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未来五年 宁波80%以上学校将建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3-22 07:05:47报料热线:81850000

  语文教室里,古色古香的书柜上摆放着各种国内外名著,方便学生阅览;数学教室里,各种图形、仪器、模型就在手边;生物教室里,实验台、实验仪器、标本等成为教学的标配……

  以前,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普通教室上课,各学科共用;现在,随着课程改革和走班教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在宁波中小学亮相,不同学科可以在各自的专用教室内上课。

  这些创新教室和普通教室有什么区别?有哪些作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宁波多所中小学校。

  从数理化到非遗创客 “学科教室”风格各异

  今年初,象山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宁波三中的机器人创客空间、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创客圆梦中心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优秀创新实验室”称号。

  创新实验室和一般的教室有什么区别?走进象山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天球仪、天文历表、世界时钟、遥感挂图、地貌模型……教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地理教学用具,教室一侧还有世界地形和中国地形的声控演示墙。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对各种天文现象进行模拟观测、观察各类矿物标本,还可以利用虚拟互动软件、多媒体球幕投影进行大气环流系统、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的演示。

  负责人张杏芬老师告诉记者,该创新实验室是一个涵盖地理信息技术、气象观测、地质标本与模型、天文历法、环境监测、地理实验、地理制作、地理教学辅助八个领域的综合性地理实验室,内含多种模拟、演示、观测的实验设备,可满足日常地理教学和地理实验,也为地理兴趣小组提供设备支持。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的创新实验室,在宁波的中小学并不少见。2016年,宁波确定了慈湖中学等60所学校为“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其中不仅有物理、化学、数学、科学等相关“学科教室”,也有非遗文化与传统工艺、越窑青瓷文化、稻作文化等充满文化底蕴的实验室,还有机器人、创客、无人机、绿色能源、VR、物联网等“现代感”十足的创新教室。

  “圆梦中心以3D体验和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内容,配备了3D影院、3D打印机、3D打印笔、单片机套件、乐高机器人套件等教学设施。”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创客圆梦中心负责人鲁谷晨老师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这些创新教室的共同特征是,以学科核心观念、思想和方法为指导,适当配置和使用仪器设备和技术,通过组织开展研究性教与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创新精神。

  学生在教室里自主探究 还能自制学具

  在象山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专门展示学生自制学具的区域,摆放着气旋、反气旋,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各种区时转换模型等学生作品。

  “在这里,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学生们可以尽情探索地理学科的奥秘。”张杏芬介绍说,“和传统的教室不同,我们的地理创新实验室专门为地理学科或者相关课程服务。实验室所有设备的投入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比如地貌模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带动了课堂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

  如今,该校越来越多爱好地理的学生们走进地理创新实验室求学探知,有不少还参加了全国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多人次获“地球小博士”称号。

  在宁波三中,该校机器人创客空间的负责人赵成华老师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的课程和活动不仅只限于对机器人知识的传授,更倡导学生利用器材进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记者了解到,该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省级及以上机器人竞赛中获奖学生已经超过一百人次,其中一位学生获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四位学生还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韩国、新加坡举行的IROC、WRO比赛。

  宁波外国语学校目前建有一个总面积约180平方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每年有200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学习。

  “学生们以学校创新课程或社团活动等形式参与,增强对农学和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认识。”该实验室负责人蒋林杉介绍说,“目前我们在原有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基础上,正在打造‘宁波市校园植被培育基地’这一创新实验室,以此形成一个以植物组织培养→温室育苗→校园绿化→生物学创新教学为主线的学生培养体系。”

  对接新课改 今年20%以上学校将建学科教室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对深化课程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应用管理科科长吕斌告诉记者,推动这项工作,为的是适应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为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环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选课走班,学生到不同的教室上课,与此相应,就要重构原有的学生学习空间,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记者了解到,宁波中小学校在“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的评选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选择性学习需求,为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撑。

  此外,吕斌告诉记者,宁波中小学“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要与学校特色发展和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特色,能够适应学科体系建设和走班教学需求。

  比如,在象山中学,地理创新实验室也是选修课程固定的教学地点。海洋文化是象山地域文化的核心元素,因此,《象山滨海资源的开发》、《海洋生态》、《近海生态》等一系列选修课程应运而生。宁波三中机器人创客空间开发的《机器人制作》选修课,入选浙江省首届中小学精品课程。四明中学“非遗创新实验室”开设了泥金彩漆、篆刻、刺绣、木艺、创意标牌设计等选修课程。

  随着高考改革后分层走班成为必然趋势,如今,宁波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思考改造传统教室,使其满足各学科创造性教与学的需要,以学习环境的改变,带动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今年,宁波将继续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争取实现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的普通中小学,占区域内学校总数的20%以上。而在未来的五年内,创新实验室仍是学校建设的“重头戏”,在“十三五”期间,宁波市80%以上的学校都将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

