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甬港双城记|海外“宁波帮”半数在香港
稿源: 甬派   2017-06-29 18:24:39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香港回归20周年

  上世纪初,许多宁波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到陌生的土地上求生,靠着勤劳和智慧,他们在异乡成功了。

  目前,海外“宁波帮”有半数集中在香港,总数达15万之巨,有不少是当地政界要员、工商巨头、科技名人和社团首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受此影响,海外“宁波帮”掀起了一股帮宁波的热潮,其中尤以港胞为主。

  一个是浙东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沿海开放城市,一个是“东方之珠”的全球金融中心和重要航运枢纽,因为“宁波帮”而有了特殊的骨肉相连关系。

  香港“宁波帮”群星闪烁

  “宁波帮”,是港人对活跃在香港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宁波籍人士的爱称。

  香港“宁波帮”在香港政治舞台上的威水史不用多讲,首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前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宽诚、现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邬维庸、前基本法草委马临、前港事顾问郑维健、李宗德、特区政府民航处处长林光宇,一个个政治明星如雷贯耳。

(邓小平与王宽诚亲切握手)

  香港享誉世界的两位世界船王,也来自宁波。一位是包玉刚,另一位,则是董浩云。

  年轻时在上海就读商船学校的包玉刚,对港口和海运有天生的兴趣。1949年来香港后,以一艘旧烧煤船起家,开始了他的航运业务。买船次年赶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他因之获资甚丰。之后迅速发展,到了1981年,他的船队已发展到210艘,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他的杰作之一,是一手撮合在香港成立了由香港环球航运集团、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与中国大陆合资经营的国际联合船舶投资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香港经济的成长起了巨大作用。

  1933年,20多岁的董浩云离开宁波到上海、继而到香港发展。董浩云的远洋船队是由两艘用美国战时T-2型油轮改装成的散装货轮发轫的。几经挫折,终于逐鹿称雄,成为一代世界船王。他的船队共有150多艘船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他因之获得“现代郑和”的美誉。

(世界船王包玉刚)

  香港“宁波帮”在太空中也是星光闪烁,以香港宁波人命名的宇宙小行星就有4颗之多:王宽诚星、邵逸夫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大放光芒。

  “宁波帮”文化名人在香港小岛上亦群星灿烂,如科幻小说名作家倪匡、名演员周星驰、洪金宝等。

  鉴于香港“宁波帮”举足轻重的经济政治实力,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质量较高。”他说:“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

  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

  很多如今香港商界巨子的履历中,祖籍宁波之外,往往还会有一点:出生地上海。宁波帮以一个商帮的力量,促成了上海和香港两座国际大都市的繁荣。

  晚清时,宁波府所在的地方土瘠人多,有句俗语“宁波熟,一碗粥”,意思是靠田地的收成,仅能每天喝一碗粥,宁波人因此形成了外出经商的氛围。1840年后,随着上海开埠,大批宁波人到上海谋生。这段时间,宁波帮投资航运业、金融业、工业等新兴领域,创造了100个左右的“全国第一”:1862年,镇海叶澄衷开设五金洋杂货店,被称为“五金大王”;鄞县的鲍咸昌与其兄咸恩、妹夫夏瑞芳等创办商务印书馆;1897年,慈溪严信厚、镇海叶澄衷、定海的朱葆三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这是第一家华人银行;1912年,镇海方液仙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等。像当时上海的“煤炭大王”、“出租车大王”、“火柴大王”,均为宁波人。可以说,因为有了“宁波帮”,才使当时的上海远超东京、香港,号称“东亚第一大都市”。

(邵氏兄弟是较早去香港创业的宁波帮)

  香港的腾飞,“宁波帮”也是居功至伟。上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步步紧逼。一部分在上海的宁波籍商人开始思考另寻新址,进行“二次创业”。其中在上海开办影业公司的邵逸夫兄弟属于最早的一批。1932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目光敏锐的邵氏兄弟决定迁往香港发展,后在香港成为影业巨头。几年后,抗战爆发,大批上海的宁波帮商行公司集体迁往香港避难,为香港带来了资本和各类人才。他们抓住战后香港独特的历史机遇,凭借其在内地长期从事工商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本积累,艰苦创业,经营有方,迅速站稳脚跟。其中佼佼者,除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安子介,邵逸夫外,还有娱乐业巨子丘德根、棉纱大王陈廷骅、改革开放后在内地开展补偿贸易的第一人曹光彪、以及厉树雄、袁仰安、李达三、赵安中、孙启烈、忻礼轼等。

  1990年评出的香港十大富豪,“宁波帮”占了三席: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宁波帮”有足够资格接受“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的美名。

  “宁波帮,帮宁波”热情从未稍有消退

  “宁波帮”素有乐善好施、造福社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他们“爱乡而又不恋故土”,外出闯世界发达后,再报效桑梓、造福故土。

