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围观记者回乡过年那些事:天南地北寻年味 品到最后是团圆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02-10 08:18:00报料热线:81850000

  故事1:河南赶年集 赶的是集也是聚会

  春联、福字、红包都有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2月初,还没回河南老家,女儿唱起外婆教的这首童谣。女儿不懂,缠着妈妈问“什么是糖瓜粘”。对城里生城里养的女儿来说,故土的年味儿离得远了些。岁行腊末,趁着年前最后几日,我要带女儿感受北方的年节。

  赶一场年集,认识十多个叔伯阿姨

  我老家在河南东南部一个山城,这里是淮河的发源地,和湖北隔河相望。因被大别山脉环绕,相对闭塞。虽然这些年外出闯荡的年轻人多了,给家乡带来新风,年节里老讲究还在延续。比如一年三节礼(端午、中秋和春节)走亲访友的传统还在,腊月廿三用糖瓜粘祭奠灶神爷“上天言好事”的习俗没丢,超市啥都有但还要去露天集市赶大集的热闹也在。

  腊月廿九,年前最后一个集市,妈妈带着我和小女儿赶了趟年集。

  不同于超市里货品码放齐齐整整,集市是露天的,商家集中在路中间“背对背”摆摊,辟出左右两条路,赶集的人从两边过,一去一回逛个全场还不走“回头路”。

  集市不足一千米,妈妈从这头买到那头,用了一下午,不是要买的东西多,也不是集市人多挤拥不动,而是走一步停三回,见面都是熟人。买块羊肉和羊倌拉两句家常,都能认识个“山路十八弯”的亲戚,或是十多年前隔壁邻居二姨家的堂哥。

  谁家闺女还没嫁人,谁家又添了个大胖小子,谁又和谁对上了亲家成了一家亲……小地方的集市更像是集会,不仅交换物资,还交换信息,不少姻缘、不少生意萌芽于此。

  我跟着妈妈赶一场年集,认识了十多个叔伯阿姨,还有一个十多年前的邻家二哥,如今杀猪宰羊过日子,定要送妈妈半扇排骨,称从乡下收来的土猪味道好,推让十几个来回,定要妈妈收下。邻家二哥说他妈妈至今还念着当年邻里的关照,还要看看我妈妈。最后,妈妈被推出一米远,回过头来,从兜里掏出两百块钱,硬是扔了过去。

  土鸡土猪土菜,在老家管饱

  因为有大片农村,蔬菜禽肉大多是本地供应,这几年也有白色泡沫箱装的外地青瓜、西兰花和西红柿这些反季节蔬菜,妈妈买的不多。最爱买的还是那些摆在地上,堆得冒尖、带着泥巴烂叶子的本地菠菜、胡萝卜和刚从塘子里挖出来的黑色莲藕。

  妈妈说,大城市里花钱买不来的土鸡土猪土菜,在老家“管饱”。

  路边裹着大棉袄的老爷子守着一摊菠菜,妈妈拿眼一瞧说“这是咱本地菠菜”。

  叶上带齿、叶子不过一指长,一棵菠菜散开没超市里的肥大,短短窄窄的一小棵,妈妈顺势搬来小板凳,坐下开始收拾,黄叶子摘掉,泥巴敲敲,四岁小女儿也帮忙收拾菠菜,不管黄绿叶子,全都捋掉,只留中间一片,拿给外婆看,外婆说“不许糟蹋吃食”。

  一下午,连买带送,妈妈备齐了年货,小女儿跟着一起认识了不少老家亲戚,也感受到了老家人的热情,她收获了两个小哥哥送的弹球和小汽车,还有奶奶给的一大把奶糖和一捧爆米花,至于糖瓜粘,我也在这个集市上寻到了,用麦芽糖抽成长条裹上厚厚的芝麻,还有北方年节里少不了的麻叶、麻花和馓子。

  妈妈说,过去交通不便,走亲戚要穿山越岭,午饭没开席,要先吃一碗开水红糖泡的米花茶或馓子汤,现在条件好了,每年春节,妈妈还会备上些老底子的吃食,图的是个“热闹”。

  故事2:诸暨团圆果 圈紧的动作就像人的团圆

  对诸暨人来说,有了团圆果才叫过年。

  我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要问诸暨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在哪,有人说菜场,因为这里藏着最朴实无华的美味;有人说是大街小巷,因为一到过年就会到处张灯结彩;有人说庙会,因为这里有最热闹的表演和最欢乐的笑声。而我,却觉得诸暨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是每家每户包团圆果的时候。

