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无现金社会有多远 看看宁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怎样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8-07 07:23:00 报料热线:81850000

  8月1日至8日,支付宝在多个城市发起“无现金城市周”,类似“扫码立减最高4888元”、“支付宝扫码坐公交3天免费”这样的宣传语随处可见。同时,微信也杀入争战中,从8月1日起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无现金日”活动。一时间,“无现金社会”话题再度成为热点。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层和职业背景的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便利的移动支付,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却碰到了层层阻碍。不过记者发现,在老年人中女性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而且使用微信支付的老人居多。

  □记者钟婷婷

  七成网友认为现金不是必需品

  “中午出门吃饭就带个手机,不需要钱包啊,我买菜也是用手机支付的。”这两年随着手机支付的便利化,陈女士背的包包也是越来越小了,“一个手机,一支口红,一把车钥匙,一包纸巾就够了,两三年前开始流行小包包的时候,我还特地去买个短款钱包来配,现在钱包、卡包都不带了。”32岁的白领陈女士发觉自己包包越买越小,这跟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脱不开关系。

  从事金融业的吴先生今年40岁,他表示自己工作日基本不会用到现金,很少取钱。“你看,上周取的500元现在还在,有时口袋没现金也没发觉异常,因为用不到啊。不过,之前有两次上高速,我和我老婆都没带钱,只能去休息站用支付宝找人换钱。最近上高速时发现有些高速收费站也能用支付宝交钱了。”吴先生认为,虽然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新的主流支付方式,但要做到“无现金社会”还有一段路要走,“前两天我老婆去医院,只能用现金,差点要交不出钱了。”

  46岁的任先生是一位较为成功的生意人,他则表示自己不用移动支付。“我出门习惯带现金,微信支付宝我都不用的,我很多朋友都不用,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对这个安全性还是有所保留的。”对于部分“老派”生意人来说,消费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询问价格、砍价往来、掏出现金,再一张一张点给对方,一套繁琐的流程和口袋的厚薄,暗示消费是一件郑重且有仪式感的大事。一项来自微博的投票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经不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为他们使用现金的频率已经非常低。

  老年人正努力适应移动支付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眼下移动支付解决了兑换纸币、找零、存取、假币流通等问题,在年轻人看来非常便利的移动支付,但在老年人和一些不方便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眼里,却是一道道的门槛和障碍。

  尽管学习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对老人们来说很难,但仍然有一些老人在试图努力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普及使用智能手机,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在劳动人口之外,还有接近5亿的老人和小孩,占到总人口的35%(2016年末国家统计局数据),而这些非劳动人口中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16.7%。

  章先生今年50岁,在鄞州中河街道某菜市场有一个卖菜摊位。最近这一周,他发现卖菜、卖鱼的摊位上都摆上了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这让章先生也产生了紧迫感,赶紧让他儿子帮忙做了二维码的贴纸,教他怎么使用,“年轻的客户过来买菜很多会说没带现金,问我能不能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不过老年人还是习惯用现钞的。”

  63岁的余女士已经退休了,为了带孙子,从农村来到宁波城区。儿子在两年前给她换了款智能手机,但她时常抱怨还是以前的小灵通好用,“我的几个姐妹都在用微信,我和大姐年纪大了记性也差,新鲜事物变来变去的学不过来啊。有时用微信钱包发发红包,充充话费,没买过东西,我妹妹她倒是很会用的。老伴也不用的,他们都不太用。而且我孙子老是拿我们手机玩,那些APP被他移来移去的,常常找不到。”

  多位老人告诉记者,一旦手机APP换了入口或画面,可能就需要重新找,这让他们常常手足无措。很多老人连版本更新后的开屏介绍广告都不知道怎么跳过。

  上海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首席架构师杨康分析:“在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对智能手机新功能的接受度比男性高,这可能跟性格有关系,男性会相对保守些。此外,介于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使用微信支付的老人比支付宝多。”

  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

  据中国艾瑞咨询(iResearch)估计,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规模扩大两倍多,至38万亿元人民币(合5.5万亿美元),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根据全球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增长39%,至1120亿美元,苹果(Apple)、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和PayPal等共同瓜分了市场。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一些分析师预测,中国或将成为第一个停止使用现金的国家。而前两年,这个“或将成为”被预测的是丹麦。

  2015年5月,丹麦政府就曾公布了一系列动议,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是全球第一个提出“无现金社会”的国家。据悉,在丹麦,银行信用卡是主要支付方式,但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使用银行卡,更不用提电子支付。

  什么是“无现金社会”?记者翻查百度,百度解释为:“无现金社会是指能用现金支付的地方都能用上移动支付,让‘无现金’成为新的主流支付方式。”

  “无现金社会是一个目标,用信用卡支付还是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手段。与美国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没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普及率较低。而用借记卡进行在线支付较为繁琐,通常需要通过短信、U盾和随机密码等多重认证。相比之下,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要简单得多,只需要从零售商服务点终端或智能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即可。手机只是比信用卡的应用场景更广泛一些而已,况且中国人有一种落袋为安的传统实物信仰,说到底,谁都没有消灭现金的可能。”杨康说道。

