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乡村振兴宁波实践|春晓三山巨变的奥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21 23:13: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宁网编前语】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报道我市“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生动实践,更好地对我市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行有指导意义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问题探讨,同时为了深化“走转改”活动,进一步引导新闻采访和报道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从今天开始推出“乡村振兴宁波实践”大型系列报道。

  报网将派出10路记者,每路由2到3名记者组成报道小组,深入全市10个区县(市)的平原、山区、海岛、近郊等不同类型的乡村蹲点3至5天,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集中座谈、收集数据等方式,全面了解农村人口、土地、产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村民收入、党建和基层治理、村民诉求等全面情况。

  要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农村是短板,农民增收是难点。系列报道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主线,深入解剖热点难点问题。除蹲点手记外,调查报告以蹲点村为案例,总结提炼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刊发在每周三行走基层周刊乡村发现版面。深度报道从全市的视角着眼,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市近郊型农村发展之路如何走,现代农业发展如何破题,城乡如何加快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如何探索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养,基层治理如何创新,乡风文明怎么建设,如何实现农村均衡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陆续刊登在宁波日报深度版面。

  记者 何英杰 张建平 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顾霄扬

  正月初五,细雨蒙蒙。屋舍俨然,阡陌纵横,依山傍水的三山村显得格外美丽。整洁有序,乡风和美,为该村平添了温暖底色。

  入村向左,是三山村最热闹的地方。潺潺溪流穿村而过,商铺沿水而立。“古树、深井、老街,小桥、流水、商家”的和谐景象跃然眼前。副食店老板柯令金过年不打烊,热情地向外地客人推介:“溪边走走交关惬意!三山村大变样了,这多亏了美丽乡村建设。”

  原来,为了发展经营,三山村溪坑曾铺满盖板,上面停满了车、摆满了摊,乡村美景竟被掩藏了整整20年。

  三山地处北仑春晓南端,靠山临海,由球山、双狮、凤山、堰潭、合宅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7000余人,村民多以种花木为生。“15年前,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这穷山岙来。”三山村党总支书记叶云良感慨,在太河路和隧道打通之前,去城里要翻越三座岭,走上百里路。久而久之,三山形成了自己的小集镇,主要集中在合宅。

三山

  2015年,春晓街道在三山村启动老街改造,还请来建筑设计师助阵。办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堰潭至合宅段的溪坑盖板掀掉,还水乡原貌。这遭到了八成村民反对,经营户反对尤为激烈。

  民意调查时,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柯久仁第一个站出来签了同意书,并和其他党员一起,挨家挨户登门做工作。村民思想工作做通了,改造过程又是一波三折。光是溪坑护栏改造,就讨论了数十次。村民不理解,质疑为何要用旧瓦片;因经营受到直接影响,商户反对声音最大。

  乡村改造,究竟要改成什么样?宁波大学建筑系主任陆海教授、从春晓走出去的海归新锐设计师王灏早在2012年就参与了三山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不断实地走访,探讨各种方案,最后把风格定位为新中式民居。陆海说:“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我们试图恢复农村的原生态。理想的村庄,应该有优美的环境,有老底子的文化,也有现代化的生活。”

双狮古道

  溪坑整治方案融入了设计师不少巧思:收集老房子的废瓦,发动村里能工巧匠砌两岸护栏,造型各具特色;搬来竹林的竹子,打造小憩用的凉亭;沿线还设计了几个河埠头,方便村民用水、亲水。

  “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规划则发挥引领作用。蓝图在手,乡村建设便有章可循。”春晓街道办事处分管城建工作的副主任虞哲华参与三山片区改造已有7年时间,经验丰富。在立面整治过程中,三山村摒弃了统一刷白的老办法,保留了每幢房子的“肌理”。虞哲华说:“乡村建设不应该千村一面,你看,我们的房子是有生命力的!”

  地处中心地段的三山农村综合体也进行科学规划整合,涵盖公交站、菜市场、停车场、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白改黑、三线下地、立面改造等美化工程。

  短短几年时间,三山村从“脏乱差”的破旧面貌,蜕变成了美丽集镇的新标杆,昔日人来人往的三山经济文化中心全面复苏。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得好!花木行业回暖很明显。”三山种花能手、北仑巾帼园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路英正月初三就开工了,她对未来充满期望:“美丽乡村建设间接带动了产业发展。这不,以前迁到城里的人现在都想着回老家了,这几年回村造房子的,每年都有五六十户呢!”