  团圆果是团圆饭中必不可少的

  团圆果寓意“团团圆圆”,对诸暨人来说,团圆果是团圆饭中必不可少的。在我的记忆里,节前每家每户都会包,而且一包就包好多,能吃上一个月,时不时蒸一下当点心。因为每家每户都会包,都会拿来当点心,所以难免会被比较“谁家的馅做得好吃”。

  腊月廿八晚上8点,诸暨陶朱街道一户傅姓人家里,灯火明媚,笑声不断。一大家子正围着圆桌包团圆果,老的少的,站的坐的,就连五六岁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时常要等到年廿八才回家。过年,就是他们一家团聚的日子,而他们肯定会做这件事。

  团圆果分白果和青果,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而成。果里都有馅料,白果包咸馅,一般用猪肉、豆腐、冬笋、咸菜等炒制;青果包甜馅,一般用豆沙馅,青果有时候也做成雪团,即团成圆形后外面裹一层糯米。因为长得很像荸荠,所以又叫荸荠果,包好后放在锅里隔水蒸熟为止。

  圈紧团圆果如同游子回家团圆

  “来,我教你,看,先将一团捏成碗状,然后沿着边打褶,再一点点圈紧,直到顶部紧紧地团在一起。”85岁的老人一边讲解,一边给娃娃们示范。

  仔细盯着,发现这个过程真的很有意思,圈紧的过程,真的非常像过年时,一家人从四面八方往家赶,最后在家里团圆,共享天伦。

  不一会儿,之前包好的团圆果蒸熟了。大家纷纷停下来品尝。

  “真好吃!真好吃!真好吃!”孩子们夸张又真诚的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户人家,出嫁五年的外甥女,因为自己的妈妈不太会包,每年都会打电话给自己的舅舅舅妈,让家里留好一份,等她过完年拿回自己家里吃。

  她说:“过年的记忆,最有趣的是放鞭炮的瞬间,而让味蕾得到最大满足的就是吃上团圆果。”我与她一样,过年最想念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叫团圆果的点心。有了团圆果,才叫过年。

  故事3:吃上一口荆州鱼糕 满满都是家乡的味道

外孙女“围观”樊师傅做鱼糕

  我的家乡是湖北荆州。她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

  荆州的美食,是我们的第三张名片

  荆州拥有的两张靓丽的名片,让她与湖北的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第一张名片:“楚国故都、三国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在此建都411年,此后又有14位帝王定都于此,并走出了130多位宰相,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都”“宰相之城”。此外,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而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更是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第二张名片:“鱼米之乡、中国粮仓”。荆州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淡水产品、油菜籽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市州之首,被誉为“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

  虽然这两张名片已足够亮眼,但在不少荆州本地人看来,还有一张名片同样值得自豪——那就是荆州的美食。

  荆州有不少关于吃的歌曲,比如有一首《荆州点心总动员》:香喷喷的矮子饼、圆溜溜的米元子、脆香香的锅块、酸辣辣的凉粉、挑担子的顶顶糕、流传千年的九皇饼……光是听歌,就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荆州人还有这样一句自嘲的话:“荆州人会吃、更好吃。”更是形象地说明了荆州人对美食的喜爱。

  在他乡吃上一口,满满的家乡味道

  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一次美食盛宴。“荆州鱼糕”“皮条鳝鱼”“千张扣肉”“荷塘三宝”“油焖大虾”“腊蹄烘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要问起这些美食中,最能代表荆州特色的是哪一道菜,十有八九的荆州人都会首推“荆州鱼糕”。

  “荆州鱼糕”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鱼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足见“荆州鱼糕”的与众不同。

  樊师傅今年62岁,每年过年都会做鱼糕,除了自己家食用外,还会送些给亲戚朋友。樊师傅告诉记者,“荆州鱼糕”从选料到最终成品有不少讲究。首先是原料,要选新鲜的青鱼或草鱼,再配以略肥的猪肉。淀粉、鸡蛋、食盐则是辅料。

