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带一路’与宁波‘名城名都’的建设”论坛在甬举行。这也是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2017天一阁论坛的分论坛,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的100余位文化界、艺术界、产业界、规划界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把脉开方。
在上午的两场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文化宁波与东方文明构建”和“一带一路与宁波都市文明建设”两大议题进行了交流,针对“宁波历史文化的特质与优秀文化元素的传承”“浙东文化精神与当代都市建设”“文化产业与都市文明建设”“‘一带一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以文化推动城市全面发展
下午的主论坛由6位文化和规划专家作主旨报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徐泽的《宁波文化魅力与空间塑造——2049规划视野下的宁波都市文明构建》,站在文化是城市未来发展动力的高度,系统梳理了宁波丰饶的文化遗产,勾勒出江南水乡、商魂匠心、儒圣佛国、国家门户等宁波印象,借鉴世界城市的文化战略经验,提出了以文化吸引人才、以人才改变城市的新思维,从空间场所复兴文化,以文化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新策略,打造彼此串联的公共文化空间体系,重塑宁波文化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的《“一带一路”与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从当前各省份应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现状入手,思考城市科学建设问题,提出以城市群规划建设驱动“一带一路”的经济振兴、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助推“一带一路”的社会转型、以人文城市规划建设引领“一带一路”的文化复兴这三大新型化城镇规划策略,并重点分析了注重人文城市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对宁波建设“名城名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朱为总研究员的《戏曲传统与宁波城市文化发展》,梳理了宁波作为中国戏曲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形态重要流行区的历史,直面当前宁波戏剧面临的困难和新气象、新发展,他对宁波戏剧的未来充满期望,称其必将成为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形象和新标志。
宁波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利权研究员的《阳明心学与东方文明》,从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和体系内容出发,回答了阳明学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当前宁波正处在建设“名城名都”的新起点上,需要强大的新动能,特别是精神动能,传承王阳明思想正给了我们一种自信和担当。王阳明倡导“心学”,而“宁”和“爱”的繁体字里都有一个心,所以,宁波应该是一座有“心”的城市。
“名城名都”建设是发展方向
宁波市滨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定宝教授的《时代机遇与都市文化建设》,探讨了时代机遇下都市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引领、产业服务、城市管理和心理宣泄功能。宁波在都市文化建设上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基础环境、制度环境、扶持政策及允错机制等方面尚存在欠缺,宁波提出了从制造城市向宜居城市发展,门户城市向中心城市发展,文明城市向文化都市发展,港口城市向海洋城市发展的新目标,重点在城市历史与阳明文化、文化惠民与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文化交流与港城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江怀海副研究馆员的《保护利用传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名城名都’建设》,介绍了中国大运河(宁波段)遗产概况和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工作,立足宁波“名城名都”建设,提出了“一馆二带三公园”建设构想,力求在立体保护的前提下,发挥世界遗产的社会价值和服务功能,助力宁波城市发展。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宁波文化历史辉煌,气象博大,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成为东亚文化圈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成为“一带一路”的结点和支点城市,是因为宁波文化在历史上融汇多元文明。“名城名都”,既是商贸之都,也是文化之都,更是价值之都,宁波实施“名城”与“名都”一体化战略建设,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未来的方向,不仅可以为自身城市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也可以为世界提供宁波智慧、宁波经验。
学者们表示,宁波要站在对接中华千年文脉、对话世界文明高地的文化自信高度,继承王阳明心学“人皆尧舜”的价值之梦,发挥“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意之梦,接力宁波商帮“影响世界”的实干之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建好“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现城市发展转型,这是履行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也是“名城名都”建设的必然路径。
本次论坛由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天一文苑》编辑部、宁波文化研究会和宁波市滨海城市文化研究院联合承办。在论坛举办的同时,还举行了《天一文苑》创刊五周年纪念活动。
宁波晚报 记者陈晓旻 通讯员杨燚锋
原标题:宁波应该是一座有“心”的城市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