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8位维权义工“卧底”三月 揭露保健品行销套路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3-10 06:48:55报料热线:81850000

  “上两天课,听三句好话,老太太就买了六盒保健品,一万多块钱,还不敢让我知道。”金女士上周回娘家帮忙收拾屋子,在垃圾桶里看到吃剩下的药盒子,软语硬压之下,70多岁的老母亲才说了实话。

  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并不鲜见。“都知道保健品不治病,嘴巴磨出茧子来,可老人家就是不听。”金女士疑惑“养生课”下了什么蛊,老人着魔一般上当受骗。

  最近,奉化消保委发布的消费警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窥探的窗口。消费警示不到一千字,却是八位义工历时三个多月“潜伏”保健食品行业,体验观察摸索出的“行销套路”。

  昨天,记者采访了“卧底”义工和行动策划者——奉化消保委秘书长王剑国。记者王冬晓

  出击

  挑了八位年纪较大的义工 分成两组,准备“潜入”

  奉化消保委组织的这次消费调查始于去年10月下旬,今年春节前结束。为了便于隐藏身份,王剑国挑了八位年纪较大的维权义工,分两组,主要对奉化城区五家规模较大的保健品店进行消费体验,三个月听了25场课,听得最多的是老陈和老何。

  老陈以前开超市,戴副眼镜,儒雅气质乍一看不像生意人。

  “超市不开了,门面房租出去,承租的老板恰巧是个卖保健食品的。”老陈说,接到任务后,他本想通过这层关系“打入”内部,可是“一聊到里面的门道,对方就只是笑笑不说话。”

  “套近乎”行不通,老陈只好和队友一起报名听“养生课”。“卖保健品的不会直接推销产品,他们在菜场、公园、老小区门口送票,票子上写的不是产品介绍,而是养生讲座、保健课程之类的,凭票进店免费送鸡蛋、送油等等。”

  卧底

  报名听课可没那么简单 “扮老”才蒙混过关

  老陈本以为这事简单,可报了好几个讲座,留了手机号,左等右等不见有人打电话通知。同样落选的还有老何。

  老何是社区调解员,有自己的工作室。因为经常调解邻里纠纷,时不时还得给同行上课,他爱穿一身西装,走路腰杆笔挺,声音洪亮如钟,公文包一夹,走哪儿都像“社区干部”。

  “他们警惕性很高,你去报名,他们会问你多大年龄,有什么毛病,有没有劳保。不是报了名就都能去听课,他们还会筛查一番,看看是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

  老何总结了“目标客户”几个特征:70多岁,头发灰白,腿脚不便,有退休金。这几个特征老何一个都不符合。为了混进去,老何用了“易容术”。“西装不穿了,把几年前洗变形的黑色羽绒服拿出来,戴顶帽子,胡子拉碴混进去。”

  老陈则另辟蹊径,在报名点临时结交了一个一直听课的老客户,拉关系套近乎“以老带新”混了进去。

  取证

  听课时拿出手机被喝止 想留存证据很不容易

  混进去听课,只是开始。留存证据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老陈他们三个多月听了25场课,不过,拍下的视频、音频、照片并不多。

  “25场课并不是每场都在宣传产品功效,大部分在讲如何保健养生。课程中间会穿插一小段产品介绍,但没有书面材料。如果有需要,老人会在课后私下和工作人员联系。”王剑国说,这些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多是合格产品,主要是在销售中存在误导老人的情况。

  作为亲历者,老陈的感受更真切。“店面里是不上课的,上课有另外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临时租用的办公室,最多也就一百多平米。二三十个老人聚在一起,台上讲师授课,台下五六个工作人员来回巡视。你手上稍有个动作就被人盯上,拿出手机立马被喝止。整堂课下来,像小学生一样手背在后面。”

  对老何来说,除了想办法留证据,更重要的是不能暴露身份被人怀疑。

  “最惊险的一次,刚进门就遇到一个老邻居,正要跟我打招呼,我赶紧把帽子压低,溜过去装不认识。”老何说,他是首席调解员,社区95%的人都认识他,可没人知道他是一名消费维权义工。“那一堂课听下来,头上汗涔涔,身上湿哒哒。”老何说,五六个彪形大汉看着,万一被识破也蛮害怕的。

  揭秘

  交流感受,限量发售…… 满满都是“圈钱”套路

  听了20多场课,老陈和老何大致摸清了对方的销售套路。“有的是免费试用,分享交流感受,‘洗脑’之后,工作人员一对一电话推销。”

  “有的是设连环套,这次听课买500块钱的蜂胶,下次听课返还你600块钱,每次上完课抛个诱饵,勾着老人下次还去听课买东西,最后这些人把钱卷走,留给老人一堆不值钱的东西。”

  “还有的是利用老年人爱占便宜的心理,搞限量发售,买一送二,造成奇货可居、销售火爆的假象引诱老人。”

