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退休老教授花几十万买保健品 又去打了19万元的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2-01 06:3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王先生提供的他父亲购买产品的部分收据和转账记录。

  最近这些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养生和保健。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良商家也盯住了这块大蛋糕,想方设法让老人花钱购买各种价格和价值严重不相符的保健品和所谓的理疗器械,让老人的子女们叫苦不迭。昨天,读者王先生就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

  几年花费几十万元买保健品

  王先生和他的姐姐都拥有自己的事业,家里的经济条件算是不错。父亲已经75岁了,是宁波某高校的退休教授,母亲也是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二老的退休工资不算少,加上之前的积蓄和子女的孝敬,算是衣食无忧,晚年幸福。刚退休的那几年,两位老人的生活还比较丰富多彩,会经常结伴去旅游。王先生和姐姐也每年都会带父母出国游玩一两次。因为父母身体状况比较好,也不需要人照顾,生活都比较独立,也没有照顾孙子辈,所以一直活得很潇洒。

  但自从几年之前被朋友带进保健品圈子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刚开始,他们去听一些讲座,我们也没在意。但是后来发现老爷子陆续买回来不少保健品和理疗器械,我们就觉得不对劲。”

  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不住在一起,但是他们还是很关心老人的。每隔两三天都会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周末都会一起吃饭。每隔一段时间,王先生和姐姐就会发现父母家里多出一些“新产品”,不是各种保健品,就是所谓的理疗器械。“之前,我们发现他买了一个所谓的水净化器,花了5万多元。经过了解,这样的产品,即使是进口的也不过几千元,通过那些公司的包装和忽悠就卖了高价。”王先生还告诉记者,之前老人还买了一个所谓的理疗仪,花了大约4万元,后来经过一次升级,又花了一万多元。“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其实网上都可以买到,根本不值这些钱。但是老爷子被‘洗脑’了,我们怎么劝说都不听,还经常把买来的东西藏起来,不让我们看到。”

  王先生说,为了这个事情,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很多时候老人去了哪里、干了什么都不和他们说。往往是事情发生以后他们才知情。据他初步统计,最近四五年里,两位老人花在保健品和仪器上的钱已经有几十万元了。

  打一针就花了19万元

  王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初他去父母家吃饭,闲聊中无意中得知他们曾经在6月份去过杭州,进行了一种免疫细胞自体回输治疗,他父亲打一针就花了19万元,父母亲两人一共花费了超过20万元。这让他大吃一惊。

  “我问父母,是在哪里接受的治疗,具体流程怎么样?有没有发票,到底打的是什么针?结果他们都说不出来。只说是在杭州的空军疗养院,由香港过来的医生进行治疗。”王先生觉得,如果之前花的钱算是给老人心理安慰的话,那么,这次的免疫细胞治疗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父母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身体状况都还不错,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免疫细胞治疗。”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给父母做详细的体检,都没发现什么大问题。自己也有医生朋友,从专业人士那里获悉,目前的免疫细胞治疗还很不成熟,只是在美国有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国内根本没有开展类似的临床治疗。因此,他判定这次所谓的免疫细胞治疗是一个骗局。“事情已经过去快半年了,对方依旧无法提供当时实施治疗的各种细节情况,打了什么针,用了什么药我们都不知情,连基本的病历资料都没有,这让我们如何相信!谁知道对方给我父母打了什么针。”于是,王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而市场监管部门经过调查取证之后发现,该公司并没有实施具体的医疗行为,只是作为一个中介机构,现场检查也并未发现有使用药物或者医疗器械的行为。加上王先生的父母亲并不配合,所以双方协调不成,无法立案。

  “其实,他们的套路大家也都知道,无非是通过各种会议、讲座等取得老人的信任,然后用免费旅游等方式套近乎,接着设计各种场景让你相信他们所说的话。经过一系列的‘洗脑’程序之后,我父母已经完全陷入了他们设的局。我爸这人又特别要面子,有人说他气色好,身体不错,就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有效的。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了。”王先生对记者表示,这个钱想要回来希望也很渺茫。他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家人的切身经历,告诫老人和家属一定要擦亮眼睛,不再受到类似的蛊惑,不再成为某些不良商家的“提款机”。

  专家:老人更需要身份认可

  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从今年1月到11月的有关保健品和理疗器械的投诉情况看,同比基本保持平稳,但个别金额比较大。双方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消费者买后发现产品价格和价值严重不相符;二是使用后身体产生不适状况,要求退货;三是使用后到医院检查没有效果要求退款。经过调查之后,消保委工作人员发现,有不少经营保健品和理疗产品的公司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对此,他们有的责令整改,有的经过协商作了退款处理。消保委工作人员也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保健品的作用。身体有问题还是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如果购买保健品,一定要索要正规发票,便于以后维权。

  针对现在老人热衷于购买各种保健品和理疗仪器的情况,长期从事社会心理研究的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郭鉴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老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过于关心,有时候甚至到了焦虑的程度,于是他们就会去寻找各种途径解决这样的焦虑。通过购买保健品和仪器达到一种心理确认作用,老年人实际上就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还有一种是自我身份确认,而这个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很多老人经济条件不错,但是退休以后有失落感,之前的社会地位无法得到认可。而在购买保健品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讲课等形式,重新确立自己的身份地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还有就是不少老人有贪小便宜的心态,也容易落入对方设定的套路。而对方往往会设定一定的情景,让老人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的思维套路。当然,从子女角度来看,也需要反思,一般来说,容易上当的老人普遍缺乏和晚辈的沟通,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才会被销售方的甜言蜜语所打动,进而被忽悠。

