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60℃ 记者当了回“船舶医生” 半个多小时就感觉要窒息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7-22 07:2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一位验船师通过一个狭窄的人孔进入双层底内

验船师们“全副武装”顶着烈日在甲板上进行检查

结束工作的葛思敏赶紧喝水解渴

验船师们在闷热而又狭窄的双层底内进行检查

  对很多人来说,验船师是个陌生职业。通俗来说,他们就像是“船舶医生”,需要从小小的“人孔”爬进每一个船舱,测量钢板的相关数据,检查焊缝是否到位。在高度不足1米的“双层底”,他们匍匐着爬行。在宁波,这样的验船师有32名。前天,记者在北仑满洋船厂,跟随验船师登上船舶,体验他们的日常工作。

  船舶检验实行“终身负责制” 验船师丝毫不能马虎

  吴谈今年30岁,是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船舶检验处的一名青年验船师,入行刚满四年。

  对很多人来说,验船师是一个陌生的职业,如何给一艘船舶做检验?上船前,他给金报记者普及知识:船舶检验分船体、轮机、电气检验三个部分。通俗来说,船体检验就像“骨科医生”,对船体结构进行检验;轮机检验如同“心脏科医生”,对船的核心部分和动力进行检验;电气检验犹如“神经科医生”,对船上的电气设备、电缆等进行检验。

  吴谈说,除去船舶图纸审查,实船检验主要分营运检验和建造检验两大块,营运检验有点类似小车每年的“年检”。而建造检验就要贯穿造船的始终,一艘1万总吨左右的船舶,建造检验至少需要花上半年左右。

  吴谈告诉金报记者,现在船舶检验实行的是“终身负责制”,验船师需要对检验的船舶负责到底,丝毫不能马虎,“我们要核对船舶的每一处结构,检查船舶的每一条焊缝,测量每一块钢材的尺寸。”

  船舶甲板烫得能把鸡蛋煎熟 他们必须“全副武装”上船

  前天15:00左右,金报记者来到北仑满洋船厂。烈日当空,热浪滚滚,造船场地没有任何的遮挡物,阳光明晃晃照在身上,除了热还是热。当天,室外地面温度接近50℃。

  三名验船师早已“全副武装”,戴着安全帽和手套,身穿厚厚的白色帆布制作的工作服,脚穿厚重的大头鞋。这可不是普通的鞋,鞋头有铁板,防止脚受伤。“验船师算是高危职业,正在建造的船舶有各种不明尖锐物体,如果不防护到位,很容易受伤。”吴谈说,验船师一年四季都要穿这样的工作服,夏天一穿上就闷得冒汗。平时验船时,他们还要戴上口罩和耳塞,船舱内有铁屑或粉尘,涂油漆时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周边还有不绝于耳的敲打声和打磨声。

  整理完装备,金报记者跟随三名验船师登上一艘正在建造的浮油水回收船。同行的90后美女葛思敏是目前宁波最年轻的女验船师,这是她第一次登船检验。

  登上铁梯,爬上6米多高的船舶。刚踏上甲板,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对验船师来说,最难熬的就是炎炎夏日。船舶由钢板制造,吸热能力极强,一到夏天高达60℃以上。“这样的天气,打个鸡蛋在甲板上,只要三五分钟就全熟了。”吴谈说。这可不是玩笑话。金报记者现场脱下手套,试着感受甲板温度,但刚一碰到就如同触电般缩回来,因为实在是太烫了。

  从脸盆大小的小洞钻进船舱 舱内密不透风极其闷热

  登上甲板,金报记者看到,船体上有很多椭圆形的洞,如脸盆般大小。他们称为“人孔”,验船师需要从一个个狭小的洞中爬进去检查船体。

  从甲板上往下看,人孔旁边有垂直的扶梯,起码有五六米,底下黑漆漆的一片。“刚开始验船时,爬十几米的脚手架,两条腿会不由自主发抖,现在早就习惯了。像这种一不小心从人孔掉下去的事情在船厂时有发生,我们验船时,都要特别留意,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事。”吴谈告诉金报记者。

