孩子们解馋。
“现在日子好了,孩子们都体会不到这种珍贵了。”我母亲凝视着秤好的老糖,感慨不已。春节期间,她还制作了另一种暌违多年的零食:红薯丸子——将红薯洗净去皮,上锅蒸熟,再揉压成泥,而后团成丸子,入油锅炸透、捞出,滚过一层蜂蜜,粘上芝麻。吃起来清甜可口,外脆里糯。
红薯丸子清甜可口,外脆里糯(新华社记者朱昊晨摄)
品尝了父辈童年魂牵梦绕的春节自制零食,好像也就分享了那些久远的却令人着迷的“年味儿”。
零食:金钱圈
坐标:香港
记者:张雅诗
金钱圈是我舅婆最拿手的贺年小吃,也是我小时候最期待的家庭自制春节零食,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吃到。
将面粉、砂糖、鸡蛋和水一起搅拌成粉浆,然后将已经预热好的金钱形状模具蘸上粉浆,放进油锅里炸大约十秒,将模具轻轻一甩,金钱圈就能脱模。而后让其继续炸至金黄色便完成。
金钱圈寓意着金银满堂(新华社记者张雅诗摄)
出锅的金钱圈酥脆可口,口感有点像炸薯片,让人一吃便停不下来。每逢新年前,舅婆都会做一大包送给我们家。
香港的春节零食大多是油炸的,色泽金黄,寓意金银满屋,我们称这些食品为“油器”。
寻访一种自制的春节零食,在当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商品极大丰富、服务随处可买的时代,人们对年味的感知更多来自“买买买”的快感,却往往忽略了其最初的来源正是那最纯真、朴实和温馨的亲情、友情、邻里情。
“这次报道的选题很让我感动,让我回忆起很多儿时的故事。”澳门民俗画家陈伟辉先生受访时告诉我们。他特意绘制了一幅自己记忆中母亲为孩子制作“春节零食”的图画,来纪念那些不曾忘却的美好岁月。
陈伟辉先生的画作。上书:“择好良辰吉日,烧起油镬(锅),炸煎堆、炸糖环,寓意来年家肥屋润,金银满堂”。
编辑: 杜寅
- “春的”凶猛:出租车春节不打表 6.7公里收80元
- 鸡年有两个立春日 2月3日立春很罕见!
- “假日综合征”如何破?四招回工作模式
- 百岁老人庆生 六百余子孙亲友列队贺寿
- 夫妻坚守岗位 隔19公里每次见面1分钟
- 没"挂电话"?特朗普与澳总理通话细节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