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的这些老厂房里 曾走出多个全国第一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1-05 06:42: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创意1956园区的前身就是宁波变压器厂资料图片

宁波变压器厂遗址资料图片

  “和丰纱厂锭子响,太丰面粉灰烬扬,永耀发电灯笼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烟囱可怜相。”这首民谣,或许让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宁波人深有感触。三支半烟囱,说的就是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永耀电力公司,而那半支烟囱,还有个典故,就是通利源榨油厂因季节性生产,只有半支烟囱冒烟。它们曾是宁波现代化工业起源地,见证了宁波工业百年的兴衰史。

  最近几天,记者经过多方联系,终于寻觅到两位一辈子都与宁波工业、工厂、厂房打交道的老人,在他们眼中,宁波曾经那些老旧工业遗存就是甬城工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着峥嵘岁月里,那些抹不去的儿时记忆……

  讲述人:何维坤(89岁)

  宁波市轻工业局退休干部

  万信纱厂从欧洲引进生产线

  何维坤老人解放后从上海回到宁波,先后在宁波数个工厂工作过,见证了宁波轻工业工厂的兴衰历程。

  “除了老宁波人都知道的‘三支半烟囱’,在很长一段时间,宁波轻工业系统下属的工厂主要是‘2+4’模式。这个‘2’是指和丰纱厂与万信纱厂,和丰纱厂旧址就是现在的和丰创意广场,中间保留的那栋小洋楼就是曾经厂房的办公楼。至于万信纱厂,名气就小了一些。”何维坤说,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大多未曾听说,“当年的万信纱厂位于七塔寺附近,改革开放前规模并不大,职工人数也并不多,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瑞士和意大利引进了生产线,最繁荣时期,有职工3000多人。”何维坤说,当年的三千人规模可以说是相当庞大的。除了两家规模很大的纱厂,还有四家规模相对小一些的布厂,分别是恒丰布厂、大昌布厂、人丰布厂以及延安布厂。根据何维坤回忆,在1958年全国大办工业的背景下,宁波各大布厂开始招收女工,恒丰布厂也扩充了人手,人数最多的时候达2000余人。

  “恒丰布厂位于现南塘老街一带,是当时全市为数不多能够印制染色布匹的企业。当时工厂内主要有两个车间,一是织印白坯布,用于出口国外,换取外汇,另一则是制造染色布匹供国内使用。当时为了达到产量最大化,工厂采取人歇机器不歇的‘三班倒’工作制度,可以说布厂女工是一份非常辛苦的职业。”在何维坤的印象中,除了这六家工厂外,另外如鞋厂、线厂,甚至是卷烟厂都一度隶属于轻工业系统,加起来数量超过三十家。

  在何维坤老人看来,这些工厂代表宁波工业的缩影。对于这些工业遗存的消失,老人在惋惜之余又讲了另外一段往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和丰纱厂的对面,仅一街之隔还有一家浙东针织厂,这家工厂我也曾工作过,只可惜,厂舍原址已经全无,成了一座加油站。”对于这些影响了数代宁波人的工厂被历史大潮所彻底吞没,老人在无奈的同时也有不少惋惜之情。

  文史专家周东旭对于这些曾经的工业厂房做过全面解析:“截至1998年,宁波市纺织行业进行大规模重组,40多家市属国有纺织企业重新洗牌,创立了宁波维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大工厂先后并入其内。在长达百余年的跨度内,这些企业经历了抗战烽火,坚持到了全国解放,其间有的工厂关门歇业数年,有的则因为股权纠纷而经营不善,但这些挫折都没能使工厂垮掉,困难重重它们都挺了过来。这些工厂的存在就是鲜活的历史见证,或许在互联网大潮的席卷下,它们已经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继续站立,但应该要留下它们的印记,把宁波老旧工业遗存重新规划利用,哪怕只留下一栋建筑,留下一座纪念碑,这些都是我们这代宁波人应该做的。”

  讲述人:刘昌伦(80岁)

  宁波市机械局退休干部

  宁波数家制造工厂靠质量取胜

  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解放后,宁波的制造型机械类的工厂纷纷出现,为了解这些工厂的过往,记者辗转找到了曾在市机械局工作过几十年的退休干部刘昌伦。“从最初的重工业局到后来的机械工业局,我先后在这个领域工作了整整四十个年头。”说起当年那些工厂,刘老先生率先抛出两个厂名:宁波动力机厂和宁波变压器厂。这两家工厂当时是全市仅有的两家省属企业,在企业规模和地位上都要超出其他厂子一截。

