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松下、三星等产品 手机镜头或摄像头出自余姚企业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2-25 07:57:00报料热线:81850000

  编者按:回首望,五年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探索实践,经验弥足珍贵;成就值得自豪,问题更需正视。向前看,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整个宁波的“大目标”。为此,需要实施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六化协同”战略。今日起,金报将以6个版的篇幅,聚焦“六化协同”战略下今日的宁波和未来的宁波。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智能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率先走出创新驱动、智能引领的新路”。

  宁波经济究竟如何转型升级?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路径。聚焦当下宁波经济,从企业到政企互动平台,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发展的好故事和好做法,这些,不仅已在当下产生实质性影响,更将为未来奠定方向。

  产业高新化,一篇大文章,我们选取了几个片段,从中管窥,可知一二。 □记者郑建娣

  ●企业创新

  制造业服务化,背后是技术创新

  慈星,一家专业生产电脑针织机械为主体的企业,近年来频频引起关注。

  2015年,宁波国际马拉松领跑者王军霞穿的“一次成型编织鞋”,出自慈星;宁波国际服装节上, “一根线进去一件成衣出来”的演示,出自慈星。

  2016年服装节上,“互联网+服装定制”让智能制造服务化,满足了市民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今年1月的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主导完成的《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个装备形象通俗地讲,就是针织服装3D打印机。

  “这一切归根结底要归功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并较好地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规模化。近三年慈星股份共投入研发资金达1.55亿元,公司以第一起草单位的身份主持制订了《电脑针织横机》等多项行业标准,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3项。”慈星科技创新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袁建锋告诉记者。

  靠智能创新,传统企业高速发展

  松下、三星、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华为等知名国际品牌产品,大家已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产品的手机镜头或摄像头出自余姚企业舜宇集团。

  数据显示,舜宇集团产品已经从单一的光学镜片发展为涵盖三大领域的十个系列,已与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市场份额越做越大,其车载镜头居全球第一、手机摄像模组位居全球前二、光学镜片与手机镜头居全球第二。

  作为一家传统企业,舜宇如何避开经济下行的“暗礁”,晋级为百亿级企业?在舜宇创始人王文鉴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找准定位,把握方向”。

  2014年,舜宇提出奋斗10年,到2025年实现千亿目标。“如果沿用传统发展模式,要实现千亿目标,意味着我们的场地要扩大10倍,员工要增加10倍。但在经济新常态下,这样的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走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道路。”

  舜宇集团总裁孙泱说,舜宇提出“两个转变”的战略方向——即从光学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光学系统方案解决商转变;从仪器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方案集成商转变。

  “正是靠着一个一个的微创新,形成了一般镜头厂商短期难以逾越的技术优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依靠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舜宇“战略得当”。

  ●平台探索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大手笔投入进行科技创新,如此是不是就不能分享科技进步的果实了?宁波正以自己的探索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超感机器人动作控制平台的研发已成交”;“新型汽车发动机矩形高频管中冷器主片研制”,“技术交易金额15万元,待对接”……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宁波科技大市场大厅,电子屏滚动着科技成果的实时对接情况。

  科技成果的价值,不是躺在实验室,而是向现实生产车间的有效转化,高新区聚焦转化链,形成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自主研发+天使投资+政府服务模式、技术平台+产业育成+衍生企业模式、高校院所+企业的产学研协同模式等,以模式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加速了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大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高成长企业脱颖而出。2016年,全区新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61家,累计达57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总规模达120家。

  政企互动,以赛事提升“智能制造”

  还记得去年余姚举行的第三届机器人峰会吗?会陪孩子玩、能照顾病人和会写字的机器人纷纷亮相,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宁波。这场面向全球的中国·余姚首届全球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主办方准备了最高2000万元的政策红包吸引人才落地。

  “打造‘人才+资本+落户’政策平台,无缝对接全球创新创业项目,把最优秀的人才和项目引进来,让资本助推产业高新化。”浙江赛创未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晖说,一个让全球智能制造业创业者结识彼此的大舞台,可以实现以赛引才、资本助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务和赛创学院,有望解决项目和人才落户的各种痛点,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

  首届全球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举办地余姚,今年初刚刚入选“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级试点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宁波唯一县级试点示范区,而这次向全球发行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旨在通过资本、政策帮助创投机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顺利实现无缝对接,助推余姚智能智造产业发展,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的“余姚模式”,重点打通人才+资本+产业对接+落地孵化的生态链通道。

  ●专家声音

  好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精益思想和工匠精神也需培育

  接下来,宁波将举全市之力,聚焦“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扎扎实实强力推进,实现制造业涅槃重生、跨越发展,助推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如何推动产业高新化?如何助推智能制造?

