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如何开展 看看宁波这几所学校怎么做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04 07:30:57 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四中敦煌文化研学旅行师生团队骑骆驼穿行鸣沙山,学生把体验写进研学日志。

  前段时间,教育周刊报道了研学旅行是今年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股“新风潮”,暑假已经过去一个月,记者发现,宁波有一些学校已经组织学生开展了这项有意思的活动。

  对于研学旅行的概念,或许大家已经不那么陌生了,简单来说,就是带着学习任务边走边学。那么,该如何开展好这个活动?要做哪些准备?期间要注意什么?来看看宁波这几所学校怎么做。

  学校案例

  1 带着“课题”旅行 出发前编了一百多页教材

  母亲河上体验羊皮筏子、骑着骆驼穿行鸣沙山、寻找敦煌这座丝路古城的文化符号……前不久,宁波四中38位师生组成了实践团队,前往甘肃进行了一场为期9天的敦煌文化研学旅行。

  在干燥炎热的敦煌,此次研学旅行可以说是一场文化“苦”旅,但宁波四中的师生们并不是去“吃苦”的,该校校长钱洲军告诉记者,这是今年学校开发的系列行走课程,课程聚焦“一带一路”,其中,敦煌文化侧重关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为此,学生们分组确立了相关课题,诸如“西北边塞诗歌的自然环境印记”、“偏远地区城市品牌营销”、“一带一路与西北的开放开发”、“祁连山生态环境危机警示探究”等。

  行走中,白天他们结合专业人员讲解和随行教师的微课堂,边走边思考,到了晚上就围绕着课题开展小组头脑风暴,撰写研修日志。不仅如此,期间,学生们还带着自己的研学成果,和兰州大学的教授们面对面交流。

  钱洲军告诉记者,研学旅行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前,学校开发团队针对目的地,搜集大量资料,整合海量资源,编写出了一百多页的专用教材。教材内容涵盖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同学们根据教材里的指导,进行专题学习,并接受行前测试,做到有备而去、有获而归。此外,该校教师团队还精心设计研学线路,建立了安全预案。

  据悉,这样的研学旅行,宁波四中已经坚持了七年。今年暑假,除了敦煌文化,该校师生还开展了闽南文化、吴文化的研学旅行。

  2 课文作为旅游攻略 “无字书”里教学趣味多

  在百草园,弄坏的泥墙和园子里的何首乌、覆盆子,都成了同学们潜心寻找的目标;在三味书屋,孩子们带上西瓜帽,穿上古装,体验一堂别具一格的“三味早读”课……

  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旅游攻略,来到文章中提到过的地方进行现场体验,模仿文中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两天旅行的研学笔记……暑假里,海曙区南苑小学45名学生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两天的绍兴研学之旅,学生们纷纷谈感悟:原来课文还可以这样学。

  此次研学旅行,孩子们仿佛走进了一本“无字书”: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社戏、黄酒、咸亨酒店,还有那个大大的“早”字,学生们在这里学习,感觉和课堂教学大不一样。

  现场,孩子们齐声诵读课文,学生张瑞航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对课文的印象更深啦。”

  “从课文的选择,到与家长沟通,经过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第一次研学旅行的成功。”该校校长赵炼红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研学旅行等方式,打破封闭式教学,让孩子们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与生活、社会对接。在学科设计上,除了语文,我们之前也带领学生到超市、农场等,接触生活中的数学、科学。”

  延伸思考

  开展好研学旅行不容易 更多功能价值期待被开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校认为,想要开展好研学旅行,需要考虑很多环节,从目的地的选择到路线的设计;从学习任务的确定到之后的指导评价;从学生的组织到带队老师的安排;从结合校内课程到研学课程设计,还有就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项制订预案等,都需要一一斟酌。

  有学校坦言,如果不花精力,那么研学旅行就会成为变相的春游和秋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了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的综合性活动,如何更好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研学任务的设计考量等,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积极思考,才能挖掘出更多研学旅行的功能价值。宁波晚报 李宁张晓芳陈善军