[1]  [2]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

宁波8位维权义工“卧底”三月 揭露保健品行销套路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3-10 06:48:55

  “上两天课,听三句好话,老太太就买了六盒保健品,一万多块钱,还不敢让我知道。”金女士上周回娘家帮忙收拾屋子,在垃圾桶里看到吃剩下的药盒子,软语硬压之下,70多岁的老母亲才说了实话。

  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并不鲜见。“都知道保健品不治病,嘴巴磨出茧子来,可老人家就是不听。”金女士疑惑“养生课”下了什么蛊,老人着魔一般上当受骗。

  最近,奉化消保委发布的消费警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窥探的窗口。消费警示不到一千字,却是八位义工历时三个多月“潜伏”保健食品行业,体验观察摸索出的“行销套路”。

  昨天,记者采访了“卧底”义工和行动策划者——奉化消保委秘书长王剑国。记者王冬晓

  出击

  挑了八位年纪较大的义工 分成两组,准备“潜入”

  奉化消保委组织的这次消费调查始于去年10月下旬,今年春节前结束。为了便于隐藏身份,王剑国挑了八位年纪较大的维权义工,分两组,主要对奉化城区五家规模较大的保健品店进行消费体验,三个月听了25场课,听得最多的是老陈和老何。

  老陈以前开超市,戴副眼镜,儒雅气质乍一看不像生意人。

  “超市不开了,门面房租出去,承租的老板恰巧是个卖保健食品的。”老陈说,接到任务后,他本想通过这层关系“打入”内部,可是“一聊到里面的门道,对方就只是笑笑不说话。”

  “套近乎”行不通,老陈只好和队友一起报名听“养生课”。“卖保健品的不会直接推销产品,他们在菜场、公园、老小区门口送票,票子上写的不是产品介绍,而是养生讲座、保健课程之类的,凭票进店免费送鸡蛋、送油等等。”

  卧底

  报名听课可没那么简单 “扮老”才蒙混过关

  老陈本以为这事简单,可报了好几个讲座,留了手机号,左等右等不见有人打电话通知。同样落选的还有老何。

  老何是社区调解员,有自己的工作室。因为经常调解邻里纠纷,时不时还得给同行上课,他爱穿一身西装,走路腰杆笔挺,声音洪亮如钟,公文包一夹,走哪儿都像“社区干部”。

  “他们警惕性很高,你去报名,他们会问你多大年龄,有什么毛病,有没有劳保。不是报了名就都能去听课,他们还会筛查一番,看看是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

  老何总结了“目标客户”几个特征:70多岁,头发灰白,腿脚不便,有退休金。这几个特征老何一个都不符合。为了混进去,老何用了“易容术”。“西装不穿了,把几年前洗变形的黑色羽绒服拿出来,戴顶帽子,胡子拉碴混进去。”

  老陈则另辟蹊径,在报名点临时结交了一个一直听课的老客户,拉关系套近乎“以老带新”混了进去。

  取证

  听课时拿出手机被喝止 想留存证据很不容易

  混进去听课,只是开始。留存证据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老陈他们三个多月听了25场课,不过,拍下的视频、音频、照片并不多。

  “25场课并不是每场都在宣传产品功效,大部分在讲如何保健养生。课程中间会穿插一小段产品介绍,但没有书面材料。如果有需要,老人会在课后私下和工作人员联系。”王剑国说,这些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多是合格产品,主要是在销售中存在误导老人的情况。

  作为亲历者,老陈的感受更真切。“店面里是不上课的,上课有另外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临时租用的办公室,最多也就一百多平米。二三十个老人聚在一起,台上讲师授课,台下五六个工作人员来回巡视。你手上稍有个动作就被人盯上,拿出手机立马被喝止。整堂课下来,像小学生一样手背在后面。”

  对老何来说,除了想办法留证据,更重要的是不能暴露身份被人怀疑。

  “最惊险的一次,刚进门就遇到一个老邻居,正要跟我打招呼,我赶紧把帽子压低,溜过去装不认识。”老何说,他是首席调解员,社区95%的人都认识他,可没人知道他是一名消费维权义工。“那一堂课听下来,头上汗涔涔,身上湿哒哒。”老何说,五六个彪形大汉看着,万一被识破也蛮害怕的。

  揭秘

  交流感受,限量发售…… 满满都是“圈钱”套路

  听了20多场课,老陈和老何大致摸清了对方的销售套路。“有的是免费试用,分享交流感受,‘洗脑’之后,工作人员一对一电话推销。”

  “有的是设连环套,这次听课买500块钱的蜂胶,下次听课返还你600块钱,每次上完课抛个诱饵,勾着老人下次还去听课买东西,最后这些人把钱卷走,留给老人一堆不值钱的东西。”

  “还有的是利用老年人爱占便宜的心理,搞限量发售,买一送二,造成奇货可居、销售火爆的假象引诱老人。”

[1]  [2]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