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舞台就似一个大烤炉...高温天他们用作品为宁波观众带来清凉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7-17 07:17:20 报料热线:81850000

  没有空调,闷热的室外夜晚,慈溪桥头镇镇西越剧戏迷联唱队,69岁的杨耀芳是队里的“主胡”,几个伴奏曲目拉下来,汗早已湿透衣襟,他说,这是基层业余文艺表演团队室外演出的常态。

  《高温下的民生报告》今日走近坚持在一线的文艺工作者。

  □通讯员房炜陈敏健记者吴丹娜摄影记者贾东流

  强热的灯光、厚重的演出服

  舞台就似一个大烤炉

  白云剧场周围的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内,演艺集团话剧中心的演员们正在加紧排练儿童剧《加油吧,小豆丁》,因为从22日开始,这出剧就将在宁海、象山演出。

  90后小伙周雪芹是杭州人,连日的高温,小伙子没有扛住,就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前,因为中暑,他不得不提前中断排练下场休息。

  脖子上还有红色的刮痧印记,周雪芹有些不好意思,“我比较怕热,前天晚上一晚没睡好、今天排练大家看我的状态说我应该是中暑了,这是刚刚他们拿手给我刮的。”

  “台下看演出的观众可能不知道,觉得在剧院里演出有空调,应该不热啊,其实剧院的空调冷气一般都是往观众席打,舞台上的温度原本就要比台下高出一截。演员的服装也是一大问题,比如我们在江苏演儿童剧《宝莲灯》,我在里面扮演哮天犬,穿了一个到脖子的连体服,严严实实的,脖子上还要围一个围巾,头上戴了厚重假发像是犀利哥的造型,因为哮天犬许多夸张的肢体武打动作,一套动作下来,体感温度最起码40℃。加上舞台灯光非常炙热,演员在台上就像被架起来‘烧烤’一样。”

  1994年出生的朱栋进话剧中心已有3年半时间,不管是大型话剧《大江东去》还是儿童剧《皇帝的新装》、《小红帽》都参演了。

  在他看来,演儿童剧比普通话剧更累,“因为观众是小朋友,所以演员的肢体动作幅度更大,表情也更为夸张。我记得刚开始演儿童剧,像这样的三伏天里,舞台演出的感受就像蒸桑拿,我一般演完一场就站不住了,但现在几年下来,都练出来了,再热都能完成。”

  高温、场地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一颗喜欢唱戏的心

  慈溪桥头镇镇西越剧戏迷联唱队一共有20多位戏曲伴奏,平均年龄54岁。台上最醒目的是戏曲演员,作为伴奏,他们只是绿叶一样的存在。

  69岁的杨耀芳是队里的“主胡”,从2003年联唱队成立以来,多少年的寒冬和酷暑,他们都坚持演出,现在这样的三伏天,他和队员们依然保持一周三次的演出频率,为基层文艺演出保驾护航。

  因为是基层业余团队的表演,来看演出的也大多是周边的村民,所以演出大部分地点都在室外。演出中不能走动,全神贯注,加上天气炎热,一场演出下来,队员们经常腰酸背疼汗流浃背。

  杨耀芳记得有一年酷暑,有个队员中暑了,但在挂完盐水后连手上止血的创可贴还来不及撕就赶到了演出现场,“联唱队的成员们不图报酬,很多人都是义务演出,队里经费不够大家还要倒贴,有时候我也弄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他们能这么坚持。”嘴上说不清楚,杨耀芳的心里其实再清楚不过,“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只要一看到台下的戏迷都挨个等着看演出,那再累再苦也要上,不能让他们等不能让他们失望。”

  桥头镇镇西越剧戏迷联唱队队长何爱芬和她的队员们坚持户外演出之外,因为天气太炎热,她把自己家“贡献”出来了,每周六戏迷聚会、联唱就放在她家里举行,“多的时候几十个戏迷都在我家里,有唱的也有听的,不管天气多炎热,有没有场地,这都不是问题,都不能阻挡一颗喜欢唱戏的心。”

