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天气预报如何出炉?记者体验了一把气象预报工作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12-10 07:02:00 报料热线:81850000

  李云(右)和同事在电脑前查看各项气象数据

  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气象局局长问明天天气怎么样,十个预报员,八个举手表示要下雨。局长说,好,明天80%的可能性要下雨。

  气象预报员的职业,对普通市民来说,多少带有一些神秘感。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出炉的?气温和风力是如何预测的?台风的路径该如何判断?上周,我走进了宁波市气象台,体验了一回气象预报员的日常。

  每天最少三场天气会商

  把天气当做病号“专家会诊”

  一走进气象预报大厅,我的视线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大屏幕所吸引,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气象要素。气象预报员每天都要和天气图、雷达图、云图等各种气象数据打交道。

  李云是宁波市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从事这一行有14年了。当天刚好轮到她值班,需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次日早上8点,整整24个小时。碰到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基本上天天熬通宵,时时刻刻关注天气变化。

  原本以为,气象预报员的工作相对清闲,岂料这些预报员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光各类天气预报就要做20几项。李云说,市民在任何系统查询、收听、收看到的宁波天气,都是他们提供的基础观测预报数据,比如广播电台、电视、网站、手机天气软件等。

  我还没“入戏”,8点整,一天当中的第一场天气会商就开始了,气氛略有些紧张。这是中央气象台组织的全国会商,通过电视电话会议,每个省、市气象局都会参与,重点关注的是有重大天气过程发生的地区。我偷偷瞄了一眼,气象预报员们基本上都是一边忙手头的工作,一边听天气会商。

  第二场天气会商在10点,是宁波市气象台组织的市县区天气会商。作为首席,李云需要制作当天的天气预报PPT,准备PPT的过程就是预报思路和结论的确立过程,通常要花费一个半小时时间,对每个气象数据都要再三确认。

  这样的天气会商一天起码三场,下午还有一场省市之间的会商。如果碰上特殊天气,会商就更频繁了。“这种天气会商就好像‘专家会诊’,把天气当做病号,而我们就是医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果有疑难杂症,大家一起商量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准确率。比如碰上台风,这个气象预报大厅起码有二三十号人。”李云的比喻很形象。

  看气象实况“乌龙”了一回

  一个气象数据就要比对几十张图

  天气预报到底是如何出炉的?这应该是我这次体验想要解开的最大疑问。

  屏幕上,都是一些高空天气图、地面天气图、卫星云图等实时更新的监测资料分析图。虽然跑气象线已经有一年多了,但这些五颜六色、画着直线或曲线的图片看起来还是让我眼花缭乱。

  气象预报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各种气象数据打交道,反复比对,分析现有的天气状况,并判断未来天气的发展趋势。现在天气预报是以计算机数值预报模式为基础,但还需要对数值预报进行解释应用,这就需要发挥预报员的经验和知识。

  光看数值预报就是一件头疼的事,屏幕上显示有欧洲、美国、日本以及我国自己的大量数值预报产品,但到底参照哪个数值,我就完全蒙圈了。

  “是不是欧洲中心的数值相对准确一些?光看这个可以吗?”

  “那可不行,各个数值都需要参照对比,关键还要看整个环流形势。这些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实战经验,用经验对数值进行修正。”

  正说着,李云给我出了道题:“你看看,今天宁波的雨势怎么样?”

  我打开实况图,基本上还能看出个大概。“各个站大多在10mm—20mm,差不多就是中雨的级别吧。”但在一张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我猛然看到一块红色的强度比较强的回波。

  “这里红色一片,是不是会有强降水?”我一下子提高了音量,颇有些兴奋。

  “我来看看。”李云迅速打开了好几张不同仰角的反射率因子图,告诉了我一个失望的答案。“这并不是强降水,而是零度层亮带,是云中的冰晶和雪花在零度层附近发生表面融化使反射率增大的结果。实际上,雨并不大,你看它是圆环状的。”

  她笑着安慰我,天气预报就是数值预报+经验判断,可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有时候短短几十字的天气预报,背后却要投入大量的工作,需要分析比对几十张图。”

  顶着压力和老天“作对”

  喜怒哀乐都来自预测是否成真

  作为气象预报员,有没有错报或漏报的经历呢?