  “青藤绿叶瓜架,春笋绿竹繁花。石砖灰瓦雕花,春晓风景如画。”三山巨变,请回了游子向往的美丽乡愁,绘出的是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原标题: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乡村振兴宁波实践|春晓三山巨变的奥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21 23:13:00

   【宁网编前语】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报道我市“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生动实践,更好地对我市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行有指导意义的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问题探讨,同时为了深化“走转改”活动,进一步引导新闻采访和报道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从今天开始推出“乡村振兴宁波实践”大型系列报道。

  报网将派出10路记者,每路由2到3名记者组成报道小组,深入全市10个区县(市)的平原、山区、海岛、近郊等不同类型的乡村蹲点3至5天,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集中座谈、收集数据等方式,全面了解农村人口、土地、产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村民收入、党建和基层治理、村民诉求等全面情况。

  要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农村是短板,农民增收是难点。系列报道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主线,深入解剖热点难点问题。除蹲点手记外,调查报告以蹲点村为案例,总结提炼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刊发在每周三行走基层周刊乡村发现版面。深度报道从全市的视角着眼,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市近郊型农村发展之路如何走,现代农业发展如何破题,城乡如何加快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如何探索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养,基层治理如何创新,乡风文明怎么建设,如何实现农村均衡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陆续刊登在宁波日报深度版面。

  记者 何英杰 张建平 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顾霄扬

  正月初五,细雨蒙蒙。屋舍俨然,阡陌纵横,依山傍水的三山村显得格外美丽。整洁有序,乡风和美,为该村平添了温暖底色。

  入村向左,是三山村最热闹的地方。潺潺溪流穿村而过,商铺沿水而立。“古树、深井、老街,小桥、流水、商家”的和谐景象跃然眼前。副食店老板柯令金过年不打烊,热情地向外地客人推介:“溪边走走交关惬意!三山村大变样了,这多亏了美丽乡村建设。”

  原来,为了发展经营,三山村溪坑曾铺满盖板,上面停满了车、摆满了摊,乡村美景竟被掩藏了整整20年。

  三山地处北仑春晓南端,靠山临海,由球山、双狮、凤山、堰潭、合宅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7000余人,村民多以种花木为生。“15年前,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这穷山岙来。”三山村党总支书记叶云良感慨,在太河路和隧道打通之前,去城里要翻越三座岭,走上百里路。久而久之,三山形成了自己的小集镇,主要集中在合宅。

三山

  2015年,春晓街道在三山村启动老街改造,还请来建筑设计师助阵。办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堰潭至合宅段的溪坑盖板掀掉,还水乡原貌。这遭到了八成村民反对,经营户反对尤为激烈。

  民意调查时,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柯久仁第一个站出来签了同意书,并和其他党员一起,挨家挨户登门做工作。村民思想工作做通了,改造过程又是一波三折。光是溪坑护栏改造,就讨论了数十次。村民不理解,质疑为何要用旧瓦片;因经营受到直接影响,商户反对声音最大。

  乡村改造,究竟要改成什么样?宁波大学建筑系主任陆海教授、从春晓走出去的海归新锐设计师王灏早在2012年就参与了三山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不断实地走访,探讨各种方案,最后把风格定位为新中式民居。陆海说:“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我们试图恢复农村的原生态。理想的村庄,应该有优美的环境,有老底子的文化,也有现代化的生活。”

双狮古道

  溪坑整治方案融入了设计师不少巧思:收集老房子的废瓦,发动村里能工巧匠砌两岸护栏,造型各具特色;搬来竹林的竹子,打造小憩用的凉亭;沿线还设计了几个河埠头,方便村民用水、亲水。

  “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规划则发挥引领作用。蓝图在手,乡村建设便有章可循。”春晓街道办事处分管城建工作的副主任虞哲华参与三山片区改造已有7年时间,经验丰富。在立面整治过程中,三山村摒弃了统一刷白的老办法,保留了每幢房子的“肌理”。虞哲华说:“乡村建设不应该千村一面,你看,我们的房子是有生命力的!”

  地处中心地段的三山农村综合体也进行科学规划整合,涵盖公交站、菜市场、停车场、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白改黑、三线下地、立面改造等美化工程。

  短短几年时间,三山村从“脏乱差”的破旧面貌,蜕变成了美丽集镇的新标杆,昔日人来人往的三山经济文化中心全面复苏。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得好!花木行业回暖很明显。”三山种花能手、北仑巾帼园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路英正月初三就开工了,她对未来充满期望:“美丽乡村建设间接带动了产业发展。这不,以前迁到城里的人现在都想着回老家了,这几年回村造房子的,每年都有五六十户呢!”

  “青藤绿叶瓜架,春笋绿竹繁花。石砖灰瓦雕花,春晓风景如画。”三山巨变,请回了游子向往的美丽乡愁,绘出的是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