  “第一,产业高新化在现阶段的特征就是智能化,体现在制造业就是智能制造的升级转型;第二,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警惕出现伪价值链现象,避免进入一窝蜂的误区,要真抓实干;第三,智能制造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而智能制造时代,人的素质是核心。要培育精益的思想和匠人精神。”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智库——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周永亮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古往今来,再伟大的梦想,再美好的愿景,都需要靠“干”来实现,在产业高新化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中,除了顶层设计,还有精益思想,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圈,并避免泡沫产生。

原标题:数字报文章检索

编辑: 崔燕

松下、三星等产品 手机镜头或摄像头出自余姚企业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2-25 07:57:00

  编者按:回首望,五年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探索实践,经验弥足珍贵;成就值得自豪,问题更需正视。向前看,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整个宁波的“大目标”。为此,需要实施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六化协同”战略。今日起,金报将以6个版的篇幅,聚焦“六化协同”战略下今日的宁波和未来的宁波。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智能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率先走出创新驱动、智能引领的新路”。

  宁波经济究竟如何转型升级?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路径。聚焦当下宁波经济,从企业到政企互动平台,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发展的好故事和好做法,这些,不仅已在当下产生实质性影响,更将为未来奠定方向。

  产业高新化,一篇大文章,我们选取了几个片段,从中管窥,可知一二。 □记者郑建娣

  ●企业创新

  制造业服务化,背后是技术创新

  慈星,一家专业生产电脑针织机械为主体的企业,近年来频频引起关注。

  2015年,宁波国际马拉松领跑者王军霞穿的“一次成型编织鞋”,出自慈星;宁波国际服装节上, “一根线进去一件成衣出来”的演示,出自慈星。

  2016年服装节上,“互联网+服装定制”让智能制造服务化,满足了市民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今年1月的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主导完成的《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个装备形象通俗地讲,就是针织服装3D打印机。

  “这一切归根结底要归功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并较好地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规模化。近三年慈星股份共投入研发资金达1.55亿元,公司以第一起草单位的身份主持制订了《电脑针织横机》等多项行业标准,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3项。”慈星科技创新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袁建锋告诉记者。

  靠智能创新,传统企业高速发展

  松下、三星、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华为等知名国际品牌产品,大家已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产品的手机镜头或摄像头出自余姚企业舜宇集团。

  数据显示,舜宇集团产品已经从单一的光学镜片发展为涵盖三大领域的十个系列,已与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市场份额越做越大,其车载镜头居全球第一、手机摄像模组位居全球前二、光学镜片与手机镜头居全球第二。

  作为一家传统企业,舜宇如何避开经济下行的“暗礁”,晋级为百亿级企业?在舜宇创始人王文鉴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找准定位,把握方向”。

  2014年,舜宇提出奋斗10年,到2025年实现千亿目标。“如果沿用传统发展模式,要实现千亿目标,意味着我们的场地要扩大10倍,员工要增加10倍。但在经济新常态下,这样的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走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道路。”

  舜宇集团总裁孙泱说,舜宇提出“两个转变”的战略方向——即从光学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光学系统方案解决商转变;从仪器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方案集成商转变。

  “正是靠着一个一个的微创新,形成了一般镜头厂商短期难以逾越的技术优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依靠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舜宇“战略得当”。

  ●平台探索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大手笔投入进行科技创新,如此是不是就不能分享科技进步的果实了?宁波正以自己的探索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超感机器人动作控制平台的研发已成交”;“新型汽车发动机矩形高频管中冷器主片研制”,“技术交易金额15万元,待对接”……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宁波科技大市场大厅,电子屏滚动着科技成果的实时对接情况。

  科技成果的价值,不是躺在实验室,而是向现实生产车间的有效转化,高新区聚焦转化链,形成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自主研发+天使投资+政府服务模式、技术平台+产业育成+衍生企业模式、高校院所+企业的产学研协同模式等,以模式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加速了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大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高成长企业脱颖而出。2016年,全区新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61家,累计达57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总规模达120家。

  政企互动,以赛事提升“智能制造”

  还记得去年余姚举行的第三届机器人峰会吗?会陪孩子玩、能照顾病人和会写字的机器人纷纷亮相,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宁波。这场面向全球的中国·余姚首届全球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主办方准备了最高2000万元的政策红包吸引人才落地。

  “打造‘人才+资本+落户’政策平台,无缝对接全球创新创业项目,把最优秀的人才和项目引进来,让资本助推产业高新化。”浙江赛创未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晖说,一个让全球智能制造业创业者结识彼此的大舞台,可以实现以赛引才、资本助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务和赛创学院,有望解决项目和人才落户的各种痛点,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

  首届全球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举办地余姚,今年初刚刚入选“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级试点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宁波唯一县级试点示范区,而这次向全球发行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旨在通过资本、政策帮助创投机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顺利实现无缝对接,助推余姚智能智造产业发展,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的“余姚模式”,重点打通人才+资本+产业对接+落地孵化的生态链通道。

  ●专家声音

  好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精益思想和工匠精神也需培育

  接下来,宁波将举全市之力,聚焦“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扎扎实实强力推进,实现制造业涅槃重生、跨越发展,助推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如何推动产业高新化?如何助推智能制造?

  “第一,产业高新化在现阶段的特征就是智能化,体现在制造业就是智能制造的升级转型;第二,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警惕出现伪价值链现象,避免进入一窝蜂的误区,要真抓实干;第三,智能制造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而智能制造时代,人的素质是核心。要培育精益的思想和匠人精神。”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智库——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周永亮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古往今来,再伟大的梦想,再美好的愿景,都需要靠“干”来实现,在产业高新化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中,除了顶层设计,还有精益思想,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圈,并避免泡沫产生。

原标题:数字报文章检索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