  “每次预报,都像是一次考试,丝毫不能马虎。很多人可能觉得天气预报不就是预测刮风下雨那点事儿,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天气预报可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李云和我说起几年前的一件事,虽然时隔多年,但依然印在心里。

  那年春天,刚好碰上低压大风。李云在天气预报中预测的是转风后西北风从8级增强到10级,结果当天西南风迅速转为北风,很快增强到10级,一艘从内河来的运沙船在海面上被风浪掀翻了。

  “低压大风发展很迅速,但是我没有把时间节点预报准确,造成了人民财产的损失。其实,我们每个预报员都尽心尽力,想把天气报得尽量准一些。但老天爷的脾气,有时候确实摸不准。比如台风带来的短时暴雨、强对流天气等,这些都很难预测精准。”说起这些,李云有些无奈。

  中午,跟着李云在食堂吃饭,几名预报员坐在一起聊的依旧是天气。“有一次接到一市民投诉,劈头盖脸就质问‘你们气象预报员是怎么预报的,一点都不准!’这样的电话,常常让预报员心情低落。”

  但也会有暖心的时候。在电梯里,刚好碰上李云的同事,她笑着说:“幸好这次听你的建议,我们的活动推迟,不然要淋成落汤鸡了。”

  很多时候,李云的喜怒哀乐都来自“预测是否成真”。“如果我报了有雨,但当天一直没下雨,我就吃不好、睡不香;如果报准了,即使被雨淋都很开心。”

  “天气预报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报准了是应该的,报不准,我们自己也挺难受的。”李云说,预报员能做的,就是顶住压力,和老天“作对”,摸准他的性子,争取把预报做得更准,这是每个气象预报员的心愿。

  通讯员虞南 记者薛曹盛文/摄

原标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天气预报如何出炉?记者体验了一把气象预报工作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12-10 07:02:00

  李云(右)和同事在电脑前查看各项气象数据

  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气象局局长问明天天气怎么样,十个预报员,八个举手表示要下雨。局长说,好,明天80%的可能性要下雨。

  气象预报员的职业,对普通市民来说,多少带有一些神秘感。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出炉的?气温和风力是如何预测的?台风的路径该如何判断?上周,我走进了宁波市气象台,体验了一回气象预报员的日常。

  每天最少三场天气会商

  把天气当做病号“专家会诊”

  一走进气象预报大厅,我的视线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大屏幕所吸引,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气象要素。气象预报员每天都要和天气图、雷达图、云图等各种气象数据打交道。

  李云是宁波市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从事这一行有14年了。当天刚好轮到她值班,需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次日早上8点,整整24个小时。碰到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基本上天天熬通宵,时时刻刻关注天气变化。

  原本以为,气象预报员的工作相对清闲,岂料这些预报员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光各类天气预报就要做20几项。李云说,市民在任何系统查询、收听、收看到的宁波天气,都是他们提供的基础观测预报数据,比如广播电台、电视、网站、手机天气软件等。

  我还没“入戏”,8点整,一天当中的第一场天气会商就开始了,气氛略有些紧张。这是中央气象台组织的全国会商,通过电视电话会议,每个省、市气象局都会参与,重点关注的是有重大天气过程发生的地区。我偷偷瞄了一眼,气象预报员们基本上都是一边忙手头的工作,一边听天气会商。

  第二场天气会商在10点,是宁波市气象台组织的市县区天气会商。作为首席,李云需要制作当天的天气预报PPT,准备PPT的过程就是预报思路和结论的确立过程,通常要花费一个半小时时间,对每个气象数据都要再三确认。

