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做出第一套中山装的“红帮裁缝” 现在是这么做衣裳的…
稿源: 浙江新闻   2018-03-25 08:1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装,妆天下”。

  100多年前,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宁波人做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写下辉煌一页,造就了“红帮裁缝”这块金字招牌。

  三四十年前,宁波人创办了雅戈尔、杉杉等一批中国服装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续写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红帮”新篇。

  在服装行业备受产能过剩、成本高企、需求不足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红帮”现状如何?在浙江未来万亿级时尚产业格局中,“宁波装”如何挑起大梁?近日,记者来到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三成以上、也是全省纺织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的海曙区,走访了一批纺织服装龙头和中小企业。

  从“老红帮”到“新红帮” 创新精神重塑产业

  “哎,过完年上来工人都招不到,面料价格又涨了,服装这行当是越来越难做了……”做了12年服装出口加工的宁波商人王孟庆见到记者就诉苦。

  订单减少,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电商挤压利润空间……不少像王孟庆这样的服装企业主都面临着利润越来越薄的困境。

  宁波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6万余家,年产服装15亿件,产值1200多亿元。近年来,产业规模基本稳定,但有点“不温不火”,占全市工业比重明显下降。有人认为,纺织服装产业对宁波而言已成“夕阳产业”。

  “我不这么认为。纺织服装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在位于海曙区的雅戈尔集团总部,董事长李如成对记者如是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面就有服装业的机会。现在我全力在抓服装板块,要通过智能制造和营销变革,5年后再造一个雅戈尔。”李如成说。

  海曙区有关负责人也认为,纺织服装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不大,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也高于一般的制造业,关键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宁波纺织服装业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很好的产业基础,要靠创新来突破现在的瓶颈,内要提振企业家信心,外也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施策,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产业环境。

  “‘老红帮’是有创新精神的,曾创造了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的五个第一: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所西服工艺职业学校、第一本西服教材。”宁波市服装协会秘书长毛屹华说,“即使是今天,无论是雅戈尔的服装智能工厂、旦可韵的羊绒衫个性化定制,还是太平鸟的智慧门店、麦中林的IP营销等等,中国服装业的创新前沿常可看到以海曙企业为代表的‘新红帮’身影。不过,和杭州等地比起来,这几年‘宁波装’创新的势头有点不足。”

  宁波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已看到这个问题,时尚纺织服装产业已被列入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接下来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和“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的机遇,实现改造提升。

  在海曙区,全区规上制造业四分之一是纺织服装业,集聚了雅戈尔、杉杉、太平鸟、洛兹、狮丹努等多家知名服装企业,日前该区出台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年攻坚计划,要把这一富民就业的民生产业,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千亿元级时尚产业。

  从“一对一”到“新零售” 智慧服务赋能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自己定位为“服装品牌零售商”“服装品牌运营商”。

  这背后,实质上是发展理念、战略的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重心一直放在生产制造体系上,打造出堪称世界一流的成衣制造业,成为众多国际品牌的加工基地,但在品牌、服务等方面建树相对有限。

  经济新常态下,服装消费在升级,呈现品牌化、个性化等新特点,服装产业从成衣业向时装业转型就成为必然,由此带来对品牌、服务的新需求。

  “现在做衣服,更重要的是服务。”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说,只不过时代不同了,以前是裁缝“一对一”服务少数人,如今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新零售,可以为更广大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

  “当年涉足电商只是无奈之举。”张江平回忆,2008年派了20多名员工到网上开店清仓甩卖,谁知效果很好。第二年公司随即追加400万元投入,员工也增加到80多人……3年后,太平鸟最早成立了移动事业部。“电商让我们知道了消费者在哪里。现在我们一年能推近1万个款色,新款先网上预售,12至15天就能出货。线上拿到的数据又为线下实体店铺货提供了依据。”

  2017年“双11”,天猫有两家服装企业销售额超过8亿元,太平鸟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9月,在宣布联手天猫进行新零售战略合作后,太平鸟谋划运用天猫和阿里巴巴的海量数据,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4000多家线下门店,打造新零售智慧门店的样本,重新定义服务。“首家智慧门店,将在杭州开出。”张江平告诉记者。

  “我理解‘新零售’的核心就是服务,对雅戈尔来说就是智慧营销。”从宁波到深圳、北京、上海……最近几个月,67岁的李如成一直在忙着考察新店选址。“雅戈尔要投资百亿元重塑营销,这些新店将是支撑雅戈尔向智慧营销转型的基础。”李如成表示。

  按李如成的设想,雅戈尔的门店要打造成“O2O的体验中心、VIP的服务中心和时尚文化的传播中心”。“今后顾客可以通过手机APP的三维扫描功能采集尺寸数据,迅速反馈给智能工厂,实现在店里挑选、在线上下单和更优惠的价格。”