  从甲板通过垂直扶梯往下进入船体,看到的都是横七竖八的钢结构骨架,就如同踩“梅花桩”一般。同行的几个记者都要寻找支撑物,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很快,大家进入一个封闭的船舱,四周仅有孔洞。像这样一艘船,就有6个货舱,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小的舱室,验船师需要爬进每个舱进行检查。

  “舱内温度就有五六十摄氏度,密不透风,呆几分钟,上上下下就全湿透了。”说话的时候,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吴谈额头掉落。

  夏天爬“双层底”最煎熬 高度不足1米,只能匍匐前进

  夏天检验,双层底结构的船舶是最煎熬的。所谓双层底,就是在船舶装货区和船底之间的一个密闭空间,除了施工或检查一般不会有人进入。进出双层底的唯一通道就是一个个人孔,成年人蜷着身子进入后,身体无法直立,只能爬行,一次检查需要两三个小时。

  现场,吴谈蜷缩着身体,钻进双层底。记者特意量了下,双层底高度只有80厘米,钻进去后只能匍匐着往前爬。

  “有些个子高的验船师,在双层底转个身都难。因为空间狭小,检查起来特别费劲,只能半蹲半爬,时间一长,就感觉胸闷气短……”吴谈说,“哪怕是在这样空间狭窄的双层底,我们一样需要精确测量钢板尺寸以及焊接的质量等等。”

  记者在船舱呆了半个多小时,衣服湿了一大半,又热又闷,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

  第一次上船的葛思敏脸颊晒得发红,脸上的妆已经全花了,汗不停往下流。她直言:“虽然选择了这一行早有心理准备,但上船检验还是比我想象中更辛苦。一个夏天下来,估计能瘦好几斤。” □通讯员宋兵记者薛曹盛 实习记者蔡倪晗方敏摄影记者贾东流

原标题:

编辑: 崔燕

60℃ 记者当了回“船舶医生” 半个多小时就感觉要窒息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7-22 07:25:00

一位验船师通过一个狭窄的人孔进入双层底内

验船师们“全副武装”顶着烈日在甲板上进行检查

结束工作的葛思敏赶紧喝水解渴

验船师们在闷热而又狭窄的双层底内进行检查

  对很多人来说,验船师是个陌生职业。通俗来说,他们就像是“船舶医生”,需要从小小的“人孔”爬进每一个船舱,测量钢板的相关数据,检查焊缝是否到位。在高度不足1米的“双层底”,他们匍匐着爬行。在宁波,这样的验船师有32名。前天,记者在北仑满洋船厂,跟随验船师登上船舶,体验他们的日常工作。

  船舶检验实行“终身负责制” 验船师丝毫不能马虎

  吴谈今年30岁,是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船舶检验处的一名青年验船师,入行刚满四年。

  对很多人来说,验船师是一个陌生的职业,如何给一艘船舶做检验?上船前,他给金报记者普及知识:船舶检验分船体、轮机、电气检验三个部分。通俗来说,船体检验就像“骨科医生”,对船体结构进行检验;轮机检验如同“心脏科医生”,对船的核心部分和动力进行检验;电气检验犹如“神经科医生”,对船上的电气设备、电缆等进行检验。

  吴谈说,除去船舶图纸审查,实船检验主要分营运检验和建造检验两大块,营运检验有点类似小车每年的“年检”。而建造检验就要贯穿造船的始终,一艘1万总吨左右的船舶,建造检验至少需要花上半年左右。

  吴谈告诉金报记者,现在船舶检验实行的是“终身负责制”,验船师需要对检验的船舶负责到底,丝毫不能马虎,“我们要核对船舶的每一处结构,检查船舶的每一条焊缝,测量每一块钢材的尺寸。”

