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恒星育婴室”被封号 网上各种“自愈群”仍活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6-28 07:08:09报料热线:81850000

  近日,中国宁波网一篇《高烧不退可以不去医院 一公众号竟提倡孩子生病可“自愈”》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们的普遍关注。之后也被国内各大媒体广泛转载。不久,文中提到的微信公众号“恒星育婴室”被封号,理由是“涉嫌发布不实信息”。然而记者发现,网络上关于疾病自愈的声音不绝于耳,各种自愈交流群也此起彼伏。“看病上医院”“有病要吃药”在一些极端人士眼里,成了愚昧甚至罪恶的行为。

  什么是自愈?哪些情况人们有可能自愈?哪些情况自愈就等于玩命?疾病和药物,到底是怎样相爱相杀的关系?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搜索自愈

  网上各种“自愈群”仍很活跃

  记者在腾讯上搜索“自愈”,弹出了上百个自愈群,其中不乏千人大群,活跃度很高。所涉病种则有几十种,甚至包括癌症。

  在群介绍中,大多有提及医药的危害。一个名为“牛皮癣自愈接力”的群称:“自古医不治癣,治癣必丢脸,长期的药物使用导致了各种副作用……最后都治成红皮型牛皮癣。所以有经验的病友已经拒绝一切药物了。”

  一个名为“癌症自愈专家”的群称:“我们是否要反思以前的治疗方法,依靠医院、相信医生也许是错误的,所谓的规范治疗也许是一条不归路。”

  一个名为“股骨头坏死自愈调养”的群干脆规定所有成员“禁谈药物与手术”。

  对于自愈,这些群都推崇备至,“牛皮癣自愈接力”称:“牛皮癣医学上治不好,但是可以自愈,激发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达到不药而愈的最佳效果。”

  “癌症自愈专家”称:“癌症属不可治愈,但又确实是可以自愈的。现实中也有很多不治而愈的‘奇迹’,而这所谓的“奇迹”也并非奇迹,而是普遍现象。”

  一个名为“肝癌肝病自愈术修复群”的群称,大三阳,小三阳,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肝病都可以自愈。

  专家分析

  自限性疾病确实可以自愈,但要看情况

  自愈不是没有道理。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做自限性疾病,是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打住”,然后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疾病,自身免疫就是最好的应对手段。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包括:玫瑰斑疹、水痘、伤风感冒、亚急性甲状腺炎等。

  但人体瞬息万变,自限性疾病有时也会“跑偏”。市妇儿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亚萍表示,以婴幼儿病毒感染为例,这是一种典型的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多数情况下都会自行好转,但也有可能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及时处理那是分分钟要死人的。

  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面前也会表现出“不公平”。市六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忠孝介绍,以牛皮癣为例,能够自愈的人只占10%,余下90%的人要终身与疾病打交道。如果这10%的人建起自愈群,将自己的经验奉送给余下90%的人,只能说是好心办坏事了。

  正规治疗不会导致牛皮癣发展为红皮病,放任不治,不正规治疗则会。吴忠孝说,临床上,有患者自行邮购三无中药材,里面添加了大量的激素,结果没几年,普通的牛皮癣升级成为要命的红皮病。

  记者调查

  不少“自愈群”其实是销售群

  据记者调查,不少自愈群其实是变相的销售群。有的叫卖各种保健品、中药材,有的推销艾炙、刮痧、推拿、拍筋等服务或设备,或是教授物理共振、脑波开发等新奇特疗法。

  从病种来看,这些自愈群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皮肤病自愈群,以牛皮癣居多;二是肿瘤自愈群,肝癌、肺癌、胃癌等发病率较高的癌症都在自愈之列;三是代谢类疾病自愈群,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四是精神类疾病自愈群,主要是抑郁症;五是小儿自愈群,如高热惊厥等。

  对此,宁波绿洲心灵医家心理咨询师屠珺楠表示,对于一些现代医学尚无法根治,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的疾病,患者往往非常担心药物副作用,心理上会倾向于自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出于恐慌,也会盲目听信、尝试自愈;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多有病耻感,关起门来自愈,显然“看起来很美”;孕婴等特殊人群对于用药高度警惕,希望能够有打针吃药以外的“绿色”疗法,自愈无疑是其中最理想的一种。

  “自愈群的崛起,也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些心理,特别是对药物的恐慌心理。”屠珺楠认为。

  医师科普

  药很可怕?没药更可怕

  市李惠利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周华在朋友圈发过许多用药误区的科普文章,也参加、主持过不少药物危害的宣教活动,“有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甚至失去生命,这是我们药师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而“自愈”一说盛行,部分人拒绝用药的现实让他反思,是不是该先为药正名,再来提倡科学用药,谨慎用药?

