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一数学老师6年写下10万字童话故事 故事原型来自校园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5-23 07:39:13报料热线:81850000

孩子们在阅读童话。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著名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150多年前一名数学老师写的,给全世界的孩子都带来了欢乐。同样教数学,大榭第二小学梅岳龙“没想那么多”,他花了6年多时间写下了10万多字的数学童话,希望它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童话故事的原型是他的学生,不少孩子都听过他的故事。那些毕业了的学生碰到时还会惦记:“老师,那本好玩的书出版了吗?很想要啊。”

  童话来自“真人真事”

  梅岳龙老师今年55岁,1984年入职以来,一直坚守在大榭第二小学(原大榭中心小学)。执教30多年来,梅老师教过语文、科学、数学等学科,其中教数学的时间最长,有20多年。出于爱好,他还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念完专科后,又朝着修完本科的目标努力。

  写童话的念想与工作密不可分。2011年,梅老师不光教孩子们数学,还担任他们的班主任。那时,他便萌发了自编童话故事的想法。“孩子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比较顽皮,想通过童话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数学)。”梅老师说,之后他就利用休息时间“码字”,写完一个,就给孩子们讲,也让孩子们看。6年多时间,不知不觉写了20多个童话故事,总计有10万多字,被学生们唤作《刷头皮奇遇记》。

  记者看到,第一个故事叫“黑白老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逃避困难变成老鼠的经历。梅老师说,这里边是有真实故事的。

  原来,当时有个小男孩测验成绩不理想,为此迟迟不敢回家。到了晚上10点多,竟躲到了一辆废弃的货车里,打算在那过夜。梅老师找到男孩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将他的经历改写成了童话故事。自那以后,小男孩懂事了不少,还成了梅老师的小粉丝。梅老师心中也很有触动,觉得一直以来当老师“爱说教”,也是时候换种方式沟通了,于是便更加坚定了写童话的想法。

  按照学生想法改了多稿

  故事描述了主人公“刷头皮”及其小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奇幻经历,他们在数学小精灵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一系列的技能:数学表达、分析、推理等能力。其中的“刷头皮”,是个11岁的小男孩,他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一切。而这个男孩原本叫“骚头皮”,不过在学生们看来,头皮痒了之后用“刷”这个字更显潇洒。

  “既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他们喜欢是第一标准。”梅老师说,根据学生们的意见,另外三个主人公也被“配套”命名为“拉耳朵”“大步走”和“插裤袋”。孩子们说,一听到名字,就好像见到了一个个很“有趣”的人。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识读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梅老师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将故事分为低中高三段,穿插入内的数学内容,也是配套现有的数学教材。比如高年级篇中,小男孩去了数学城堡,又在生活中学会了多种计算方式,就连其中的“X”假设法,也变得十分生动。

  2014年11月,梅老师的书稿初成,学校出钱打印了30册,供孩子们传阅。当时,就有学生在校内“看不够”,带回家去看的。有的家长觉得很好奇,为啥孩子看一本“资料”能如此认真?读过之后,家长给梅老师发短信,认为“这是一本适合各个阶段孩子的童话,希望老师多写写这样充满爱的好书。”

  翻开梅老师的笔记本,他记录了大部分“读者”的反馈信息,有学生,有家长,还有同行。他觉得,随着小学生、家长等的不断变化,将来“书”中的故事肯定还要做些微调,它可以是一本陪伴孩子们长大的“动态”童话。

  前不久,梅老师将书稿投给了出版社。宁波市数学名师张红波认为,梅老师创作此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逐渐走向悦读,爱上数学,用心去主动感受数学王国里时刻在发生着的趣事。

  宁波晚报记者徐叶 实习生陈时飞

原标题:数学老师6年写下10万字童话故事

编辑: 杜寅

宁波一数学老师6年写下10万字童话故事 故事原型来自校园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5-23 07:39:13

孩子们在阅读童话。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著名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150多年前一名数学老师写的,给全世界的孩子都带来了欢乐。同样教数学,大榭第二小学梅岳龙“没想那么多”,他花了6年多时间写下了10万多字的数学童话,希望它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童话故事的原型是他的学生,不少孩子都听过他的故事。那些毕业了的学生碰到时还会惦记:“老师,那本好玩的书出版了吗?很想要啊。”

  童话来自“真人真事”

  梅岳龙老师今年55岁,1984年入职以来,一直坚守在大榭第二小学(原大榭中心小学)。执教30多年来,梅老师教过语文、科学、数学等学科,其中教数学的时间最长,有20多年。出于爱好,他还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念完专科后,又朝着修完本科的目标努力。

  写童话的念想与工作密不可分。2011年,梅老师不光教孩子们数学,还担任他们的班主任。那时,他便萌发了自编童话故事的想法。“孩子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比较顽皮,想通过童话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数学)。”梅老师说,之后他就利用休息时间“码字”,写完一个,就给孩子们讲,也让孩子们看。6年多时间,不知不觉写了20多个童话故事,总计有10万多字,被学生们唤作《刷头皮奇遇记》。

  记者看到,第一个故事叫“黑白老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逃避困难变成老鼠的经历。梅老师说,这里边是有真实故事的。

  原来,当时有个小男孩测验成绩不理想,为此迟迟不敢回家。到了晚上10点多,竟躲到了一辆废弃的货车里,打算在那过夜。梅老师找到男孩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将他的经历改写成了童话故事。自那以后,小男孩懂事了不少,还成了梅老师的小粉丝。梅老师心中也很有触动,觉得一直以来当老师“爱说教”,也是时候换种方式沟通了,于是便更加坚定了写童话的想法。

  按照学生想法改了多稿

  故事描述了主人公“刷头皮”及其小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奇幻经历,他们在数学小精灵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一系列的技能:数学表达、分析、推理等能力。其中的“刷头皮”,是个11岁的小男孩,他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一切。而这个男孩原本叫“骚头皮”,不过在学生们看来,头皮痒了之后用“刷”这个字更显潇洒。

  “既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他们喜欢是第一标准。”梅老师说,根据学生们的意见,另外三个主人公也被“配套”命名为“拉耳朵”“大步走”和“插裤袋”。孩子们说,一听到名字,就好像见到了一个个很“有趣”的人。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识读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梅老师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将故事分为低中高三段,穿插入内的数学内容,也是配套现有的数学教材。比如高年级篇中,小男孩去了数学城堡,又在生活中学会了多种计算方式,就连其中的“X”假设法,也变得十分生动。

  2014年11月,梅老师的书稿初成,学校出钱打印了30册,供孩子们传阅。当时,就有学生在校内“看不够”,带回家去看的。有的家长觉得很好奇,为啥孩子看一本“资料”能如此认真?读过之后,家长给梅老师发短信,认为“这是一本适合各个阶段孩子的童话,希望老师多写写这样充满爱的好书。”

  翻开梅老师的笔记本,他记录了大部分“读者”的反馈信息,有学生,有家长,还有同行。他觉得,随着小学生、家长等的不断变化,将来“书”中的故事肯定还要做些微调,它可以是一本陪伴孩子们长大的“动态”童话。

  前不久,梅老师将书稿投给了出版社。宁波市数学名师张红波认为,梅老师创作此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逐渐走向悦读,爱上数学,用心去主动感受数学王国里时刻在发生着的趣事。

  宁波晚报记者徐叶 实习生陈时飞

原标题:数学老师6年写下10万字童话故事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