  制作时,先将鱼肉切片去刺,清洗去油后制成鱼糜,接着再将猪肉剁碎成肉泥,加入淀粉、食盐、蛋清,和鱼糜一起搅拌。

  这搅拌的过程,可是一功夫活,最终的鱼糕有没有弹性,筋不筋道,就全看这搅拌有没有用力。期间,会感觉鱼糜变干变重,不要停,加入少量清水,继续搅拌。那怎么看搅拌好了没有?可以取一碗清水,将搅拌的鱼糜捏成一个小圆子,放入水中,如果圆子浮上来了,就说明好了。

  等鱼糜搅拌好后,放入蒸锅,大火蒸30分钟左右,待鱼糕熟透后,将蛋黄均匀地涂抹在鱼糕表面,这样鱼糕才算最终做成。

  鱼糕可做主菜可做配菜,煲汤或是下火锅味道最佳。不少出外打工的,都会带上一大块,在他乡吃上一口,满满的家乡味道。

  故事4:新昌品米海茶 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蜜

石林宣冲泡了米海茶准备待客

  离宁波不远,有座浙东小城名叫新昌,虽然隶属于绍兴,但与宁波毗邻,不少新昌游子都来宁波生活扎根。新昌人石林宣在大年初一,早早起床,炒好当地的特色小吃——米海,等待女儿女婿上门。在等待期间,石林宣向记者分享了米海茶待客的故事,他说,米海茶就是新昌人的年味,更是在外漂泊的游子们的乡愁。

  大年三十炒米海 正月初一待客忙

  石林宣今年69岁,早已退休在家,女儿和女婿在宁波工作。每到正月初一,女儿女婿拜年时,他和老伴都会用米海茶招待。

  对于新昌人来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也是一个漫长而又愉悦的时期。“从农历腊月廿三到农历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都是过年,每一天都需要按照习俗置办年货。”石林宣和老伴前几年搬进了新房,但对老规矩从不马虎,尤其看重年三十这一天。

  在新昌,年三十又叫“落灯夜”。在这一天里,大家都要置办一些特色小吃,比如打肉冻,炸麦蟹。石林宣一边说,一边“指挥”老伴从厨房拿出了米海,“这一天,尤其不能忘了炒米海。”

  米海,其实就是一种糯米制品,当地人先把糯米胀饱,然后蒸至半熟,再碾扁晒干后,上锅用小火炒成松脆状态。要吃的时候,放入杯中或碗里,用糖水冲泡,就成了米海茶。

  新昌习俗中,正月初一是走亲访友的日子,只有这一天,才能享受到米海茶的味道。聊天中便有客到,石林宣不敢怠慢,从食品袋中抓出一把米海,用糖水冲泡后端到客人手中,这时,老伴还不忘往碗里加了一块金桔饼。“这意味着甜甜蜜蜜。”石林宣的老伴顺口加了一句祝词。

  原来的年味现在成了居家食品

  石林宣觉得新昌以往过年的习俗都是围绕着“精打细算”四个字而来的。

  “以前物资紧缺,只有快过年的时候,凭票买到一点点米海。因此,炒制米海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米海受潮发霉,浪费了配给。炒迟了,正月初一又无法待客失了体面。”石林宣告诉记者,因此大年三十就成了炒米海的规定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米香味道,馋死了一群小孩。”

  如今的新昌早已脱离了物资紧缺的时代了,石林宣品着米海茶望着窗外高楼大厦说,现在整个新昌发展很快,一转眼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前几年,老的104国道和鼓山是城内和城外的分界线,现在老104国道成了市区的一条主干道,鼓山也成了城区内的景观之一。”石林宣感叹,如今的日子犹如米海茶这般甜蜜,而以前只有正月能喝到米海茶,现在也成了随时能吃到的居家食品。

  “爸,妈,我们回来了。”说话间,女儿女婿踏入了家门,石林宣的老伴赶紧冲上米海茶端了上去,望着女儿女婿甜甜蜜蜜地喝着米海茶,石林宣绽放出了甜蜜的笑容。现代金报记者徐晨冰 高凯 章萍王冬晓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围观记者回乡过年那些事:天南地北寻年味 品到最后是团圆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02-10 08:18:00