  “《药品管理法》中对于药品有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药品就是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周华表示,药品作为特殊商品有其特别的属性,比如,安全性、不良反应一定要小。比如,有效性,许多新药都是在一系列化合物中大浪淘沙般筛选出来的,化学式一样的化合物,因为分子结构不同,有的没有药理作用,有的虽然有药理作用但有严重的毒副反应,这些都不能作为新药开发。还有经济性,均一性,稳定性等,“一种新药问世,可以说是过关斩将。”

  视药物为洪水猛兽,拒绝用药,也就是将自己打回几十、几百、几千年前,“那时候,医疗落后,药物匮乏,孩子的成活率、成人的平均寿命都和现在没法比,王公贵族略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 通讯员徐晨燕

原标题:“恒星育婴室”被封号 网上各种“自愈群”仍活跃

编辑: 杜寅

“恒星育婴室”被封号 网上各种“自愈群”仍活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6-28 07:08:09

  近日,中国宁波网一篇《高烧不退可以不去医院 一公众号竟提倡孩子生病可“自愈”》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们的普遍关注。之后也被国内各大媒体广泛转载。不久,文中提到的微信公众号“恒星育婴室”被封号,理由是“涉嫌发布不实信息”。然而记者发现,网络上关于疾病自愈的声音不绝于耳,各种自愈交流群也此起彼伏。“看病上医院”“有病要吃药”在一些极端人士眼里,成了愚昧甚至罪恶的行为。

  什么是自愈?哪些情况人们有可能自愈?哪些情况自愈就等于玩命?疾病和药物,到底是怎样相爱相杀的关系?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搜索自愈

  网上各种“自愈群”仍很活跃

  记者在腾讯上搜索“自愈”,弹出了上百个自愈群,其中不乏千人大群,活跃度很高。所涉病种则有几十种,甚至包括癌症。

  在群介绍中,大多有提及医药的危害。一个名为“牛皮癣自愈接力”的群称:“自古医不治癣,治癣必丢脸,长期的药物使用导致了各种副作用……最后都治成红皮型牛皮癣。所以有经验的病友已经拒绝一切药物了。”

  一个名为“癌症自愈专家”的群称:“我们是否要反思以前的治疗方法,依靠医院、相信医生也许是错误的,所谓的规范治疗也许是一条不归路。”

  一个名为“股骨头坏死自愈调养”的群干脆规定所有成员“禁谈药物与手术”。

  对于自愈,这些群都推崇备至,“牛皮癣自愈接力”称:“牛皮癣医学上治不好,但是可以自愈,激发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达到不药而愈的最佳效果。”

  “癌症自愈专家”称:“癌症属不可治愈,但又确实是可以自愈的。现实中也有很多不治而愈的‘奇迹’,而这所谓的“奇迹”也并非奇迹,而是普遍现象。”

  一个名为“肝癌肝病自愈术修复群”的群称,大三阳,小三阳,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肝病都可以自愈。

  专家分析

  自限性疾病确实可以自愈,但要看情况

  自愈不是没有道理。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做自限性疾病,是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打住”,然后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疾病,自身免疫就是最好的应对手段。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包括:玫瑰斑疹、水痘、伤风感冒、亚急性甲状腺炎等。

  但人体瞬息万变,自限性疾病有时也会“跑偏”。市妇儿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亚萍表示,以婴幼儿病毒感染为例,这是一种典型的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多数情况下都会自行好转,但也有可能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及时处理那是分分钟要死人的。

  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面前也会表现出“不公平”。市六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忠孝介绍,以牛皮癣为例,能够自愈的人只占10%,余下90%的人要终身与疾病打交道。如果这10%的人建起自愈群,将自己的经验奉送给余下90%的人,只能说是好心办坏事了。

  正规治疗不会导致牛皮癣发展为红皮病,放任不治,不正规治疗则会。吴忠孝说,临床上,有患者自行邮购三无中药材,里面添加了大量的激素,结果没几年,普通的牛皮癣升级成为要命的红皮病。

  记者调查

  不少“自愈群”其实是销售群

  据记者调查,不少自愈群其实是变相的销售群。有的叫卖各种保健品、中药材,有的推销艾炙、刮痧、推拿、拍筋等服务或设备,或是教授物理共振、脑波开发等新奇特疗法。

  从病种来看,这些自愈群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皮肤病自愈群,以牛皮癣居多;二是肿瘤自愈群,肝癌、肺癌、胃癌等发病率较高的癌症都在自愈之列;三是代谢类疾病自愈群,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四是精神类疾病自愈群,主要是抑郁症;五是小儿自愈群,如高热惊厥等。

  对此,宁波绿洲心灵医家心理咨询师屠珺楠表示,对于一些现代医学尚无法根治,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的疾病,患者往往非常担心药物副作用,心理上会倾向于自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出于恐慌,也会盲目听信、尝试自愈;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多有病耻感,关起门来自愈,显然“看起来很美”;孕婴等特殊人群对于用药高度警惕,希望能够有打针吃药以外的“绿色”疗法,自愈无疑是其中最理想的一种。

  “自愈群的崛起,也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些心理,特别是对药物的恐慌心理。”屠珺楠认为。

  医师科普

  药很可怕?没药更可怕

  市李惠利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周华在朋友圈发过许多用药误区的科普文章,也参加、主持过不少药物危害的宣教活动,“有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甚至失去生命,这是我们药师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而“自愈”一说盛行,部分人拒绝用药的现实让他反思,是不是该先为药正名,再来提倡科学用药,谨慎用药?

  “《药品管理法》中对于药品有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药品就是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周华表示,药品作为特殊商品有其特别的属性,比如,安全性、不良反应一定要小。比如,有效性,许多新药都是在一系列化合物中大浪淘沙般筛选出来的,化学式一样的化合物,因为分子结构不同,有的没有药理作用,有的虽然有药理作用但有严重的毒副反应,这些都不能作为新药开发。还有经济性,均一性,稳定性等,“一种新药问世,可以说是过关斩将。”

  视药物为洪水猛兽,拒绝用药,也就是将自己打回几十、几百、几千年前,“那时候,医疗落后,药物匮乏,孩子的成活率、成人的平均寿命都和现在没法比,王公贵族略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 通讯员徐晨燕

原标题:“恒星育婴室”被封号 网上各种“自愈群”仍活跃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