  东南商报记者毛雷君

原标题:退休老教授又去打了19万元的针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退休老教授花几十万买保健品 又去打了19万元的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2-01 06:35:00

王先生提供的他父亲购买产品的部分收据和转账记录。

  最近这些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养生和保健。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良商家也盯住了这块大蛋糕,想方设法让老人花钱购买各种价格和价值严重不相符的保健品和所谓的理疗器械,让老人的子女们叫苦不迭。昨天,读者王先生就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

  几年花费几十万元买保健品

  王先生和他的姐姐都拥有自己的事业,家里的经济条件算是不错。父亲已经75岁了,是宁波某高校的退休教授,母亲也是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二老的退休工资不算少,加上之前的积蓄和子女的孝敬,算是衣食无忧,晚年幸福。刚退休的那几年,两位老人的生活还比较丰富多彩,会经常结伴去旅游。王先生和姐姐也每年都会带父母出国游玩一两次。因为父母身体状况比较好,也不需要人照顾,生活都比较独立,也没有照顾孙子辈,所以一直活得很潇洒。

  但自从几年之前被朋友带进保健品圈子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刚开始,他们去听一些讲座,我们也没在意。但是后来发现老爷子陆续买回来不少保健品和理疗器械,我们就觉得不对劲。”

  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不住在一起,但是他们还是很关心老人的。每隔两三天都会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周末都会一起吃饭。每隔一段时间,王先生和姐姐就会发现父母家里多出一些“新产品”,不是各种保健品,就是所谓的理疗器械。“之前,我们发现他买了一个所谓的水净化器,花了5万多元。经过了解,这样的产品,即使是进口的也不过几千元,通过那些公司的包装和忽悠就卖了高价。”王先生还告诉记者,之前老人还买了一个所谓的理疗仪,花了大约4万元,后来经过一次升级,又花了一万多元。“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其实网上都可以买到,根本不值这些钱。但是老爷子被‘洗脑’了,我们怎么劝说都不听,还经常把买来的东西藏起来,不让我们看到。”

  王先生说,为了这个事情,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很多时候老人去了哪里、干了什么都不和他们说。往往是事情发生以后他们才知情。据他初步统计,最近四五年里,两位老人花在保健品和仪器上的钱已经有几十万元了。

  打一针就花了19万元

  王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初他去父母家吃饭,闲聊中无意中得知他们曾经在6月份去过杭州,进行了一种免疫细胞自体回输治疗,他父亲打一针就花了19万元,父母亲两人一共花费了超过20万元。这让他大吃一惊。

  “我问父母,是在哪里接受的治疗,具体流程怎么样?有没有发票,到底打的是什么针?结果他们都说不出来。只说是在杭州的空军疗养院,由香港过来的医生进行治疗。”王先生觉得,如果之前花的钱算是给老人心理安慰的话,那么,这次的免疫细胞治疗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父母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身体状况都还不错,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免疫细胞治疗。”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给父母做详细的体检,都没发现什么大问题。自己也有医生朋友,从专业人士那里获悉,目前的免疫细胞治疗还很不成熟,只是在美国有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国内根本没有开展类似的临床治疗。因此,他判定这次所谓的免疫细胞治疗是一个骗局。“事情已经过去快半年了,对方依旧无法提供当时实施治疗的各种细节情况,打了什么针,用了什么药我们都不知情,连基本的病历资料都没有,这让我们如何相信!谁知道对方给我父母打了什么针。”于是,王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而市场监管部门经过调查取证之后发现,该公司并没有实施具体的医疗行为,只是作为一个中介机构,现场检查也并未发现有使用药物或者医疗器械的行为。加上王先生的父母亲并不配合,所以双方协调不成,无法立案。

  “其实,他们的套路大家也都知道,无非是通过各种会议、讲座等取得老人的信任,然后用免费旅游等方式套近乎,接着设计各种场景让你相信他们所说的话。经过一系列的‘洗脑’程序之后,我父母已经完全陷入了他们设的局。我爸这人又特别要面子,有人说他气色好,身体不错,就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有效的。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了。”王先生对记者表示,这个钱想要回来希望也很渺茫。他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家人的切身经历,告诫老人和家属一定要擦亮眼睛,不再受到类似的蛊惑,不再成为某些不良商家的“提款机”。

  专家:老人更需要身份认可

  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从今年1月到11月的有关保健品和理疗器械的投诉情况看,同比基本保持平稳,但个别金额比较大。双方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消费者买后发现产品价格和价值严重不相符;二是使用后身体产生不适状况,要求退货;三是使用后到医院检查没有效果要求退款。经过调查之后,消保委工作人员发现,有不少经营保健品和理疗产品的公司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对此,他们有的责令整改,有的经过协商作了退款处理。消保委工作人员也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保健品的作用。身体有问题还是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如果购买保健品,一定要索要正规发票,便于以后维权。

  针对现在老人热衷于购买各种保健品和理疗仪器的情况,长期从事社会心理研究的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郭鉴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老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过于关心,有时候甚至到了焦虑的程度,于是他们就会去寻找各种途径解决这样的焦虑。通过购买保健品和仪器达到一种心理确认作用,老年人实际上就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还有一种是自我身份确认,而这个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很多老人经济条件不错,但是退休以后有失落感,之前的社会地位无法得到认可。而在购买保健品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讲课等形式,重新确立自己的身份地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还有就是不少老人有贪小便宜的心态,也容易落入对方设定的套路。而对方往往会设定一定的情景,让老人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的思维套路。当然,从子女角度来看,也需要反思,一般来说,容易上当的老人普遍缺乏和晚辈的沟通,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才会被销售方的甜言蜜语所打动,进而被忽悠。

  东南商报记者毛雷君

原标题:退休老教授又去打了19万元的针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