  故事1:河南赶年集 赶的是集也是聚会

  春联、福字、红包都有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2月初,还没回河南老家,女儿唱起外婆教的这首童谣。女儿不懂,缠着妈妈问“什么是糖瓜粘”。对城里生城里养的女儿来说,故土的年味儿离得远了些。岁行腊末,趁着年前最后几日,我要带女儿感受北方的年节。

  赶一场年集,认识十多个叔伯阿姨

  我老家在河南东南部一个山城,这里是淮河的发源地,和湖北隔河相望。因被大别山脉环绕,相对闭塞。虽然这些年外出闯荡的年轻人多了,给家乡带来新风,年节里老讲究还在延续。比如一年三节礼(端午、中秋和春节)走亲访友的传统还在,腊月廿三用糖瓜粘祭奠灶神爷“上天言好事”的习俗没丢,超市啥都有但还要去露天集市赶大集的热闹也在。

  腊月廿九,年前最后一个集市,妈妈带着我和小女儿赶了趟年集。

  不同于超市里货品码放齐齐整整,集市是露天的,商家集中在路中间“背对背”摆摊,辟出左右两条路,赶集的人从两边过,一去一回逛个全场还不走“回头路”。

  集市不足一千米,妈妈从这头买到那头,用了一下午,不是要买的东西多,也不是集市人多挤拥不动,而是走一步停三回,见面都是熟人。买块羊肉和羊倌拉两句家常,都能认识个“山路十八弯”的亲戚,或是十多年前隔壁邻居二姨家的堂哥。

  谁家闺女还没嫁人,谁家又添了个大胖小子,谁又和谁对上了亲家成了一家亲……小地方的集市更像是集会,不仅交换物资,还交换信息,不少姻缘、不少生意萌芽于此。

  我跟着妈妈赶一场年集,认识了十多个叔伯阿姨,还有一个十多年前的邻家二哥,如今杀猪宰羊过日子,定要送妈妈半扇排骨,称从乡下收来的土猪味道好,推让十几个来回,定要妈妈收下。邻家二哥说他妈妈至今还念着当年邻里的关照,还要看看我妈妈。最后,妈妈被推出一米远,回过头来,从兜里掏出两百块钱,硬是扔了过去。

  土鸡土猪土菜,在老家管饱

  因为有大片农村,蔬菜禽肉大多是本地供应,这几年也有白色泡沫箱装的外地青瓜、西兰花和西红柿这些反季节蔬菜,妈妈买的不多。最爱买的还是那些摆在地上,堆得冒尖、带着泥巴烂叶子的本地菠菜、胡萝卜和刚从塘子里挖出来的黑色莲藕。

  妈妈说,大城市里花钱买不来的土鸡土猪土菜,在老家“管饱”。

  路边裹着大棉袄的老爷子守着一摊菠菜,妈妈拿眼一瞧说“这是咱本地菠菜”。

  叶上带齿、叶子不过一指长,一棵菠菜散开没超市里的肥大,短短窄窄的一小棵,妈妈顺势搬来小板凳,坐下开始收拾,黄叶子摘掉,泥巴敲敲,四岁小女儿也帮忙收拾菠菜,不管黄绿叶子,全都捋掉,只留中间一片,拿给外婆看,外婆说“不许糟蹋吃食”。

  一下午,连买带送,妈妈备齐了年货,小女儿跟着一起认识了不少老家亲戚,也感受到了老家人的热情,她收获了两个小哥哥送的弹球和小汽车,还有奶奶给的一大把奶糖和一捧爆米花,至于糖瓜粘,我也在这个集市上寻到了,用麦芽糖抽成长条裹上厚厚的芝麻,还有北方年节里少不了的麻叶、麻花和馓子。

  妈妈说,过去交通不便,走亲戚要穿山越岭,午饭没开席,要先吃一碗开水红糖泡的米花茶或馓子汤,现在条件好了,每年春节,妈妈还会备上些老底子的吃食,图的是个“热闹”。

  故事2:诸暨团圆果 圈紧的动作就像人的团圆

  对诸暨人来说,有了团圆果才叫过年。

  我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要问诸暨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在哪,有人说菜场,因为这里藏着最朴实无华的美味;有人说是大街小巷,因为一到过年就会到处张灯结彩;有人说庙会,因为这里有最热闹的表演和最欢乐的笑声。而我,却觉得诸暨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是每家每户包团圆果的时候。