  宁波晚报李宁 叶赛君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

未来五年 宁波80%以上学校将建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3-22 07:05:47

  语文教室里,古色古香的书柜上摆放着各种国内外名著,方便学生阅览;数学教室里,各种图形、仪器、模型就在手边;生物教室里,实验台、实验仪器、标本等成为教学的标配……

  以前,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普通教室上课,各学科共用;现在,随着课程改革和走班教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在宁波中小学亮相,不同学科可以在各自的专用教室内上课。

  这些创新教室和普通教室有什么区别?有哪些作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宁波多所中小学校。

  从数理化到非遗创客 “学科教室”风格各异

  今年初,象山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宁波三中的机器人创客空间、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创客圆梦中心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优秀创新实验室”称号。

  创新实验室和一般的教室有什么区别?走进象山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天球仪、天文历表、世界时钟、遥感挂图、地貌模型……教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地理教学用具,教室一侧还有世界地形和中国地形的声控演示墙。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对各种天文现象进行模拟观测、观察各类矿物标本,还可以利用虚拟互动软件、多媒体球幕投影进行大气环流系统、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的演示。

  负责人张杏芬老师告诉记者,该创新实验室是一个涵盖地理信息技术、气象观测、地质标本与模型、天文历法、环境监测、地理实验、地理制作、地理教学辅助八个领域的综合性地理实验室,内含多种模拟、演示、观测的实验设备,可满足日常地理教学和地理实验,也为地理兴趣小组提供设备支持。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的创新实验室,在宁波的中小学并不少见。2016年,宁波确定了慈湖中学等60所学校为“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其中不仅有物理、化学、数学、科学等相关“学科教室”,也有非遗文化与传统工艺、越窑青瓷文化、稻作文化等充满文化底蕴的实验室,还有机器人、创客、无人机、绿色能源、VR、物联网等“现代感”十足的创新教室。

  “圆梦中心以3D体验和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内容,配备了3D影院、3D打印机、3D打印笔、单片机套件、乐高机器人套件等教学设施。”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创客圆梦中心负责人鲁谷晨老师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这些创新教室的共同特征是,以学科核心观念、思想和方法为指导,适当配置和使用仪器设备和技术,通过组织开展研究性教与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创新精神。

  学生在教室里自主探究 还能自制学具

  在象山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专门展示学生自制学具的区域,摆放着气旋、反气旋,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各种区时转换模型等学生作品。

  “在这里,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学生们可以尽情探索地理学科的奥秘。”张杏芬介绍说,“和传统的教室不同,我们的地理创新实验室专门为地理学科或者相关课程服务。实验室所有设备的投入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比如地貌模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带动了课堂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

  如今,该校越来越多爱好地理的学生们走进地理创新实验室求学探知,有不少还参加了全国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多人次获“地球小博士”称号。

  在宁波三中,该校机器人创客空间的负责人赵成华老师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的课程和活动不仅只限于对机器人知识的传授,更倡导学生利用器材进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记者了解到,该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省级及以上机器人竞赛中获奖学生已经超过一百人次,其中一位学生获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四位学生还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韩国、新加坡举行的IROC、WRO比赛。

  宁波外国语学校目前建有一个总面积约180平方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每年有200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学习。

  “学生们以学校创新课程或社团活动等形式参与,增强对农学和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认识。”该实验室负责人蒋林杉介绍说,“目前我们在原有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基础上,正在打造‘宁波市校园植被培育基地’这一创新实验室,以此形成一个以植物组织培养→温室育苗→校园绿化→生物学创新教学为主线的学生培养体系。”

  对接新课改 今年20%以上学校将建学科教室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对深化课程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应用管理科科长吕斌告诉记者,推动这项工作,为的是适应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为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环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选课走班,学生到不同的教室上课,与此相应,就要重构原有的学生学习空间,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记者了解到,宁波中小学校在“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的评选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选择性学习需求,为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撑。

  此外,吕斌告诉记者,宁波中小学“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要与学校特色发展和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特色,能够适应学科体系建设和走班教学需求。

  比如,在象山中学,地理创新实验室也是选修课程固定的教学地点。海洋文化是象山地域文化的核心元素,因此,《象山滨海资源的开发》、《海洋生态》、《近海生态》等一系列选修课程应运而生。宁波三中机器人创客空间开发的《机器人制作》选修课,入选浙江省首届中小学精品课程。四明中学“非遗创新实验室”开设了泥金彩漆、篆刻、刺绣、木艺、创意标牌设计等选修课程。

  随着高考改革后分层走班成为必然趋势,如今,宁波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思考改造传统教室,使其满足各学科创造性教与学的需要,以学习环境的改变,带动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今年,宁波将继续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争取实现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的普通中小学,占区域内学校总数的20%以上。而在未来的五年内,创新实验室仍是学校建设的“重头戏”,在“十三五”期间,宁波市80%以上的学校都将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

  宁波晚报李宁 叶赛君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