  从“做品牌”到“做平台” 融通发展再造生态

  海曙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100余家,90%以上是中小企业。海曙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如何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是要补齐的一块短板。

  坐落于海曙的创客157创业创新园,是由博洋控股集团2015年全资建设、运营的纺织服装创业平台,也是打造产业生态圈的一种尝试。目前入驻的纺织服装及相关企业有63家。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人才公寓房租减免、启动资金扶持、创业培训、种子资金等一条龙孵化服务。

  博洋控股集团董事长戎巨川认为,纺织服装时尚产业是创意产业,如何激活人的因素特别重要。近年来,博洋把决策权交给一线“听得见炮声的人”,赋予各品牌公司独立运营权。一个品牌做到一定规模后,就把其中最有潜力的品类独立出来继续孵化……通过这种方式,博洋陆续孵化出艾维、棉朵、唐狮、艾夫斯、果壳、德玛纳、涉趣等19个子品牌,去年集团销售额达168亿元。

  “办创业孵化园,就是要进一步敞开大门,整合社会的创业资源,推动博洋从品牌零售平台向创业平台转型,让更多年轻人创业成功。”戎巨川说,“157”开园3年不到,已成功孵化9个服装品牌,其中的7个年零售额已过亿元。

  80后张时通,2015年3月在博洋“鼓励内部孵化”的激励下接手还在亏损的德玛纳女装,在“157”大刀阔斧地开展线上经营,3个月就收回了投资。2016年10月,张时通和他的骨干团队获得了德玛纳20%的股权激励。2017年,德玛纳女装销售额逾4亿元。

  “157”的入园企业中,约1/3是“外来户”,1/3是博洋自己投资的内部孵化项目,还有1/3是博洋员工“跳槽”后独立创业的项目。

  “在海曙,博洋‘157’是一种方式,古林镇的嘉乐产业园是另一种方式。”海曙区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古林镇有1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眼下正在打造以嘉乐产业园为核心的智尚特色小镇,为中小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搭台”。

  “园区正搭建面辅料开发中心、设计中心、时尚发布中心等平台,以共享经济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通过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引进设计师集聚行业资源,帮助企业打通渠道。”嘉乐园区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翁文森介绍。

  “海曙在拥有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的同时,大量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同质化问题也比较严重。对政府来说,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互联网+’,着力培育一批服务业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联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是重点。”海曙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做出第一套中山装的“红帮裁缝” 现在是这么做衣裳的……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

做出第一套中山装的“红帮裁缝” 现在是这么做衣裳的…

稿源: 浙江新闻 2018-03-25 08:15:00

  “宁波装,妆天下”。

  100多年前,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宁波人做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写下辉煌一页,造就了“红帮裁缝”这块金字招牌。

  三四十年前,宁波人创办了雅戈尔、杉杉等一批中国服装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续写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红帮”新篇。

  在服装行业备受产能过剩、成本高企、需求不足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红帮”现状如何?在浙江未来万亿级时尚产业格局中,“宁波装”如何挑起大梁?近日,记者来到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三成以上、也是全省纺织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的海曙区,走访了一批纺织服装龙头和中小企业。

  从“老红帮”到“新红帮” 创新精神重塑产业

  “哎,过完年上来工人都招不到,面料价格又涨了,服装这行当是越来越难做了……”做了12年服装出口加工的宁波商人王孟庆见到记者就诉苦。

  订单减少,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电商挤压利润空间……不少像王孟庆这样的服装企业主都面临着利润越来越薄的困境。

  宁波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6万余家,年产服装15亿件,产值1200多亿元。近年来,产业规模基本稳定,但有点“不温不火”,占全市工业比重明显下降。有人认为,纺织服装产业对宁波而言已成“夕阳产业”。

  “我不这么认为。纺织服装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在位于海曙区的雅戈尔集团总部,董事长李如成对记者如是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面就有服装业的机会。现在我全力在抓服装板块,要通过智能制造和营销变革,5年后再造一个雅戈尔。”李如成说。

  海曙区有关负责人也认为,纺织服装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不大,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也高于一般的制造业,关键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宁波纺织服装业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很好的产业基础,要靠创新来突破现在的瓶颈,内要提振企业家信心,外也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施策,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产业环境。

  “‘老红帮’是有创新精神的,曾创造了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的五个第一: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所西服工艺职业学校、第一本西服教材。”宁波市服装协会秘书长毛屹华说,“即使是今天,无论是雅戈尔的服装智能工厂、旦可韵的羊绒衫个性化定制,还是太平鸟的智慧门店、麦中林的IP营销等等,中国服装业的创新前沿常可看到以海曙企业为代表的‘新红帮’身影。不过,和杭州等地比起来,这几年‘宁波装’创新的势头有点不足。”

  宁波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已看到这个问题,时尚纺织服装产业已被列入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接下来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和“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的机遇,实现改造提升。

