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朗读亭”首站登陆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5-12 08:49:00报料热线:81850000

  周二早上,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的孩子们,跟往常一样走进校园。几乎是同时,他们的注意力被“故事梦工场”门口的一个“庞然大物”所吸引,脚步也跟着加快了许多。

  “这是什么呀?好漂亮啊!”有孩子好奇地发问。随即就有“见多识广”的孩子抢着回答:“我知道!我在《朗读者》里面见过这个亭子,好像叫‘朗读亭’!”

  长达一周的“约会”,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中拉开序幕。这是现代金报联合鄞州区教育局共同发起的“朗读亭进校园”活动第一站。接下来,这抹亮眼的红色,将以每周一所学校的速度,在鄞州区各小学间流转。

  这一次,朗读无关技巧、无关天赋。每个有朗读意愿的孩子都可以步入其中,和经典相遇,与至亲对话,跟真实的自我交流……与此同时,记者也将深入挖掘朗读背后的故事,寻找具有探究精神和情感温度的“最美朗读者”,并与各小学校长、老师共话“全民悦读”。

  当小小的朗读亭,遇见了以“故事校园”为特色的四眼碶樱花校区,又会有怎样的火花?

  被打趣“拼爹”的她,拼的其实是艺术的熏陶

  ●朗读者:周子艺二年级朗读作品:《春天里》

  “春姑娘来了,你们谁知道,她是怎么来的……”

  周子艺走进朗读亭的时候,记者正在一旁采访其他孩子。正脸还没见到,却先被声音惊着了——也太好听了吧!吐字圆润清晰,情绪自然起合,丝毫没有拿腔作势的顿挫。说来惭愧,朗读亭刚安装好时,记者也曾进去一试。设备会放大声音本身的瑕疵,要读得好听,就已经很难。

  很快,记者见到了这优美声线的主人。“朗读材料有点耳熟,是自己准备的吗?”“是爸爸根据艾青的诗歌《春姑娘》改写的。”提到爸爸的时候,子艺的表情中浮现一丝骄傲。一旁的老师干脆打趣起来:“她呀,就是拼爹!”原来,周子艺的爸爸过去是部队文工团的,转业后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自由主持人,艺名就叫周艺。光凭名字“周艺”和“周子艺”,就不难洞悉爸爸希望“子承父业”的心愿。与其说拼爹,倒不如说拼的是艺术的熏陶。

  爸爸虽然很忙,但每次女儿参加朗读比赛或分享会前,父女两人都会凑在一起,“磨一磨”材料。这是属于他俩独特的“亲子时光”。

  离别有很多种,她选择笑着欢送、静待重逢

  ●朗读者:夏学翔五年级朗读作品:《浓浓同窗情》

  排队等候进朗读亭的时候,夏学翔手里拿着一个日记本。里面记录的,是她和昔日同窗周芷茹之间深厚的友谊。个性古灵精怪,爱打抱不平的周芷茹,在班上人缘极好。前不久,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不得不远赴香港上学。临行前,每个人的眼眶都红红的,在校门口目送她走远,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

  一直好奇孩子们的“离别”和成年人会有什么不同。是伤心失落、意志消沉?还是转身就忘、雨过天晴?但夏学翔为我们展示的,却是一种超出想象的、更为成熟的告别方式。她说:“不是离别,而是欢送。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你思念一个人,他(她)便不会离你而去。”这样豁达而富有诗意的境界,让人不禁联想起李白《赠汪伦》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份惺惺相惜,那份率真洒脱,当真如出一辙。

  转学后的周芷茹,并没有就此消失在同学们的世界。一有假期,她便带着好吃的,回母校看望老师、同学。这也让夏学翔更加坚信,真正的友谊是不会因地域相隔而画上句号的。

  一张扣分单的启示:自由须建立在自觉基础上

  ●朗读者:钟佳诺二年级朗读作品:《一张扣分单》

  不准在教室内吃零食,不准在走廊里追逐打闹,不准破坏公物,不准……读书时代的我们,常想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的条条框框?也太不人性化了吧!

  钟佳诺用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娓娓道出了答案:吃完午饭,班上的男生小李突发奇想,组织男生们进行了一场撕名牌的游戏。这一幕,正好被例行检查的“安保中队”撞见了。学校规定,走廊里禁止追逐打闹,于是,一张扣分单从天而降。可以小李为首的男生们不以为然,继续横冲直撞,直到撞倒了一个路过的女生,酿成了一起小型的“流血事件”……在血的教训面前,小李等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小小的故事,道破的是“自觉”与“自由”的关系。我们总是渴望自由,想要挣脱束缚。却不曾想过,真正的自由,好比地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撑起它的,是强大的自觉。脱离了规则意识、底线意识的教育,只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熊孩子”。

  -记者手记

  《朗读者》的走红,恰好唤起了我们对于文字,及其背后情感,最朴素、直接的感动。我们几乎快要忘了,这种口齿留香、心声合一的美妙体验。朗读于我们,好似久别重逢。

  这种久别重逢,我们不愿它再发生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我们要他们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往后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浸润在朗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中;要他们潜心于“阅读——反思——沉淀——再阅读”的深层精神体验;要他们熏陶在真善美的文字中,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而推广“朗读亭”,便是一个开始。我们更希望的,是走出“朗读亭”后的孩子们,能在内心开垦出一亩三分地,为朗读留一个安静的角落。这样,即便没有了这2.5平方米的密闭空间,他们也能在校园的小河畔、在清晨的上学路上,甚至在嘈杂的闹市区,都保留这样一种习惯。

  朗读,不该是一时兴起的文化流行,而应是清新隽永的生活常态。

  小记者工作室——只愿为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代金报记者李晓颖

原标题:数字报文章检索

编辑: 杜寅

“朗读亭”首站登陆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5-12 08:49:00

  周二早上,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的孩子们,跟往常一样走进校园。几乎是同时,他们的注意力被“故事梦工场”门口的一个“庞然大物”所吸引,脚步也跟着加快了许多。

  “这是什么呀?好漂亮啊!”有孩子好奇地发问。随即就有“见多识广”的孩子抢着回答:“我知道!我在《朗读者》里面见过这个亭子,好像叫‘朗读亭’!”