  团圆果是团圆饭中必不可少的

  团圆果寓意“团团圆圆”,对诸暨人来说,团圆果是团圆饭中必不可少的。在我的记忆里,节前每家每户都会包,而且一包就包好多,能吃上一个月,时不时蒸一下当点心。因为每家每户都会包,都会拿来当点心,所以难免会被比较“谁家的馅做得好吃”。

  腊月廿八晚上8点,诸暨陶朱街道一户傅姓人家里,灯火明媚,笑声不断。一大家子正围着圆桌包团圆果,老的少的,站的坐的,就连五六岁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时常要等到年廿八才回家。过年,就是他们一家团聚的日子,而他们肯定会做这件事。

  团圆果分白果和青果,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而成。果里都有馅料,白果包咸馅,一般用猪肉、豆腐、冬笋、咸菜等炒制;青果包甜馅,一般用豆沙馅,青果有时候也做成雪团,即团成圆形后外面裹一层糯米。因为长得很像荸荠,所以又叫荸荠果,包好后放在锅里隔水蒸熟为止。

  圈紧团圆果如同游子回家团圆

  “来,我教你,看,先将一团捏成碗状,然后沿着边打褶,再一点点圈紧,直到顶部紧紧地团在一起。”85岁的老人一边讲解,一边给娃娃们示范。

  仔细盯着,发现这个过程真的很有意思,圈紧的过程,真的非常像过年时,一家人从四面八方往家赶,最后在家里团圆,共享天伦。

  不一会儿,之前包好的团圆果蒸熟了。大家纷纷停下来品尝。

  “真好吃!真好吃!真好吃!”孩子们夸张又真诚的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户人家,出嫁五年的外甥女,因为自己的妈妈不太会包,每年都会打电话给自己的舅舅舅妈,让家里留好一份,等她过完年拿回自己家里吃。

  她说:“过年的记忆,最有趣的是放鞭炮的瞬间,而让味蕾得到最大满足的就是吃上团圆果。”我与她一样,过年最想念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叫团圆果的点心。有了团圆果,才叫过年。

  故事3:吃上一口荆州鱼糕 满满都是家乡的味道

外孙女“围观”樊师傅做鱼糕

  我的家乡是湖北荆州。她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

  荆州的美食,是我们的第三张名片

  荆州拥有的两张靓丽的名片,让她与湖北的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第一张名片:“楚国故都、三国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在此建都411年,此后又有14位帝王定都于此,并走出了130多位宰相,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都”“宰相之城”。此外,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而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更是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第二张名片:“鱼米之乡、中国粮仓”。荆州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淡水产品、油菜籽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市州之首,被誉为“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

  虽然这两张名片已足够亮眼,但在不少荆州本地人看来,还有一张名片同样值得自豪——那就是荆州的美食。

  荆州有不少关于吃的歌曲,比如有一首《荆州点心总动员》:香喷喷的矮子饼、圆溜溜的米元子、脆香香的锅块、酸辣辣的凉粉、挑担子的顶顶糕、流传千年的九皇饼……光是听歌,就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荆州人还有这样一句自嘲的话:“荆州人会吃、更好吃。”更是形象地说明了荆州人对美食的喜爱。

  在他乡吃上一口,满满的家乡味道

  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一次美食盛宴。“荆州鱼糕”“皮条鳝鱼”“千张扣肉”“荷塘三宝”“油焖大虾”“腊蹄烘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要问起这些美食中,最能代表荆州特色的是哪一道菜,十有八九的荆州人都会首推“荆州鱼糕”。

  “荆州鱼糕”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鱼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足见“荆州鱼糕”的与众不同。

  樊师傅今年62岁,每年过年都会做鱼糕,除了自己家食用外,还会送些给亲戚朋友。樊师傅告诉记者,“荆州鱼糕”从选料到最终成品有不少讲究。首先是原料,要选新鲜的青鱼或草鱼,再配以略肥的猪肉。淀粉、鸡蛋、食盐则是辅料。