  “提及宁波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宁波动力机厂就是最好的代表。”据刘昌伦描述,宁波动力机厂的前身是宁波铁工厂,是由民国时期的一些小厂合并而来,在这些小厂中名气最大的则是建于1900年的顺记铁工厂。大概是1957—1958年,改名为国营宁波动力机厂。起初厂子生产农用柴油机,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年代,宁波农村稻田打水的水泵大多数由动力机厂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动力机厂也跟随时代脚步,开始生产大马力的船用柴油机。直到1994年,升级成为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厂房也从市区搬迁到了洪塘洪兴路。如今,动力机厂仍然屹力不倒,堪称是宁波工业史上一个传奇。

  至于宁波变压器厂,位于庄桥街道的创意1956园区就是厂房原址。“宁波变压器厂有一个很光荣的记录,由于产品质量很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甚至首都机场都采购和使用宁波变压器厂生产的变压器。要知道,全国生产变压器的企业那么多,为何独独青睐宁波的产品?原因是宁波变压器厂的产品质量超过其他厂家,因而受到首都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刘昌伦说,产品好,质量全国领先,一直是宁波制造型企业生存的有力保障。

  刘昌伦又列举了数家曾经颇有名气的工厂,原址位于江北来福士广场的拖拉机厂、财富中心附近的宁波造船厂、新芝8号隔壁的方向机厂,海曙欧尚超市边上的玻璃厂等等。在刘昌伦看来,最能体现宁波制造企业不畏艰难,以质量占领市场的典型则是宁波水表厂。“1958年宁波综合仪表厂成立,这就是宁波水表厂的前身。它一度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1964年综合仪表厂获得国家经委的拨款投资36万元,成为中国首家专业生产水表的企业,并正式更名为宁波水表厂。此后,水表厂由最初的200人发展到千人大厂,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新高,并牢牢占据该行业的全国先锋地位。很长一段时间,销售额和质量都是全国第一。近些年,水表厂还时常获得国家级荣誉,堪称是行业翘楚。”从弱小到做大做强,从面临倒闭到领先全国,“质量”就是宁波制造工厂生存的最重要砝码。

  “希望能够保留和改建一些曾经的工业遗存,只为不忘记那段曾经热烈的工业大时代。”刘昌伦老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道。

  记者朱立奇

原标题:宁波老厂房里 曾走出多个全国第一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的这些老厂房里 曾走出多个全国第一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1-05 06:42:00

创意1956园区的前身就是宁波变压器厂资料图片

宁波变压器厂遗址资料图片

  “和丰纱厂锭子响,太丰面粉灰烬扬,永耀发电灯笼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烟囱可怜相。”这首民谣,或许让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宁波人深有感触。三支半烟囱,说的就是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永耀电力公司,而那半支烟囱,还有个典故,就是通利源榨油厂因季节性生产,只有半支烟囱冒烟。它们曾是宁波现代化工业起源地,见证了宁波工业百年的兴衰史。

  最近几天,记者经过多方联系,终于寻觅到两位一辈子都与宁波工业、工厂、厂房打交道的老人,在他们眼中,宁波曾经那些老旧工业遗存就是甬城工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着峥嵘岁月里,那些抹不去的儿时记忆……

  讲述人:何维坤(89岁)

  宁波市轻工业局退休干部

  万信纱厂从欧洲引进生产线

  何维坤老人解放后从上海回到宁波,先后在宁波数个工厂工作过,见证了宁波轻工业工厂的兴衰历程。

  “除了老宁波人都知道的‘三支半烟囱’,在很长一段时间,宁波轻工业系统下属的工厂主要是‘2+4’模式。这个‘2’是指和丰纱厂与万信纱厂,和丰纱厂旧址就是现在的和丰创意广场,中间保留的那栋小洋楼就是曾经厂房的办公楼。至于万信纱厂,名气就小了一些。”何维坤说,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大多未曾听说,“当年的万信纱厂位于七塔寺附近,改革开放前规模并不大,职工人数也并不多,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瑞士和意大利引进了生产线,最繁荣时期,有职工3000多人。”何维坤说,当年的三千人规模可以说是相当庞大的。除了两家规模很大的纱厂,还有四家规模相对小一些的布厂,分别是恒丰布厂、大昌布厂、人丰布厂以及延安布厂。根据何维坤回忆,在1958年全国大办工业的背景下,宁波各大布厂开始招收女工,恒丰布厂也扩充了人手,人数最多的时候达2000余人。