  船舶甲板烫得能把鸡蛋煎熟 他们必须“全副武装”上船

  前天15:00左右,金报记者来到北仑满洋船厂。烈日当空,热浪滚滚,造船场地没有任何的遮挡物,阳光明晃晃照在身上,除了热还是热。当天,室外地面温度接近50℃。

  三名验船师早已“全副武装”,戴着安全帽和手套,身穿厚厚的白色帆布制作的工作服,脚穿厚重的大头鞋。这可不是普通的鞋,鞋头有铁板,防止脚受伤。“验船师算是高危职业,正在建造的船舶有各种不明尖锐物体,如果不防护到位,很容易受伤。”吴谈说,验船师一年四季都要穿这样的工作服,夏天一穿上就闷得冒汗。平时验船时,他们还要戴上口罩和耳塞,船舱内有铁屑或粉尘,涂油漆时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周边还有不绝于耳的敲打声和打磨声。

  整理完装备,金报记者跟随三名验船师登上一艘正在建造的浮油水回收船。同行的90后美女葛思敏是目前宁波最年轻的女验船师,这是她第一次登船检验。

  登上铁梯,爬上6米多高的船舶。刚踏上甲板,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对验船师来说,最难熬的就是炎炎夏日。船舶由钢板制造,吸热能力极强,一到夏天高达60℃以上。“这样的天气,打个鸡蛋在甲板上,只要三五分钟就全熟了。”吴谈说。这可不是玩笑话。金报记者现场脱下手套,试着感受甲板温度,但刚一碰到就如同触电般缩回来,因为实在是太烫了。

  从脸盆大小的小洞钻进船舱 舱内密不透风极其闷热

  登上甲板,金报记者看到,船体上有很多椭圆形的洞,如脸盆般大小。他们称为“人孔”,验船师需要从一个个狭小的洞中爬进去检查船体。

  从甲板上往下看,人孔旁边有垂直的扶梯,起码有五六米,底下黑漆漆的一片。“刚开始验船时,爬十几米的脚手架,两条腿会不由自主发抖,现在早就习惯了。像这种一不小心从人孔掉下去的事情在船厂时有发生,我们验船时,都要特别留意,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事。”吴谈告诉金报记者。

  从甲板通过垂直扶梯往下进入船体,看到的都是横七竖八的钢结构骨架,就如同踩“梅花桩”一般。同行的几个记者都要寻找支撑物,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很快,大家进入一个封闭的船舱,四周仅有孔洞。像这样一艘船,就有6个货舱,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小的舱室,验船师需要爬进每个舱进行检查。

  “舱内温度就有五六十摄氏度,密不透风,呆几分钟,上上下下就全湿透了。”说话的时候,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吴谈额头掉落。

  夏天爬“双层底”最煎熬 高度不足1米,只能匍匐前进

  夏天检验,双层底结构的船舶是最煎熬的。所谓双层底,就是在船舶装货区和船底之间的一个密闭空间,除了施工或检查一般不会有人进入。进出双层底的唯一通道就是一个个人孔,成年人蜷着身子进入后,身体无法直立,只能爬行,一次检查需要两三个小时。

  现场,吴谈蜷缩着身体,钻进双层底。记者特意量了下,双层底高度只有80厘米,钻进去后只能匍匐着往前爬。

  “有些个子高的验船师,在双层底转个身都难。因为空间狭小,检查起来特别费劲,只能半蹲半爬,时间一长,就感觉胸闷气短……”吴谈说,“哪怕是在这样空间狭窄的双层底,我们一样需要精确测量钢板尺寸以及焊接的质量等等。”

  记者在船舱呆了半个多小时,衣服湿了一大半,又热又闷,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

  第一次上船的葛思敏脸颊晒得发红,脸上的妆已经全花了,汗不停往下流。她直言:“虽然选择了这一行早有心理准备,但上船检验还是比我想象中更辛苦。一个夏天下来,估计能瘦好几斤。” □通讯员宋兵记者薛曹盛 实习记者蔡倪晗方敏摄影记者贾东流

原标题: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