原标题:舞台就似一个大烤炉

编辑: 杨丹

舞台就似一个大烤炉...高温天他们用作品为宁波观众带来清凉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7-17 07:17:20

  没有空调,闷热的室外夜晚,慈溪桥头镇镇西越剧戏迷联唱队,69岁的杨耀芳是队里的“主胡”,几个伴奏曲目拉下来,汗早已湿透衣襟,他说,这是基层业余文艺表演团队室外演出的常态。

  《高温下的民生报告》今日走近坚持在一线的文艺工作者。

  □通讯员房炜陈敏健记者吴丹娜摄影记者贾东流

  强热的灯光、厚重的演出服

  舞台就似一个大烤炉

  白云剧场周围的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内,演艺集团话剧中心的演员们正在加紧排练儿童剧《加油吧,小豆丁》,因为从22日开始,这出剧就将在宁海、象山演出。

  90后小伙周雪芹是杭州人,连日的高温,小伙子没有扛住,就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前,因为中暑,他不得不提前中断排练下场休息。

  脖子上还有红色的刮痧印记,周雪芹有些不好意思,“我比较怕热,前天晚上一晚没睡好、今天排练大家看我的状态说我应该是中暑了,这是刚刚他们拿手给我刮的。”

  “台下看演出的观众可能不知道,觉得在剧院里演出有空调,应该不热啊,其实剧院的空调冷气一般都是往观众席打,舞台上的温度原本就要比台下高出一截。演员的服装也是一大问题,比如我们在江苏演儿童剧《宝莲灯》,我在里面扮演哮天犬,穿了一个到脖子的连体服,严严实实的,脖子上还要围一个围巾,头上戴了厚重假发像是犀利哥的造型,因为哮天犬许多夸张的肢体武打动作,一套动作下来,体感温度最起码40℃。加上舞台灯光非常炙热,演员在台上就像被架起来‘烧烤’一样。”

  1994年出生的朱栋进话剧中心已有3年半时间,不管是大型话剧《大江东去》还是儿童剧《皇帝的新装》、《小红帽》都参演了。

  在他看来,演儿童剧比普通话剧更累,“因为观众是小朋友,所以演员的肢体动作幅度更大,表情也更为夸张。我记得刚开始演儿童剧,像这样的三伏天里,舞台演出的感受就像蒸桑拿,我一般演完一场就站不住了,但现在几年下来,都练出来了,再热都能完成。”

  高温、场地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一颗喜欢唱戏的心

  慈溪桥头镇镇西越剧戏迷联唱队一共有20多位戏曲伴奏,平均年龄54岁。台上最醒目的是戏曲演员,作为伴奏,他们只是绿叶一样的存在。

  69岁的杨耀芳是队里的“主胡”,从2003年联唱队成立以来,多少年的寒冬和酷暑,他们都坚持演出,现在这样的三伏天,他和队员们依然保持一周三次的演出频率,为基层文艺演出保驾护航。

  因为是基层业余团队的表演,来看演出的也大多是周边的村民,所以演出大部分地点都在室外。演出中不能走动,全神贯注,加上天气炎热,一场演出下来,队员们经常腰酸背疼汗流浃背。

  杨耀芳记得有一年酷暑,有个队员中暑了,但在挂完盐水后连手上止血的创可贴还来不及撕就赶到了演出现场,“联唱队的成员们不图报酬,很多人都是义务演出,队里经费不够大家还要倒贴,有时候我也弄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他们能这么坚持。”嘴上说不清楚,杨耀芳的心里其实再清楚不过,“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只要一看到台下的戏迷都挨个等着看演出,那再累再苦也要上,不能让他们等不能让他们失望。”

  桥头镇镇西越剧戏迷联唱队队长何爱芬和她的队员们坚持户外演出之外,因为天气太炎热,她把自己家“贡献”出来了,每周六戏迷聚会、联唱就放在她家里举行,“多的时候几十个戏迷都在我家里,有唱的也有听的,不管天气多炎热,有没有场地,这都不是问题,都不能阻挡一颗喜欢唱戏的心。”

原标题:舞台就似一个大烤炉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