原标题:无现金社会离我们有多远?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无现金社会有多远 看看宁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怎样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8-07 07:23:00

  8月1日至8日,支付宝在多个城市发起“无现金城市周”,类似“扫码立减最高4888元”、“支付宝扫码坐公交3天免费”这样的宣传语随处可见。同时,微信也杀入争战中,从8月1日起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无现金日”活动。一时间,“无现金社会”话题再度成为热点。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层和职业背景的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便利的移动支付,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却碰到了层层阻碍。不过记者发现,在老年人中女性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而且使用微信支付的老人居多。

  □记者钟婷婷

  七成网友认为现金不是必需品

  “中午出门吃饭就带个手机,不需要钱包啊,我买菜也是用手机支付的。”这两年随着手机支付的便利化,陈女士背的包包也是越来越小了,“一个手机,一支口红,一把车钥匙,一包纸巾就够了,两三年前开始流行小包包的时候,我还特地去买个短款钱包来配,现在钱包、卡包都不带了。”32岁的白领陈女士发觉自己包包越买越小,这跟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脱不开关系。

  从事金融业的吴先生今年40岁,他表示自己工作日基本不会用到现金,很少取钱。“你看,上周取的500元现在还在,有时口袋没现金也没发觉异常,因为用不到啊。不过,之前有两次上高速,我和我老婆都没带钱,只能去休息站用支付宝找人换钱。最近上高速时发现有些高速收费站也能用支付宝交钱了。”吴先生认为,虽然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新的主流支付方式,但要做到“无现金社会”还有一段路要走,“前两天我老婆去医院,只能用现金,差点要交不出钱了。”

  46岁的任先生是一位较为成功的生意人,他则表示自己不用移动支付。“我出门习惯带现金,微信支付宝我都不用的,我很多朋友都不用,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对这个安全性还是有所保留的。”对于部分“老派”生意人来说,消费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询问价格、砍价往来、掏出现金,再一张一张点给对方,一套繁琐的流程和口袋的厚薄,暗示消费是一件郑重且有仪式感的大事。一项来自微博的投票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经不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为他们使用现金的频率已经非常低。

  老年人正努力适应移动支付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眼下移动支付解决了兑换纸币、找零、存取、假币流通等问题,在年轻人看来非常便利的移动支付,但在老年人和一些不方便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眼里,却是一道道的门槛和障碍。

  尽管学习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对老人们来说很难,但仍然有一些老人在试图努力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普及使用智能手机,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在劳动人口之外,还有接近5亿的老人和小孩,占到总人口的35%(2016年末国家统计局数据),而这些非劳动人口中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16.7%。

  章先生今年50岁,在鄞州中河街道某菜市场有一个卖菜摊位。最近这一周,他发现卖菜、卖鱼的摊位上都摆上了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这让章先生也产生了紧迫感,赶紧让他儿子帮忙做了二维码的贴纸,教他怎么使用,“年轻的客户过来买菜很多会说没带现金,问我能不能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不过老年人还是习惯用现钞的。”

  63岁的余女士已经退休了,为了带孙子,从农村来到宁波城区。儿子在两年前给她换了款智能手机,但她时常抱怨还是以前的小灵通好用,“我的几个姐妹都在用微信,我和大姐年纪大了记性也差,新鲜事物变来变去的学不过来啊。有时用微信钱包发发红包,充充话费,没买过东西,我妹妹她倒是很会用的。老伴也不用的,他们都不太用。而且我孙子老是拿我们手机玩,那些APP被他移来移去的,常常找不到。”

  多位老人告诉记者,一旦手机APP换了入口或画面,可能就需要重新找,这让他们常常手足无措。很多老人连版本更新后的开屏介绍广告都不知道怎么跳过。

  上海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首席架构师杨康分析:“在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对智能手机新功能的接受度比男性高,这可能跟性格有关系,男性会相对保守些。此外,介于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使用微信支付的老人比支付宝多。”

  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

  据中国艾瑞咨询(iResearch)估计,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规模扩大两倍多,至38万亿元人民币(合5.5万亿美元),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根据全球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增长39%,至1120亿美元,苹果(Apple)、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和PayPal等共同瓜分了市场。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一些分析师预测,中国或将成为第一个停止使用现金的国家。而前两年,这个“或将成为”被预测的是丹麦。

  2015年5月,丹麦政府就曾公布了一系列动议,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是全球第一个提出“无现金社会”的国家。据悉,在丹麦,银行信用卡是主要支付方式,但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使用银行卡,更不用提电子支付。

  什么是“无现金社会”?记者翻查百度,百度解释为:“无现金社会是指能用现金支付的地方都能用上移动支付,让‘无现金’成为新的主流支付方式。”

  “无现金社会是一个目标,用信用卡支付还是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手段。与美国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没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普及率较低。而用借记卡进行在线支付较为繁琐,通常需要通过短信、U盾和随机密码等多重认证。相比之下,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要简单得多,只需要从零售商服务点终端或智能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即可。手机只是比信用卡的应用场景更广泛一些而已,况且中国人有一种落袋为安的传统实物信仰,说到底,谁都没有消灭现金的可能。”杨康说道。

原标题:无现金社会离我们有多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