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1点,阳光有些慵懒,穿着校服的平平(化名)趴坐在窗台边,手里翻着一本余华的《活着》。父亲手肘撑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站在一边陪着她。
画面美好到让人忘记他们正身处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病房的一角;美好到让人忘记,这位17岁的花季女孩是一个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
被确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自始至终少女都没哭过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血液病。它来势汹汹,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高达80%。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亲人之间的匹配度高,排异少。然而——平平身边的这位父亲,却和她没有血缘关系。
丽水遂昌的西畈乡,平平的家就在这里。现在已不多见的土屋平房里住着一家四口。父亲老刘是个农民,本分地守着两亩田,偶尔做做零工;母亲是江西人,患有精神疾病,常年服药;平平还有一个小1岁的弟弟。
清贫,一望而知。
平平在遂昌中学读高二,很瘦,脸色白得没有血色。从小到大,她都这样。她说,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吧,所以经常没力气、头晕,但没有大毛病。
但这样的认知,在今年2月24日划上了休止符。那天上着课,她突然肚子痛,忍着没吭声,结果痛到连晚自习都没上。她战战兢兢告诉了班主任,当晚班主任就带着她去了医院:血常规异常。
后来老刘直接带着平平去了丽水的大医院。住院、做检查,整整10天,平平被确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刘不晓得,平平自己上网查了,知道这个病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我状态这么好,还不至于做移植手术,应该挺快能好的。”
她安慰着自己,也给自己做了主——就在丽水治,能治多少算多少。
自始至终,她没有哭过。
因为遇见这些好心人,少女觉得黯淡的生活竟也明亮起来
小学时候,平平每周的零用钱是10元。弟弟上学之后,她的零用钱减半。当然,就算5元钱,平平也都存起来了。她说,自己存了很多钱,最大的一张面额是10元钱。她想着家里有需要就可以拿来用。
上初中后,平平到遂昌县民族中学读书。为了省路费,她一两个月才回一趟家。她的周末时间,都用来学习。一个年级600多人,她的成绩是前10名。
家庭困难的优等生,总能收到更多的关注。浙江某公益组织从平平高一开始资助她的。每学期的学费、衣服、生活日用品都是他们承担的。
因为遇见这些好心人,少女觉得黯淡的生活竟也明亮起来。
在公益组织的帮助建议下,3月7日,父亲老刘揣着8000元钱,带着平平,坐火车从丽水来到了杭州。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周郁鸿是血液病专家,她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例,也见过很多贫穷的家庭。在生命面前,谁也没有放弃的权利。她想救救这个爱笑的女孩。“只要及时介入治疗,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话,治愈率高达80%。”周郁鸿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