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4 10:48
评论员
王飞耀是一名倒在治水一线的好干部、好同志。我们报道和怀念猝然离世的他,旨在肯定和倡导一种精神——“大脚板”精神。
老百姓把那些腿脚勤快、踏实肯干的人,称为“大脚板”。城市的雨污管网深埋地下,是一片“看不见的世界”。“看不见”它们,却不能管不好它们。不然,城市生活就会乱套。如何对地下管网“烂熟于心”?王飞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迈开双脚,拿着图纸,一段一段对照查验、记录。十几年里,他把北仑城区650公里长的雨污水管网“踩”了个遍,管网是怎么接的、出口在哪里、接口在哪里、终端在哪里,都能说得一清二楚。正因为成“图”在胸,哪里的管网一有问题,他和同事很快就能找到地方,查明原因,解决问题,让居民和企业深受其益。
王飞耀的工作,几乎天天在一线、在现场。两年间,他和同事排查检测了180公里管道,排查出2000多个破损点,完成了24公里管道700多个破损点的维修;参与治水,推进雨污分流工作,上千家企业他一家一家跑了个遍;一旦发现有企业违规排污,他一定要查得清清楚楚,办得有理有据;企业管道堵了、漏了、渗了、破了,只要一个求助电话,无论分内分外,无论上班下班,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随叫随到……
问题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线;职责在哪里,哪里就是现场。哪里问题最多、困难最大、矛盾最集中,党员干部就应该走到哪里、在哪里攻坚破难。什么是“大脚板”,这就是“大脚板”;什么是“大脚板”精神,这就是“大脚板”精神。王飞耀的事迹再次说明,攻坚破难,先要知道“坚”在哪里、“难”在何处,原因何在,如何攻破,这尤其需要“大脚板”精神。党员干部只有把工作重心和精力放在一线,对自己辖区里、职责内存在哪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了然于心,真正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才能找准路子、撕开口子、做出样子,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事业是一下一下干出来的,不是说空话说出来的,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出来的,更不是袖子撸起忙“摆拍”装出来的。年仅47岁,我们为王飞耀的过早离世痛惜,应该尽量避免和杜绝这样的悲剧。但无论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还是推动“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对于王飞耀的“大脚板”精神,各地都要大力宣扬和倡导。
原标题:大力宣扬和倡导 “大脚板”精神 本报评论员
编辑: 崔燕
- 顺丰获快递业首个无人机飞行权 快递小哥会失业吗
- 南方暴雨:中央财政拨付资金18.8亿元
- 民政部:未批准带"一带一路"的社会组织
- 2天!浙江省直公积金贷款比商贷更快
- 共享单车开始洗牌清场 没人愿烧自己钱
- 韩媒:朝鲜今天上午发射一枚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