  这样的天气会商一天起码三场,下午还有一场省市之间的会商。如果碰上特殊天气,会商就更频繁了。“这种天气会商就好像‘专家会诊’,把天气当做病号,而我们就是医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果有疑难杂症,大家一起商量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准确率。比如碰上台风,这个气象预报大厅起码有二三十号人。”李云的比喻很形象。

  看气象实况“乌龙”了一回

  一个气象数据就要比对几十张图

  天气预报到底是如何出炉的?这应该是我这次体验想要解开的最大疑问。

  屏幕上,都是一些高空天气图、地面天气图、卫星云图等实时更新的监测资料分析图。虽然跑气象线已经有一年多了,但这些五颜六色、画着直线或曲线的图片看起来还是让我眼花缭乱。

  气象预报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各种气象数据打交道,反复比对,分析现有的天气状况,并判断未来天气的发展趋势。现在天气预报是以计算机数值预报模式为基础,但还需要对数值预报进行解释应用,这就需要发挥预报员的经验和知识。

  光看数值预报就是一件头疼的事,屏幕上显示有欧洲、美国、日本以及我国自己的大量数值预报产品,但到底参照哪个数值,我就完全蒙圈了。

  “是不是欧洲中心的数值相对准确一些?光看这个可以吗?”

  “那可不行,各个数值都需要参照对比,关键还要看整个环流形势。这些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实战经验,用经验对数值进行修正。”

  正说着,李云给我出了道题:“你看看,今天宁波的雨势怎么样?”

  我打开实况图,基本上还能看出个大概。“各个站大多在10mm—20mm,差不多就是中雨的级别吧。”但在一张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我猛然看到一块红色的强度比较强的回波。

  “这里红色一片,是不是会有强降水?”我一下子提高了音量,颇有些兴奋。

  “我来看看。”李云迅速打开了好几张不同仰角的反射率因子图,告诉了我一个失望的答案。“这并不是强降水,而是零度层亮带,是云中的冰晶和雪花在零度层附近发生表面融化使反射率增大的结果。实际上,雨并不大,你看它是圆环状的。”

  她笑着安慰我,天气预报就是数值预报+经验判断,可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有时候短短几十字的天气预报,背后却要投入大量的工作,需要分析比对几十张图。”

  顶着压力和老天“作对”

  喜怒哀乐都来自预测是否成真

  作为气象预报员,有没有错报或漏报的经历呢?

  “每次预报,都像是一次考试,丝毫不能马虎。很多人可能觉得天气预报不就是预测刮风下雨那点事儿,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天气预报可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李云和我说起几年前的一件事,虽然时隔多年,但依然印在心里。

  那年春天,刚好碰上低压大风。李云在天气预报中预测的是转风后西北风从8级增强到10级,结果当天西南风迅速转为北风,很快增强到10级,一艘从内河来的运沙船在海面上被风浪掀翻了。

  “低压大风发展很迅速,但是我没有把时间节点预报准确,造成了人民财产的损失。其实,我们每个预报员都尽心尽力,想把天气报得尽量准一些。但老天爷的脾气,有时候确实摸不准。比如台风带来的短时暴雨、强对流天气等,这些都很难预测精准。”说起这些,李云有些无奈。

  中午,跟着李云在食堂吃饭,几名预报员坐在一起聊的依旧是天气。“有一次接到一市民投诉,劈头盖脸就质问‘你们气象预报员是怎么预报的,一点都不准!’这样的电话,常常让预报员心情低落。”

  但也会有暖心的时候。在电梯里,刚好碰上李云的同事,她笑着说:“幸好这次听你的建议,我们的活动推迟,不然要淋成落汤鸡了。”

  很多时候,李云的喜怒哀乐都来自“预测是否成真”。“如果我报了有雨,但当天一直没下雨,我就吃不好、睡不香;如果报准了,即使被雨淋都很开心。”

  “天气预报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报准了是应该的,报不准,我们自己也挺难受的。”李云说,预报员能做的,就是顶住压力,和老天“作对”,摸准他的性子,争取把预报做得更准,这是每个气象预报员的心愿。

  通讯员虞南 记者薛曹盛文/摄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