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晨,我突然发现自己怎么飘在了天花板下,四周全是光。我往下看,看到一张很小的床,一个很小的人在抽搐、扭动,那是我自己,但我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来。”杭州某大学中文系的李秋(化名)老师,曾在2009年罹患甲流,在生命接近凋零时,她产生了这样的体验。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就是学界一直在研究的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李秋痊愈后,说起这件事时,人们充满包容地对她笑着摇头说:“你们这些学文学的啊。”
其实,李秋不是唯一的。
最近,在浙江大学哲学系李恒威教授主持的一场讲座上,全世界濒死体验研究领域的先驱、荷兰心脏病外科医师Pim van Lommel博士分享了他的研究内容。Lommel博士收集了欧洲几百例“起死回生”的病例,并且从临床角度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试图给濒死体验现象一个科学解释。
心跳停止后,他看见了自己
Lommel博士对濒死体验现象的兴趣,源于1969年他在实习期间听到一些病人的描述。“因技术设备的缺失,当时许多病人有过濒死但后来恢复了意识的经历,这通常发生在心脏停搏4分钟后。”有一位病人告诉Lommel博士说:“当时,我看见光,听到音乐。”
而此前,Lommel博士从未听说过这种事,“那时我并不知道,这种体验在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文化中都有记载。”
1975年,乔治·里齐(George Ritchie)提出NDE一词,在他的著作中,清楚地描述了1943年他20岁时发生的一次濒死体验。当时里齐在部队感染了肺炎,医生宣布他的心跳和呼吸均停止。“我当时在病房外面游荡,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看到我。后来回到病房我才认出,病床上躺着的是自己,那是没有生命迹象的身体,已经盖上了白布。”
而当里齐的身体正要被送入太平间时,有人发现这具尸体的胸腔内还有搏动。军医给他打了一剂肾上腺素后,里齐开始呼吸,心脏开始跳动。
文化背景不同,濒死体验却相似
自读了里齐的书之后,Lommel博士陆续开始对他的心脏停搏的病人展开访问,“出乎意料的是,2年内,50%被抢救回来的病人向我讲述了他们的濒死体验。”
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就目前的医学观念来说,在心脏停搏、循环和呼吸停止期间,人不可能仍然存在意识体验。”
所以研究者把濒死体验定义为:当事人在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下,对其记忆印象的报告。
从1988年开始,Lommel博士开展了一项针对“荷兰10家医院的344名心脏骤停后但抢救回来的病人”进行的研究,其中有62位病人(18%)有过濒死体验。
根据他们的描述,濒死体验有这样一些特征:觉知到死亡(50%);积极情绪(56%);离体体验(24%);穿过隧道(31%);与“发光体”交流(23%);(盲人)观察到色彩(23%);观察到天体现象(29%);遇见已故的亲属(32%);人生回顾(13%);出现边界(8%)。
而李秋老师,尽管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但她在分享自己的濒死体验时,也出现了和Lommel博士的荷兰病人差不多的几个特征。更重要的是,她出现了离体现象。
那天早晨,突然,我发现自己怎么飘在了天花板下,非常轻盈,非常幸福,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健康。——积极情绪
四周全是光,我感到自己被整个宇宙接纳了。——与“发光体”交流
我往下看,看到一张很小的床上一个很小的人在抽搐、扭动,那是我自己。我看到她在咳嗽,但是无法听到她的咳嗽声,于是我努力用空中的自己咳嗽。每当我开始咳嗽时,我就落了下来,跟床上的我合一了。——离体体验。
“在美国约一千万人、中国约五千万人、欧洲超过两千万人,都有过类似特征的濒死体验。”Lommel博士得出结论,濒死体验的内容以及后来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在全球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代中存在相似性,大部分濒死体验出现在危急的医疗情况中,例如心脏停搏、昏迷、失血过多或溺水。
大脑不工作,意识仍存在
传统认为,记忆和意识是源于大脑的。但是,为什么人在深度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下,还会有意识甚至产生濒死体验呢?Lommel博士提出:“也许应该说大脑只是意识的承载体。这种意识,是独立于无生命的身体的。”
比如,濒死体验中看起来最离奇的部分——离体,它就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943年,当乔治·里齐被宣布死亡后出现了离体体验,他在部队医院的院子里看见了许多战友和医生;
2001年Lommel博士接收了一名44岁的突发心脏病患者,他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也没有了脉搏,处于深度昏迷的时候,也出现离体体验,他看到有一个医生替他取出假牙;
2009年的李秋,在病入膏肓时出现离体体验,她感觉飘出身体后,还看到厨房、客厅、远方的亲人,而这完全超出了她的病体所及的视线范围。
他们所报告的知觉情况和离体体验发生的确切时间,后来都由医生、护士和亲属所证实。
所以,离体体验不是幻觉,也不是妄想,也不是错觉。而对濒死体验的科学研究,将推动着我们迈向医学和神经生理学上相关观点的界限。
原标题:心脏停搏后他看到了躺在床上的自己 听科学家科普濒死体验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