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位于宁海的十里红妆文化园正式亮相。这座耗费6年时间才完工的项目,以“红妆风情展”作为第一个展示项目。
在今天到访的嘉宾中,大部分都是“十里红妆”而来,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文化园的建筑本身而来,一座刚刚建成的项目为何会如此受人关注?答案是设计师。
“早就听说这个项目的设计师是王澍,真是想不到在宁海能看到他的作品,今天来看了一下真的是太赞了。下次还要再来好好欣赏过。”一位到访的宾客告诉记者。
时间回拨到2012年,当时完成宁波博物馆和五散房设计的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澍就表示,“希望十里红妆文化园成为我继宁波博物馆之后又一个重量级作品。”
这一等就是6年,今天,王澍在宁波的又一件作品终于揭开面纱。
回顾王澍的建筑生涯中,宁波无疑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我高质量的作品,差不多有一半在宁波。”
从宁波美术馆到宁波博物馆到五散房,王澍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了城市的地标。而位于宁海的十里红妆文化园毫无疑问将成为宁海的地标建筑。
几年前,十里红妆文化园还没亮相,网上流出的十里红妆文化园设计图就惊艳了众多网友。
“这个设计图有一种山水画的感觉,建成以后一定又是一件精品。”曾有网友这样说过。
上个月,王澍来到即将竣工的文化园。在进行项目“验收”期间,王澍表示,宁海十里红妆文化园是他创作理念的完美呈现,让他一直以来非常期待看到“成品”。
十里红妆文化园主体占地约34.65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主要由主题陈列区、动态表演区等六大功能区组成。
今天,记者走进这件十里红妆文化园,王澍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瓦爿墙”随处可见,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废弃的砖、瓦、石,以及竹席、木材,与现代的玻璃、钢搭配相得益彰。
此外,文化园内的水系设计更与宁海“人意山光、灵动山水”的意境契合,让文化园注入了生命的气息。
“为把该工程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精品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倾注了巨大心血,许多建造方法都是县内从未有过的尝试,在宁海建设领域中是史无前例的。”宁海县公建中心主任陈剑波告诉记者。
如屋面全部采用人字型无梁空心楼盖,墙面全部采用席纹钢筋砼剪力墙,这些建造中的新尝试,除了要确保定位准确,还考验着施工的水准。
(设计图)
一面面纹理独特的墙面在施工中,讲究施工模板拼接时席纹的纹路要连续,为克服这个困难,在席纹模板装贴前,先现场加拼接调整,并对每块模块进行排板编号后再安装,从而达到一次成型的效果。
放眼文化园建筑群,外观显露着天然的古韵之风,这要归功于所用材料和工艺都是“老底子”。
建筑的外墙采用假干砌石墙,包括古青砖瓦卵石墙、青石岩片墙、溪卵石乱花墙等;屋面采用青砖红瓦立砌屋面;室内吊顶采用铝编织网、竹编织网吊顶……这些浙东民间古法建造技艺对材料和工匠都有着高要求。
“特别是材料在市场上没有现货供应,只能四处寻找和零星收购。”县公建中心副主任王有爽表示,当时先在周边县市的旧城改造区域寻找老砖瓦,但成本高且数量少,采购队伍把目光放到农村散户中,甚至买下废弃房子拆除来收集砖瓦。
有了良材,还需有良匠,但工匠寻找也是一个难题。
古青砖瓦卵石墙在现代建筑中基本不采用,普通石匠根据石墙图案却无从下手。
寻找老匠人也成了施工的头等大事,施工方把目光瞄向60岁以上的老石匠,找到了宁海桑洲、双林和台州三门、天台及新昌境内的五批石匠来做样品。
最终,宁海双林的一批老石匠更能领会设计意图,所砌的石墙更有灵性,由此脱颖而出。
在传统材料和工艺的运用下,石墙和屋面施工一共耗时两年半时间,而诸如此类的施工“破难”事例不一而。
记者龚一鸣通讯员陈云松蒋攀
原标题:当王澍遇到十里红妆,6年倾力打造宁海文化新地标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