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东方文明之都如何打造 听一听代表们的真知灼见
稿源: 宁波日报   2017-02-28 08:15: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

  【关注和影响】

  市党代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阎勤

  绘就城市发展新蓝图 续写现代文明新篇章

  一、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标志着宁波在新起点上迈向新阶段战略认识的新成果新飞跃。

  “名城名都”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影响力和竞争力。文明发展就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经过从市主要领导深入思考,到集体研究决策,然后得到广泛认同,再到全面工作部署,体现了战略决策形成的科学化、民主化。

  其一,该战略目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符合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新发展理念,也遵循了城市发展规律、文明演进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城市的品质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更取决于文化文明。

  其二,该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在宁波生动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宁波城市发展的本质要求、“四个自信”在宁波的集中体现。宁波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为基础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一种文明向更高水平的演进。它不仅标志着宁波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可以为中国的文明发展和世界的文明发展提供宁波的示范和贡献。

  二、宁波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导向明确,描绘了文化繁荣新境界、文明建设新高度、城市发展新跨越的美好蓝图。

  愿景一是多元文化共融的汇聚之地,中华文化特质和宁波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各类先进文化包容融合、互鉴共荣,文化开放创新和现代文明发展率先引领。愿景二是各类文明共促的品质之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品质、城市人文品质、公共服务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普遍均衡共享文明发展成果。愿景三是文明素质共进的引领之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优良,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氛围全面形成。愿景四是文明活力共现的典范之城,社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文化发展和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健全,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

  三、加快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聚焦重点、抓住节点、彰显亮点,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宁波特点的城市文明建设新路径新模式。

  聚焦一,推动文化价值新引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现代文化的主流作用,充分让各类先进文化能够包容融合,展现“东方大港、江南水乡、文献之邦、商埠名城”的独特魅力。

  聚焦二,提升现代城市新品质。特别是在创业创新、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卫生、文化娱乐、就医就学、交通设施及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提升民生品质,让每一个宁波人有强烈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使宁波在国内外有更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聚焦三,打造文明承载新地标。建设和提升一批具有东方文明之都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景观,譬如建设河姆渡“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园,提升东钱湖功能品质,扩大港口博物馆知名度,以及举办高端国际化论坛峰会等重大活动,成为更具影响力吸引力的文明新地标。

  聚焦四,塑造市民文明新素养。文明的核心在于人,文化发展、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最美宁波人”评选,“爱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载体效应,加强文化艺术普及和精品创作,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聚焦五,培育文创产业新实力。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但其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与先进城市还有一定差距。要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几个“新航母”,实施“文化+”行动计划,打造文创港、音乐港等文创产业集聚区,把文创产业做大做强。

  聚焦六,探索文明建设新模式。创新文化发展、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完善文明成果由人民群众均衡共享机制,探索宁波文化资源与周边城市对接融合的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传媒融合发展模式、网络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形成一些模式经验。

  【民间期待】

  人们耳熟能详的王阳明、黄宗羲等人物的相关文史研究,确实可圈可点,但同时宁波地界还有许多声名或许普通但又有价值的历史人物,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史资源,不能轻易忽略。希望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日常化、细节化、全民化的地域文史研究环境,不以常规名望而论“英雄”。史上有事,当代有忆,我觉得,这样的相得益彰古为今用,会有潜移默化地提升公众精神境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引擎效用。

  ——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方其军

  作为一名新宁波人,在宁波生活的几年中,这座城市普惠又有质感的公共文化活动、干净整洁又人性化的基础设施、普遍较高的市民文明素质,都让我有深刻的感受,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想,能够在承继历史、开创未来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来到宁波,无疑是一种幸运,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宁波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添上自己的一砖一瓦。

  ——鄞州区东柳街道工作人员周明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

宁波东方文明之都如何打造 听一听代表们的真知灼见

稿源: 宁波日报 2017-02-28 08:15:00

  【关注和影响】

  市党代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阎勤

  绘就城市发展新蓝图 续写现代文明新篇章

  一、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标志着宁波在新起点上迈向新阶段战略认识的新成果新飞跃。

  “名城名都”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影响力和竞争力。文明发展就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经过从市主要领导深入思考,到集体研究决策,然后得到广泛认同,再到全面工作部署,体现了战略决策形成的科学化、民主化。

  其一,该战略目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符合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新发展理念,也遵循了城市发展规律、文明演进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城市的品质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更取决于文化文明。

  其二,该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在宁波生动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宁波城市发展的本质要求、“四个自信”在宁波的集中体现。宁波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为基础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一种文明向更高水平的演进。它不仅标志着宁波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可以为中国的文明发展和世界的文明发展提供宁波的示范和贡献。

  二、宁波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导向明确,描绘了文化繁荣新境界、文明建设新高度、城市发展新跨越的美好蓝图。

  愿景一是多元文化共融的汇聚之地,中华文化特质和宁波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各类先进文化包容融合、互鉴共荣,文化开放创新和现代文明发展率先引领。愿景二是各类文明共促的品质之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品质、城市人文品质、公共服务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普遍均衡共享文明发展成果。愿景三是文明素质共进的引领之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优良,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氛围全面形成。愿景四是文明活力共现的典范之城,社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文化发展和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健全,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

  三、加快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聚焦重点、抓住节点、彰显亮点,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宁波特点的城市文明建设新路径新模式。

  聚焦一,推动文化价值新引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现代文化的主流作用,充分让各类先进文化能够包容融合,展现“东方大港、江南水乡、文献之邦、商埠名城”的独特魅力。

  聚焦二,提升现代城市新品质。特别是在创业创新、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卫生、文化娱乐、就医就学、交通设施及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提升民生品质,让每一个宁波人有强烈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使宁波在国内外有更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聚焦三,打造文明承载新地标。建设和提升一批具有东方文明之都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景观,譬如建设河姆渡“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园,提升东钱湖功能品质,扩大港口博物馆知名度,以及举办高端国际化论坛峰会等重大活动,成为更具影响力吸引力的文明新地标。

  聚焦四,塑造市民文明新素养。文明的核心在于人,文化发展、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最美宁波人”评选,“爱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载体效应,加强文化艺术普及和精品创作,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聚焦五,培育文创产业新实力。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但其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与先进城市还有一定差距。要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几个“新航母”,实施“文化+”行动计划,打造文创港、音乐港等文创产业集聚区,把文创产业做大做强。

  聚焦六,探索文明建设新模式。创新文化发展、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完善文明成果由人民群众均衡共享机制,探索宁波文化资源与周边城市对接融合的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传媒融合发展模式、网络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形成一些模式经验。

  【民间期待】

  人们耳熟能详的王阳明、黄宗羲等人物的相关文史研究,确实可圈可点,但同时宁波地界还有许多声名或许普通但又有价值的历史人物,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史资源,不能轻易忽略。希望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日常化、细节化、全民化的地域文史研究环境,不以常规名望而论“英雄”。史上有事,当代有忆,我觉得,这样的相得益彰古为今用,会有潜移默化地提升公众精神境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引擎效用。

  ——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方其军

  作为一名新宁波人,在宁波生活的几年中,这座城市普惠又有质感的公共文化活动、干净整洁又人性化的基础设施、普遍较高的市民文明素质,都让我有深刻的感受,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想,能够在承继历史、开创未来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来到宁波,无疑是一种幸运,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宁波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添上自己的一砖一瓦。

  ——鄞州区东柳街道工作人员周明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