原标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该怎么做?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如何开展 看看宁波这几所学校怎么做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04 07:30:57

  宁波四中敦煌文化研学旅行师生团队骑骆驼穿行鸣沙山,学生把体验写进研学日志。

  前段时间,教育周刊报道了研学旅行是今年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股“新风潮”,暑假已经过去一个月,记者发现,宁波有一些学校已经组织学生开展了这项有意思的活动。

  对于研学旅行的概念,或许大家已经不那么陌生了,简单来说,就是带着学习任务边走边学。那么,该如何开展好这个活动?要做哪些准备?期间要注意什么?来看看宁波这几所学校怎么做。

  学校案例

  1 带着“课题”旅行 出发前编了一百多页教材

  母亲河上体验羊皮筏子、骑着骆驼穿行鸣沙山、寻找敦煌这座丝路古城的文化符号……前不久,宁波四中38位师生组成了实践团队,前往甘肃进行了一场为期9天的敦煌文化研学旅行。

  在干燥炎热的敦煌,此次研学旅行可以说是一场文化“苦”旅,但宁波四中的师生们并不是去“吃苦”的,该校校长钱洲军告诉记者,这是今年学校开发的系列行走课程,课程聚焦“一带一路”,其中,敦煌文化侧重关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为此,学生们分组确立了相关课题,诸如“西北边塞诗歌的自然环境印记”、“偏远地区城市品牌营销”、“一带一路与西北的开放开发”、“祁连山生态环境危机警示探究”等。

  行走中,白天他们结合专业人员讲解和随行教师的微课堂,边走边思考,到了晚上就围绕着课题开展小组头脑风暴,撰写研修日志。不仅如此,期间,学生们还带着自己的研学成果,和兰州大学的教授们面对面交流。

  钱洲军告诉记者,研学旅行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前,学校开发团队针对目的地,搜集大量资料,整合海量资源,编写出了一百多页的专用教材。教材内容涵盖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同学们根据教材里的指导,进行专题学习,并接受行前测试,做到有备而去、有获而归。此外,该校教师团队还精心设计研学线路,建立了安全预案。

  据悉,这样的研学旅行,宁波四中已经坚持了七年。今年暑假,除了敦煌文化,该校师生还开展了闽南文化、吴文化的研学旅行。

  2 课文作为旅游攻略 “无字书”里教学趣味多

  在百草园,弄坏的泥墙和园子里的何首乌、覆盆子,都成了同学们潜心寻找的目标;在三味书屋,孩子们带上西瓜帽,穿上古装,体验一堂别具一格的“三味早读”课……

  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旅游攻略,来到文章中提到过的地方进行现场体验,模仿文中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两天旅行的研学笔记……暑假里,海曙区南苑小学45名学生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两天的绍兴研学之旅,学生们纷纷谈感悟:原来课文还可以这样学。

  此次研学旅行,孩子们仿佛走进了一本“无字书”: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社戏、黄酒、咸亨酒店,还有那个大大的“早”字,学生们在这里学习,感觉和课堂教学大不一样。

  现场,孩子们齐声诵读课文,学生张瑞航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对课文的印象更深啦。”

  “从课文的选择,到与家长沟通,经过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准备,才有了第一次研学旅行的成功。”该校校长赵炼红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研学旅行等方式,打破封闭式教学,让孩子们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与生活、社会对接。在学科设计上,除了语文,我们之前也带领学生到超市、农场等,接触生活中的数学、科学。”

  延伸思考

  开展好研学旅行不容易 更多功能价值期待被开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校认为,想要开展好研学旅行,需要考虑很多环节,从目的地的选择到路线的设计;从学习任务的确定到之后的指导评价;从学生的组织到带队老师的安排;从结合校内课程到研学课程设计,还有就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项制订预案等,都需要一一斟酌。

  有学校坦言,如果不花精力,那么研学旅行就会成为变相的春游和秋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了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的综合性活动,如何更好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研学任务的设计考量等,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积极思考,才能挖掘出更多研学旅行的功能价值。宁波晚报 李宁张晓芳陈善军

原标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该怎么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