  “恒丰布厂位于现南塘老街一带,是当时全市为数不多能够印制染色布匹的企业。当时工厂内主要有两个车间,一是织印白坯布,用于出口国外,换取外汇,另一则是制造染色布匹供国内使用。当时为了达到产量最大化,工厂采取人歇机器不歇的‘三班倒’工作制度,可以说布厂女工是一份非常辛苦的职业。”在何维坤的印象中,除了这六家工厂外,另外如鞋厂、线厂,甚至是卷烟厂都一度隶属于轻工业系统,加起来数量超过三十家。

  在何维坤老人看来,这些工厂代表宁波工业的缩影。对于这些工业遗存的消失,老人在惋惜之余又讲了另外一段往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和丰纱厂的对面,仅一街之隔还有一家浙东针织厂,这家工厂我也曾工作过,只可惜,厂舍原址已经全无,成了一座加油站。”对于这些影响了数代宁波人的工厂被历史大潮所彻底吞没,老人在无奈的同时也有不少惋惜之情。

  文史专家周东旭对于这些曾经的工业厂房做过全面解析:“截至1998年,宁波市纺织行业进行大规模重组,40多家市属国有纺织企业重新洗牌,创立了宁波维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大工厂先后并入其内。在长达百余年的跨度内,这些企业经历了抗战烽火,坚持到了全国解放,其间有的工厂关门歇业数年,有的则因为股权纠纷而经营不善,但这些挫折都没能使工厂垮掉,困难重重它们都挺了过来。这些工厂的存在就是鲜活的历史见证,或许在互联网大潮的席卷下,它们已经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继续站立,但应该要留下它们的印记,把宁波老旧工业遗存重新规划利用,哪怕只留下一栋建筑,留下一座纪念碑,这些都是我们这代宁波人应该做的。”

  讲述人:刘昌伦(80岁)

  宁波市机械局退休干部

  宁波数家制造工厂靠质量取胜

  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解放后,宁波的制造型机械类的工厂纷纷出现,为了解这些工厂的过往,记者辗转找到了曾在市机械局工作过几十年的退休干部刘昌伦。“从最初的重工业局到后来的机械工业局,我先后在这个领域工作了整整四十个年头。”说起当年那些工厂,刘老先生率先抛出两个厂名:宁波动力机厂和宁波变压器厂。这两家工厂当时是全市仅有的两家省属企业,在企业规模和地位上都要超出其他厂子一截。

  “提及宁波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宁波动力机厂就是最好的代表。”据刘昌伦描述,宁波动力机厂的前身是宁波铁工厂,是由民国时期的一些小厂合并而来,在这些小厂中名气最大的则是建于1900年的顺记铁工厂。大概是1957—1958年,改名为国营宁波动力机厂。起初厂子生产农用柴油机,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年代,宁波农村稻田打水的水泵大多数由动力机厂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动力机厂也跟随时代脚步,开始生产大马力的船用柴油机。直到1994年,升级成为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厂房也从市区搬迁到了洪塘洪兴路。如今,动力机厂仍然屹力不倒,堪称是宁波工业史上一个传奇。

  至于宁波变压器厂,位于庄桥街道的创意1956园区就是厂房原址。“宁波变压器厂有一个很光荣的记录,由于产品质量很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甚至首都机场都采购和使用宁波变压器厂生产的变压器。要知道,全国生产变压器的企业那么多,为何独独青睐宁波的产品?原因是宁波变压器厂的产品质量超过其他厂家,因而受到首都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刘昌伦说,产品好,质量全国领先,一直是宁波制造型企业生存的有力保障。

  刘昌伦又列举了数家曾经颇有名气的工厂,原址位于江北来福士广场的拖拉机厂、财富中心附近的宁波造船厂、新芝8号隔壁的方向机厂,海曙欧尚超市边上的玻璃厂等等。在刘昌伦看来,最能体现宁波制造企业不畏艰难,以质量占领市场的典型则是宁波水表厂。“1958年宁波综合仪表厂成立,这就是宁波水表厂的前身。它一度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1964年综合仪表厂获得国家经委的拨款投资36万元,成为中国首家专业生产水表的企业,并正式更名为宁波水表厂。此后,水表厂由最初的200人发展到千人大厂,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新高,并牢牢占据该行业的全国先锋地位。很长一段时间,销售额和质量都是全国第一。近些年,水表厂还时常获得国家级荣誉,堪称是行业翘楚。”从弱小到做大做强,从面临倒闭到领先全国,“质量”就是宁波制造工厂生存的最重要砝码。

  “希望能够保留和改建一些曾经的工业遗存,只为不忘记那段曾经热烈的工业大时代。”刘昌伦老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道。

  记者朱立奇

原标题:宁波老厂房里 曾走出多个全国第一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