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主动担当 依法履职积极有为
——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回顾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2018年在人们的日历中翻过;在新使命的践行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宁波的生动实践,又结下了累累硕果——
创新实施立法起草“双组长”制,着力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水平;
探索审议意见清单制和销号制,实现大气污染防治、食品安全等工作监督“闭环”;
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制定全国首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地方标准,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主动服务“六争攻坚”大局,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主动担当、彰显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提质,保证立法务实管用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问题与千家万户关系密切。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顺应群众期待,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立法。
去年1月,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该条例于去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浙江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各界人士称赞该条例:“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直接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铺平了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是一部真正管用的好法规。”
“地方立法关键要管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说。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是确保立法务实管用的“牛鼻子”。
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发挥重点立法项目“双组长”制度优势,针对涉及重大问题充分沟通协调。首次执行我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中关于法规施行一年后的六个月内就实施情况实行报告制度的规定,推动法规有效实施。
持续推进开门立法,每轮立法计划、每个立法项目都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18年,共召开立法座谈会95次,邀请277人次代表参与立法活动,听取各方面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组织开展包括26位市级领导干部代表带队的人大代表主题接待活动,对268名代表群众的1042条次意见建议,逐一分析研究,认真梳理吸纳。
法,治国之重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社会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坚持“敢于破难、善于提质”的工作导向,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使每件地方性法规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有效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6件、废止1件,其中《宁波市地理信息资源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个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地方性法规。另外,还就专利管理等14个项目开展了立法调研。
突出重点,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闭环”监督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范例。
去年10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市政府研究处理贯彻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审议意见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标志着市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实现“闭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市人大常委会突出食品安全监督主线,创设了“十步法”,即按照“听”“访”“谈”“征”“查”“单”“审”“表”“评”“函”等十环节工作方法,推进人大监督往深处、往实处发展。近年来,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实效。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宪法和监督法,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注重监督与支持相结合,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市人大常委会增强监督实效,促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地方国家权力规范运行。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法开展对“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监督;聚焦保障人民权益,开展对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专项审议和专题询问;聚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展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监督;聚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治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开展监督;聚焦助推财政规范高效运行,对预算执行、审计整改、债务管理开展监督……全年监督工作显得十分“饱满”,而且富有成效。
其中,许多监督工作均属创新之举:首次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首次实施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制度;首次单独听取和审议审计反映问题整改情况报告;首次委托主任会议开展全口径政府性债务管理监督;首次在市级层面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监督领域,提升了监督实效。
依法决定,有力支撑改革发展
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在去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余红艺向中外媒体介绍了发轫于我市宁海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相关情况,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创新。去年,实现票决制工作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在市本级层面,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体市人大代表票决出10个民生实事项目。为推进项目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成立10个项目监督组,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专委会组织、代表中心组参与,开展季度监督、年度评估,进行满意度测评。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代表会商制指导意见,全市已有68个街道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会商工作。
市委号召,人大响应。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推进重大事项决定工作,围绕市委决策部署,作出《关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改革创新、突出产业振兴、完善治理体系、推进富民强村、凝聚各方合力等6方面重点要求,为我市在更高水平实现农村美丽、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还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决定》《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市的地方性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决定》等,保障相关工作和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确保党委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修改完善人事任免办法,进一步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一年来,共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8人次。
强化保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作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拓宽代表闭会期间活动途径,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代表联络站“四化”建设,即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和联络信息化建设。
去年10月30日,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会同市质量监督局、市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编制的我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标准——《人大代表联络站基本规范》正式发布,这是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目前,全市已有102个代表联络站实现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和联络信息化。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平台、完善履职规范,进一步推动发挥代表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说。
加强议案建议督办,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市人大常委会深化代表议案处理和建议办理工作。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2件代表议案,已转化为相关立法和决定成果。去年,代表提出的597件建议已全部办理答复,促成问题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329件,占比达55.11%,创历史新高。
在审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建议办理工作实施满意度测评,进一步推动建议落实、问题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还进一步丰富代表履职形式,集中开展“代表活动月”活动,组织全市五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调研257次,召开重要情况通报会90场。深化代表专业小组建设,建成覆盖各工作领域的13个代表专业小组,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旅游经济等监督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记者吴向正 摄/朱勤锋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