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离了盐不行,但盐多了更不是好事。大量研究证实,盐摄入过多可能催生、加重多种疾病,甚至引发急重症危及生命。
本周是第11个世界减盐周。生活中,除了明明白白的盐,其实还有许多“隐形”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健康。如何科学减盐?如何揪出“隐形”盐?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
高盐饮食影响的远不止血压
不少老宁波自诩“咸骆驼”,菜合不合口味,主要看够不够咸、下不下饭,餐桌上更是常年离不开各种高盐分的腌制品。然而,长期重口味是很伤身的。
宁波市疾控中心慢病防制所所长李辉透露,我市15至74岁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9%,其中登记在册、纳入监管的有82万人,另外还有80多万名患者没有得到正规诊断和干预。这一严峻现实与人们普遍盐摄入量超标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日均盐摄入量为5克,但前几年国家做过调查,国民实际日均盐摄入量接近10克。在我市,一些爱吃腌制品的老年人实际盐摄入量可能更高。”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廉姜芳表示,黄种人盐敏感型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白种人,这也意味着黄种人通过限盐,辅助降压的效果相对会更好一些。少吃盐由此成为防治高血压的绿色疗法之一。
除了高血压,还有多种疾病也与盐相关。该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虞伟明表示,虽然对于高盐饮食引发胃癌的观点医学界尚存在争议,但有充分证据表明,高盐饮食会刺激、损伤胃黏膜,导致糜烂、溃疡,成为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温床。
盐还可致骨质疏松,这是因为盐摄入较多时,尿钙排出也较多,骨钙流失会加剧。这也是许多妇科医生建议更年期女性尤其要少吃盐的原因。
盐的“罪”还包括: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加重哮喘,引起呼吸道炎症;加重糖尿病,导致血糖波动;引起身体浮肿,皮肤粗糙长斑点等。
减盐,厨房里需要一个小盐勺
一天5克盐到底有多少?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主管营养师李娜表示,5克盐也就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她建议市民学会量化用盐,厨房里备个小盐勺,一平勺就是1克,这样炒菜时心里就有数了。
如何减盐,李娜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改变烹饪方式,用清蒸、水煮来代替红烧、油焖;尝试用番茄酱、柠檬汁、香料等调味品来代替一部分盐;把撒盐放在烹饪的最后一步,比如热菜起锅前撒一点盐,凉菜拌得差不多了再放盐,这样盐不至于被大量吸收到菜里;汤汤水水看似清淡,实际含盐较多,最好少喝。
减盐还应该摒弃一些所谓的烹饪技巧。“有人煮饭要加一小撮盐,认为这样能让饭更香。还有人煮甜粥也会加一小撮盐,认为盐能更好地带出甜味。且不说大部分人的味蕾可能没那么敏锐,不足以发现那一点点的香甜,就算可以,但这里加点盐、那里加点盐,一天下来摄入了许多不必要的盐,也是不明智的做法。”李娜说。
至于“咸骆驼”们,减盐要慢慢来。长期高盐饮食会让味蕾变得迟钝,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一下子把盐量减半或只留零头,就会觉得吃东西没有味道,难以坚持下去。虞伟明医生透露,自己5年前就是“咸骆驼”,后来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把盐摄入量减下来,“现在我发现,食物的原味才是最美味,盐只是点缀,不能唱主角。”
日常饮食中还有许多“隐形”盐
白花花的瓶装盐、袋装盐用量相对好控制,但日常饮食中还有许多“隐形”盐,让人防不胜防。李惠利医院资深营养师李冬表示,很多人盐摄入量高而不自知,就是不懂分辨这些“隐形”盐。
比如,一些人在炒菜时,放盐固然节制,但放起味精、酱油来就大手笔了。殊不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一克味精的钠含量相当于半克盐,而5毫升酱油里就含有1克盐。此外,辣酱、菌菇酱、海鲜酱等调味酱里,盐含量也颇为吓人。
又比如,面包、饼干、蛋糕、薯片等糕点类食品,无论何种口味,一样含有大量的盐。“人们总认为,咸食含盐、甜食含糖,事实上甜食既含糖又含盐,而且盐不会比咸食少到哪里去。”李冬说。
果脯、坚果(原味除外)、精加工的肉干中,盐作为抑菌提味的重要成分,会被大量添加。一根100克的香肠就含有4克盐,两根下肚是分分钟的事,但一天的盐摄入量就大大超标了。
罐头类、腌制类食品大多在高盐之列,比如宁波人最喜欢的“三臭”,大家最好还是少买少做少吃,更多地选择天然、新鲜食材。
人们拿到包装食品,通过察看上面的营养成分表,可以揪出大部分“隐形”盐。李冬提醒,营养成分表中盐的具体含量一般不会明示,但钠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标示项目,1克盐约含400毫克钠,如果一袋100克的肉干标明含钠2000毫克,那么大家就该清楚,吃完这一小袋肉干,今天盐的“额度”就用完了。
李冬建议,大家要掌握钠和盐之间的换算规律,同时养成看食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习惯,“结合日常烹饪用盐,得出相对准确的日均盐摄入量,才具有参考价值。”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 通讯员徐晨燕 叶飘
原标题:日常饮食中的“隐形”盐你知道吗?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