  1984年,宁波被确定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与此同时,邓小平做出了“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指示。以包玉刚、李达三、邵逸夫等为代表的香港“宁波帮”为香港回归以及宁波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中,“宁波帮”在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组长谷牧的带领下,努力促成了宁波的计划单列,促成了港口开发、工业发展、机场建设等重大事项,为宁波城市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包玉刚先生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为宁波的开发开放出谋划策、奔走联络、牵线搭桥、捐资助建,担当“大使”,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香港宁波帮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达三多次向家乡捐资)

  1992年,台湾“宁波帮”人士应昌期先生在宁波投资设立现代建筑材料公司及利华羊毛公司,拉开了新中国“宁波帮”人士投资家乡的帷幕。在“宁波帮”人士的推介和促成下,2004年,宁波万里教育集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宁波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帮”人士在宁波投资兴业、开展贸易,为宁波介绍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宁波的开放与发展。如今,宁波对外开放最早的合作者、最大的投资来源地都是香港,同时香港也是宁波最热的境外投资目的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宁波累计核准、备案的2439家境外企业(机构)中,有543家都是设在香港,投资额近60亿,在宁波的116个对外投资目的国(地区)中位居第一。

  与此同时,“宁波帮”人士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体现出极大的热忱。宁波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都镌刻着“宁波帮”人士的名字。以李惠利医院为代表的宁波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几乎都得到过“宁波帮”人士的慷慨捐助。

(宁波大学由香港“宁波帮”捐资兴建)

  著名作家陈祖芬在描述邵逸夫、王宽诚、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把捐资兴教这篇文章做得浩浩荡荡、薪火相传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宁大校园,实在是世界奇观。一眼望去,包玉刚教学楼、包玉刚图书馆、包玉刚体育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黄陈月莉楼、曹光彪科技楼、李兴贵球场、宗瑞航海楼、锦绣学生活动中心、应虞房医疗中心、魏绍相天象馆、杏琴园、杏琴楼、杏琴苑、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绣山工程楼、思禹建工楼、李达三外语楼、汤于翰医疗中心,龙赛理科楼、曹光彪信息楼、包玉书科学楼……‘宁波帮’回国办学,实在是一种人文奇观。宁大校园里和宁波山区里建起的这一座座教学楼或者农村小学,每一座校舍都是情的回归,都是心的丰碑。”

  “宁波帮”帮了宁波,帮了香港,帮了全中国,也帮了全世界。

原标题:

编辑: 赖小惠

甬港双城记|海外“宁波帮”半数在香港

稿源: 甬派 2017-06-29 18:24:39

  上世纪初,许多宁波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到陌生的土地上求生,靠着勤劳和智慧,他们在异乡成功了。

  目前,海外“宁波帮”有半数集中在香港,总数达15万之巨,有不少是当地政界要员、工商巨头、科技名人和社团首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受此影响,海外“宁波帮”掀起了一股帮宁波的热潮,其中尤以港胞为主。

  一个是浙东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沿海开放城市,一个是“东方之珠”的全球金融中心和重要航运枢纽,因为“宁波帮”而有了特殊的骨肉相连关系。

  香港“宁波帮”群星闪烁

  “宁波帮”,是港人对活跃在香港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宁波籍人士的爱称。

  香港“宁波帮”在香港政治舞台上的威水史不用多讲,首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前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宽诚、现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邬维庸、前基本法草委马临、前港事顾问郑维健、李宗德、特区政府民航处处长林光宇,一个个政治明星如雷贯耳。

(邓小平与王宽诚亲切握手)

  香港享誉世界的两位世界船王,也来自宁波。一位是包玉刚,另一位,则是董浩云。

  年轻时在上海就读商船学校的包玉刚,对港口和海运有天生的兴趣。1949年来香港后,以一艘旧烧煤船起家,开始了他的航运业务。买船次年赶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他因之获资甚丰。之后迅速发展,到了1981年,他的船队已发展到210艘,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他的杰作之一,是一手撮合在香港成立了由香港环球航运集团、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与中国大陆合资经营的国际联合船舶投资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香港经济的成长起了巨大作用。

  1933年,20多岁的董浩云离开宁波到上海、继而到香港发展。董浩云的远洋船队是由两艘用美国战时T-2型油轮改装成的散装货轮发轫的。几经挫折,终于逐鹿称雄,成为一代世界船王。他的船队共有150多艘船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他因之获得“现代郑和”的美誉。

(世界船王包玉刚)

  香港“宁波帮”在太空中也是星光闪烁,以香港宁波人命名的宇宙小行星就有4颗之多:王宽诚星、邵逸夫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大放光芒。

  “宁波帮”文化名人在香港小岛上亦群星灿烂,如科幻小说名作家倪匡、名演员周星驰、洪金宝等。

  鉴于香港“宁波帮”举足轻重的经济政治实力,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质量较高。”他说:“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