  长达一周的“约会”,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中拉开序幕。这是现代金报联合鄞州区教育局共同发起的“朗读亭进校园”活动第一站。接下来,这抹亮眼的红色,将以每周一所学校的速度,在鄞州区各小学间流转。

  这一次,朗读无关技巧、无关天赋。每个有朗读意愿的孩子都可以步入其中,和经典相遇,与至亲对话,跟真实的自我交流……与此同时,记者也将深入挖掘朗读背后的故事,寻找具有探究精神和情感温度的“最美朗读者”,并与各小学校长、老师共话“全民悦读”。

  当小小的朗读亭,遇见了以“故事校园”为特色的四眼碶樱花校区,又会有怎样的火花?

  被打趣“拼爹”的她,拼的其实是艺术的熏陶

  ●朗读者:周子艺二年级朗读作品:《春天里》

  “春姑娘来了,你们谁知道,她是怎么来的……”

  周子艺走进朗读亭的时候,记者正在一旁采访其他孩子。正脸还没见到,却先被声音惊着了——也太好听了吧!吐字圆润清晰,情绪自然起合,丝毫没有拿腔作势的顿挫。说来惭愧,朗读亭刚安装好时,记者也曾进去一试。设备会放大声音本身的瑕疵,要读得好听,就已经很难。

  很快,记者见到了这优美声线的主人。“朗读材料有点耳熟,是自己准备的吗?”“是爸爸根据艾青的诗歌《春姑娘》改写的。”提到爸爸的时候,子艺的表情中浮现一丝骄傲。一旁的老师干脆打趣起来:“她呀,就是拼爹!”原来,周子艺的爸爸过去是部队文工团的,转业后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自由主持人,艺名就叫周艺。光凭名字“周艺”和“周子艺”,就不难洞悉爸爸希望“子承父业”的心愿。与其说拼爹,倒不如说拼的是艺术的熏陶。

  爸爸虽然很忙,但每次女儿参加朗读比赛或分享会前,父女两人都会凑在一起,“磨一磨”材料。这是属于他俩独特的“亲子时光”。

  离别有很多种,她选择笑着欢送、静待重逢

  ●朗读者:夏学翔五年级朗读作品:《浓浓同窗情》

  排队等候进朗读亭的时候,夏学翔手里拿着一个日记本。里面记录的,是她和昔日同窗周芷茹之间深厚的友谊。个性古灵精怪,爱打抱不平的周芷茹,在班上人缘极好。前不久,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不得不远赴香港上学。临行前,每个人的眼眶都红红的,在校门口目送她走远,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

  一直好奇孩子们的“离别”和成年人会有什么不同。是伤心失落、意志消沉?还是转身就忘、雨过天晴?但夏学翔为我们展示的,却是一种超出想象的、更为成熟的告别方式。她说:“不是离别,而是欢送。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你思念一个人,他(她)便不会离你而去。”这样豁达而富有诗意的境界,让人不禁联想起李白《赠汪伦》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份惺惺相惜,那份率真洒脱,当真如出一辙。

  转学后的周芷茹,并没有就此消失在同学们的世界。一有假期,她便带着好吃的,回母校看望老师、同学。这也让夏学翔更加坚信,真正的友谊是不会因地域相隔而画上句号的。

  一张扣分单的启示:自由须建立在自觉基础上

  ●朗读者:钟佳诺二年级朗读作品:《一张扣分单》

  不准在教室内吃零食,不准在走廊里追逐打闹,不准破坏公物,不准……读书时代的我们,常想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的条条框框?也太不人性化了吧!

  钟佳诺用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娓娓道出了答案:吃完午饭,班上的男生小李突发奇想,组织男生们进行了一场撕名牌的游戏。这一幕,正好被例行检查的“安保中队”撞见了。学校规定,走廊里禁止追逐打闹,于是,一张扣分单从天而降。可以小李为首的男生们不以为然,继续横冲直撞,直到撞倒了一个路过的女生,酿成了一起小型的“流血事件”……在血的教训面前,小李等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小小的故事,道破的是“自觉”与“自由”的关系。我们总是渴望自由,想要挣脱束缚。却不曾想过,真正的自由,好比地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撑起它的,是强大的自觉。脱离了规则意识、底线意识的教育,只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熊孩子”。

  -记者手记

  《朗读者》的走红,恰好唤起了我们对于文字,及其背后情感,最朴素、直接的感动。我们几乎快要忘了,这种口齿留香、心声合一的美妙体验。朗读于我们,好似久别重逢。

  这种久别重逢,我们不愿它再发生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我们要他们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往后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浸润在朗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中;要他们潜心于“阅读——反思——沉淀——再阅读”的深层精神体验;要他们熏陶在真善美的文字中,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而推广“朗读亭”,便是一个开始。我们更希望的,是走出“朗读亭”后的孩子们,能在内心开垦出一亩三分地,为朗读留一个安静的角落。这样,即便没有了这2.5平方米的密闭空间,他们也能在校园的小河畔、在清晨的上学路上,甚至在嘈杂的闹市区,都保留这样一种习惯。

  朗读,不该是一时兴起的文化流行,而应是清新隽永的生活常态。

  小记者工作室——只愿为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代金报记者李晓颖

原标题:数字报文章检索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