  在海曙区,全区规上制造业四分之一是纺织服装业,集聚了雅戈尔、杉杉、太平鸟、洛兹、狮丹努等多家知名服装企业,日前该区出台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年攻坚计划,要把这一富民就业的民生产业,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千亿元级时尚产业。

  从“一对一”到“新零售” 智慧服务赋能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自己定位为“服装品牌零售商”“服装品牌运营商”。

  这背后,实质上是发展理念、战略的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重心一直放在生产制造体系上,打造出堪称世界一流的成衣制造业,成为众多国际品牌的加工基地,但在品牌、服务等方面建树相对有限。

  经济新常态下,服装消费在升级,呈现品牌化、个性化等新特点,服装产业从成衣业向时装业转型就成为必然,由此带来对品牌、服务的新需求。

  “现在做衣服,更重要的是服务。”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说,只不过时代不同了,以前是裁缝“一对一”服务少数人,如今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新零售,可以为更广大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

  “当年涉足电商只是无奈之举。”张江平回忆,2008年派了20多名员工到网上开店清仓甩卖,谁知效果很好。第二年公司随即追加400万元投入,员工也增加到80多人……3年后,太平鸟最早成立了移动事业部。“电商让我们知道了消费者在哪里。现在我们一年能推近1万个款色,新款先网上预售,12至15天就能出货。线上拿到的数据又为线下实体店铺货提供了依据。”

  2017年“双11”,天猫有两家服装企业销售额超过8亿元,太平鸟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9月,在宣布联手天猫进行新零售战略合作后,太平鸟谋划运用天猫和阿里巴巴的海量数据,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4000多家线下门店,打造新零售智慧门店的样本,重新定义服务。“首家智慧门店,将在杭州开出。”张江平告诉记者。

  “我理解‘新零售’的核心就是服务,对雅戈尔来说就是智慧营销。”从宁波到深圳、北京、上海……最近几个月,67岁的李如成一直在忙着考察新店选址。“雅戈尔要投资百亿元重塑营销,这些新店将是支撑雅戈尔向智慧营销转型的基础。”李如成表示。

  按李如成的设想,雅戈尔的门店要打造成“O2O的体验中心、VIP的服务中心和时尚文化的传播中心”。“今后顾客可以通过手机APP的三维扫描功能采集尺寸数据,迅速反馈给智能工厂,实现在店里挑选、在线上下单和更优惠的价格。”

  从“做品牌”到“做平台” 融通发展再造生态

  海曙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100余家,90%以上是中小企业。海曙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如何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是要补齐的一块短板。

  坐落于海曙的创客157创业创新园,是由博洋控股集团2015年全资建设、运营的纺织服装创业平台,也是打造产业生态圈的一种尝试。目前入驻的纺织服装及相关企业有63家。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人才公寓房租减免、启动资金扶持、创业培训、种子资金等一条龙孵化服务。

  博洋控股集团董事长戎巨川认为,纺织服装时尚产业是创意产业,如何激活人的因素特别重要。近年来,博洋把决策权交给一线“听得见炮声的人”,赋予各品牌公司独立运营权。一个品牌做到一定规模后,就把其中最有潜力的品类独立出来继续孵化……通过这种方式,博洋陆续孵化出艾维、棉朵、唐狮、艾夫斯、果壳、德玛纳、涉趣等19个子品牌,去年集团销售额达168亿元。

  “办创业孵化园,就是要进一步敞开大门,整合社会的创业资源,推动博洋从品牌零售平台向创业平台转型,让更多年轻人创业成功。”戎巨川说,“157”开园3年不到,已成功孵化9个服装品牌,其中的7个年零售额已过亿元。

  80后张时通,2015年3月在博洋“鼓励内部孵化”的激励下接手还在亏损的德玛纳女装,在“157”大刀阔斧地开展线上经营,3个月就收回了投资。2016年10月,张时通和他的骨干团队获得了德玛纳20%的股权激励。2017年,德玛纳女装销售额逾4亿元。

  “157”的入园企业中,约1/3是“外来户”,1/3是博洋自己投资的内部孵化项目,还有1/3是博洋员工“跳槽”后独立创业的项目。

  “在海曙,博洋‘157’是一种方式,古林镇的嘉乐产业园是另一种方式。”海曙区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古林镇有1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眼下正在打造以嘉乐产业园为核心的智尚特色小镇,为中小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搭台”。

  “园区正搭建面辅料开发中心、设计中心、时尚发布中心等平台,以共享经济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通过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引进设计师集聚行业资源,帮助企业打通渠道。”嘉乐园区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翁文森介绍。

  “海曙在拥有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的同时,大量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同质化问题也比较严重。对政府来说,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互联网+’,着力培育一批服务业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联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是重点。”海曙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做出第一套中山装的“红帮裁缝” 现在是这么做衣裳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