  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

  很多如今香港商界巨子的履历中,祖籍宁波之外,往往还会有一点:出生地上海。宁波帮以一个商帮的力量,促成了上海和香港两座国际大都市的繁荣。

  晚清时,宁波府所在的地方土瘠人多,有句俗语“宁波熟,一碗粥”,意思是靠田地的收成,仅能每天喝一碗粥,宁波人因此形成了外出经商的氛围。1840年后,随着上海开埠,大批宁波人到上海谋生。这段时间,宁波帮投资航运业、金融业、工业等新兴领域,创造了100个左右的“全国第一”:1862年,镇海叶澄衷开设五金洋杂货店,被称为“五金大王”;鄞县的鲍咸昌与其兄咸恩、妹夫夏瑞芳等创办商务印书馆;1897年,慈溪严信厚、镇海叶澄衷、定海的朱葆三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这是第一家华人银行;1912年,镇海方液仙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等。像当时上海的“煤炭大王”、“出租车大王”、“火柴大王”,均为宁波人。可以说,因为有了“宁波帮”,才使当时的上海远超东京、香港,号称“东亚第一大都市”。

(邵氏兄弟是较早去香港创业的宁波帮)

  香港的腾飞,“宁波帮”也是居功至伟。上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步步紧逼。一部分在上海的宁波籍商人开始思考另寻新址,进行“二次创业”。其中在上海开办影业公司的邵逸夫兄弟属于最早的一批。1932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目光敏锐的邵氏兄弟决定迁往香港发展,后在香港成为影业巨头。几年后,抗战爆发,大批上海的宁波帮商行公司集体迁往香港避难,为香港带来了资本和各类人才。他们抓住战后香港独特的历史机遇,凭借其在内地长期从事工商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本积累,艰苦创业,经营有方,迅速站稳脚跟。其中佼佼者,除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安子介,邵逸夫外,还有娱乐业巨子丘德根、棉纱大王陈廷骅、改革开放后在内地开展补偿贸易的第一人曹光彪、以及厉树雄、袁仰安、李达三、赵安中、孙启烈、忻礼轼等。

  1990年评出的香港十大富豪,“宁波帮”占了三席: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宁波帮”有足够资格接受“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的美名。

  “宁波帮,帮宁波”热情从未稍有消退

  “宁波帮”素有乐善好施、造福社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他们“爱乡而又不恋故土”,外出闯世界发达后,再报效桑梓、造福故土。

  1984年,宁波被确定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与此同时,邓小平做出了“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指示。以包玉刚、李达三、邵逸夫等为代表的香港“宁波帮”为香港回归以及宁波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中,“宁波帮”在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组长谷牧的带领下,努力促成了宁波的计划单列,促成了港口开发、工业发展、机场建设等重大事项,为宁波城市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包玉刚先生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为宁波的开发开放出谋划策、奔走联络、牵线搭桥、捐资助建,担当“大使”,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香港宁波帮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达三多次向家乡捐资)

  1992年,台湾“宁波帮”人士应昌期先生在宁波投资设立现代建筑材料公司及利华羊毛公司,拉开了新中国“宁波帮”人士投资家乡的帷幕。在“宁波帮”人士的推介和促成下,2004年,宁波万里教育集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宁波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帮”人士在宁波投资兴业、开展贸易,为宁波介绍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宁波的开放与发展。如今,宁波对外开放最早的合作者、最大的投资来源地都是香港,同时香港也是宁波最热的境外投资目的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宁波累计核准、备案的2439家境外企业(机构)中,有543家都是设在香港,投资额近60亿,在宁波的116个对外投资目的国(地区)中位居第一。

  与此同时,“宁波帮”人士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体现出极大的热忱。宁波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都镌刻着“宁波帮”人士的名字。以李惠利医院为代表的宁波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几乎都得到过“宁波帮”人士的慷慨捐助。

(宁波大学由香港“宁波帮”捐资兴建)

  著名作家陈祖芬在描述邵逸夫、王宽诚、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把捐资兴教这篇文章做得浩浩荡荡、薪火相传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宁大校园,实在是世界奇观。一眼望去,包玉刚教学楼、包玉刚图书馆、包玉刚体育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黄陈月莉楼、曹光彪科技楼、李兴贵球场、宗瑞航海楼、锦绣学生活动中心、应虞房医疗中心、魏绍相天象馆、杏琴园、杏琴楼、杏琴苑、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绣山工程楼、思禹建工楼、李达三外语楼、汤于翰医疗中心,龙赛理科楼、曹光彪信息楼、包玉书科学楼……‘宁波帮’回国办学,实在是一种人文奇观。宁大校园里和宁波山区里建起的这一座座教学楼或者农村小学,每一座校舍都是情的回归,都是心的丰碑。”

  “宁波帮”帮了宁波,帮了香港,帮了全中国,也帮了全世界。

原标题: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