  制作时,先将鱼肉切片去刺,清洗去油后制成鱼糜,接着再将猪肉剁碎成肉泥,加入淀粉、食盐、蛋清,和鱼糜一起搅拌。

  这搅拌的过程,可是一功夫活,最终的鱼糕有没有弹性,筋不筋道,就全看这搅拌有没有用力。期间,会感觉鱼糜变干变重,不要停,加入少量清水,继续搅拌。那怎么看搅拌好了没有?可以取一碗清水,将搅拌的鱼糜捏成一个小圆子,放入水中,如果圆子浮上来了,就说明好了。

  等鱼糜搅拌好后,放入蒸锅,大火蒸30分钟左右,待鱼糕熟透后,将蛋黄均匀地涂抹在鱼糕表面,这样鱼糕才算最终做成。

  鱼糕可做主菜可做配菜,煲汤或是下火锅味道最佳。不少出外打工的,都会带上一大块,在他乡吃上一口,满满的家乡味道。

  故事4:新昌品米海茶 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蜜

石林宣冲泡了米海茶准备待客

  离宁波不远,有座浙东小城名叫新昌,虽然隶属于绍兴,但与宁波毗邻,不少新昌游子都来宁波生活扎根。新昌人石林宣在大年初一,早早起床,炒好当地的特色小吃——米海,等待女儿女婿上门。在等待期间,石林宣向记者分享了米海茶待客的故事,他说,米海茶就是新昌人的年味,更是在外漂泊的游子们的乡愁。

  大年三十炒米海 正月初一待客忙

  石林宣今年69岁,早已退休在家,女儿和女婿在宁波工作。每到正月初一,女儿女婿拜年时,他和老伴都会用米海茶招待。

  对于新昌人来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也是一个漫长而又愉悦的时期。“从农历腊月廿三到农历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都是过年,每一天都需要按照习俗置办年货。”石林宣和老伴前几年搬进了新房,但对老规矩从不马虎,尤其看重年三十这一天。

  在新昌,年三十又叫“落灯夜”。在这一天里,大家都要置办一些特色小吃,比如打肉冻,炸麦蟹。石林宣一边说,一边“指挥”老伴从厨房拿出了米海,“这一天,尤其不能忘了炒米海。”

  米海,其实就是一种糯米制品,当地人先把糯米胀饱,然后蒸至半熟,再碾扁晒干后,上锅用小火炒成松脆状态。要吃的时候,放入杯中或碗里,用糖水冲泡,就成了米海茶。

  新昌习俗中,正月初一是走亲访友的日子,只有这一天,才能享受到米海茶的味道。聊天中便有客到,石林宣不敢怠慢,从食品袋中抓出一把米海,用糖水冲泡后端到客人手中,这时,老伴还不忘往碗里加了一块金桔饼。“这意味着甜甜蜜蜜。”石林宣的老伴顺口加了一句祝词。

  原来的年味现在成了居家食品

  石林宣觉得新昌以往过年的习俗都是围绕着“精打细算”四个字而来的。

  “以前物资紧缺,只有快过年的时候,凭票买到一点点米海。因此,炒制米海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米海受潮发霉,浪费了配给。炒迟了,正月初一又无法待客失了体面。”石林宣告诉记者,因此大年三十就成了炒米海的规定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米香味道,馋死了一群小孩。”

  如今的新昌早已脱离了物资紧缺的时代了,石林宣品着米海茶望着窗外高楼大厦说,现在整个新昌发展很快,一转眼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前几年,老的104国道和鼓山是城内和城外的分界线,现在老104国道成了市区的一条主干道,鼓山也成了城区内的景观之一。”石林宣感叹,如今的日子犹如米海茶这般甜蜜,而以前只有正月能喝到米海茶,现在也成了随时能吃到的居家食品。

  “爸,妈,我们回来了。”说话间,女儿女婿踏入了家门,石林宣的老伴赶紧冲上米海茶端了上去,望着女儿女婿甜甜蜜蜜地喝着米海茶,石林宣绽放出了甜蜜的笑容。现代金报记者徐晨冰 高凯 章萍王冬晓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