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不过,增加最多的是语文。这会对未来的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昨天,记者专门对此进行了采访。
语文新课标
教学不仅在课堂上,更多时间延伸到课外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到72篇
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并且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还有,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事实上,改变的不止这些。
记者在“课标”上看到,其中必修课程的学习任务群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另外,选择性必修课有9个任务群;选修课程9个任务群。
其中,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对于选择性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听老师们说
消息公布后,记者采访了高中老师,因为大家对语文课标的改革非常关注,所以都第一时间进行了阅读与研究。
宁波市名师、效实中学语文老师顾乐波:
新课标要求我们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血脉,用经典奠定自己的精神底色,增加文化自信,铸就一颗坚强的中国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来路,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时要求我们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诗文佳作,感受先辈们崇高的革命情怀,突破“小我”的局限,强健精神与体魄,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少年,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此外,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使语文学习回归综合、实践的本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更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听讲。以后学生更多参与体验而不是埋头“刷题”,更多的整本书阅读而不是碎片化阅读,更多的细水长流、潜心涵泳而不是简单应试。
参与了课标审读的宁波市名师、语文教研员禇树荣:
变化最大的是,安排了18个任务群作为普高语文课程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这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指导作用。
比如说,老师除了单篇教学以外,还要学习专题教学,学生除了学习教材之外,还要有大量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活动。
宁波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克刚:
背诵的篇目增加,是一种挑战,建议做3年整体规划,可以化整为零,利用早自习相对固定的时间来共同学习和背诵默写。
从课程标准看,未来教与学的形式,不仅在课堂上,更多时间延伸到课外;各个任务群的落实,应该是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课堂更多是方法指导和成果呈现,而不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老师更多时候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导演角色,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也可以来当导演。
记者章萍
原标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