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唯一农渡船女船长 摆渡30年她成岛上最美风景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03-17 07:51:00报料热线:81850000

  吴爱图驾驶着渡轮

  乍暖还寒的日子,象山石浦延昌码头有些冷清。随着一阵咸腥的海风吹过,水面荡起涟漪,等候在码头的人开始朝海岸走去,“象农渡98”号渡船靠岸了。

  从延昌码头到对面的铜钱礁岛,乘船时间不过10分钟,这条轮渡却是岛上居民出岛的唯一交通工具。47岁的吴爱图是这条农渡船的船长,也是宁波唯一的农渡船女船长。30年来,她成了岛上最美风景。

  17岁跟随父亲上船一艘渡轮养活两代人

  石浦港中间有个小岛,叫铜钱礁岛,家家户户以海为生。摆渡船是岛上人出岛唯一的交通方式。碰上台风季,渡船停航,小岛几乎与世隔绝。

  吴福亮今年73岁,是个老渡工,在船上干了一辈子,家里5个孩子,吴爱图是家中长女。17岁那年,吴爱图母亲因病去世,她跟随父亲上了渡船。“我是哭着被拉上船的,没办法,母亲不在了,只有我顶上。”

  船上的日子单调乏味,对17岁的少女来说,日子过得很难熬。“一家人都指着这个吃饭,弟弟妹妹还小,只有我上船帮忙。哭了好一阵子,开始慢慢适应。”起初,父亲开船,吴爱图负责收钱。空闲的时候,父亲会在驾驶舱手把手教她,很快她就能独自操控了。

  17岁上船后,吴爱图的生活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渡船。日子虽苦,但渡船养活了两代人。 “以前,父亲靠着老渡船养活了5个孩子。我们夫妻俩靠这艘渡轮,把女儿拉扯大,她马上就大学毕业了。”

  丈夫救人没能回来 她毅然回到渡轮接班

  开渡轮是苦差事,对女人来说更为不易。但吴爱图说起这些,总是云淡风轻的模样。“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从最兴盛时每一趟有七八十人,到如今铜钱礁岛只剩七八十位老人,吴爱图始终不忘初心。每次开船,她都像第一次那样全心投入。

  海岛村民乘船出行

  做这一行30年,最难忘的就是夫妻俩在渡轮上的日子。“我们总盼着,等女儿出嫁了,我们就上岸了,享享清福。”但这个梦想终究落空了。2016年12月的一个晚上,有村民急着要出门,丈夫二话不说,撑船出门。

  村里有人生病,或者碰上生孩子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然而,丈夫那一次出门后,却再也没有回来。“听说是为了救那个落水的人。人是救上来了,自己体力不支再也没上来……”

  听到这个惊天噩耗,向来坚强的吴爱图直接瘫倒在地,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整整20多天,她闭门不出,天天以泪洗面。她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根本没心思开船了,不想再干这个了。一想到他,心里说不出的苦。”

  当时很多村民担心:这个渡轮肯定开不下去了。

  谁知道,一个月不到,吴爱图再一次回到渡轮上,只是脸上少了往日的神采。她比谁都清楚,如果她不开,村里的人就出不去了。 “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年纪大的,又不会开。”

  每天往返五六十趟 30年从未出过状况

  3月4日,53趟;3月5日,56趟;3月6日,55趟……在驾驶舱,记者看到了吴爱图的《航海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天的客流量。

  从延昌码头到铜钱礁岛,乘船时间约10分钟。这样的航线,她每天要开五六十趟,一天的客流量在500人次左右。初步估算,30年来她已运送了450万余人次。

  象农渡98号穿梭在繁忙的石浦渔港内

  “以前的老渡船,夏天热,屁股上全都是痱子。冬天,船舱都是透风的,,手上全是冻疮。”吴爱图告诉记者,从早上6点忙到傍晚6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中午只有45分钟吃饭,煮个泡面或到小店吃碗海鲜米豆腐,是她最稀松的日常。

  “船老大”大多是站着开船,而吴爱图却是坐着转动船舵。“我个子小,这是专门为我定做的。不然站着,我连这船舵都够不着。”30年来,这个几平方米的驾驶舱就是她的全世界。记者注意到,驾驶舱里的小镜子和粉红色的闹钟,让人感觉到这逼仄空间里的一丝柔情。

  在海上航行,危险随时可能出现,需要百分百的专注和冷静。“有一次涨潮,一排船缆绳断了,潮水又急,那排船直接压向渡船。当时真的吓懵了,赶紧掉头,用尽全力把船靠岸,所幸没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吴爱图还心有余悸。而一到休渔季,铜钱礁岛附近停靠了100多艘渔船,每次停靠渡轮都是一次考验。但吴爱图凭借精湛的技术,30年来从未出过状况。

  期待着退休的日子 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以前,农村渡船采用的是“以渡养渡”和承包经营的模式。由于没有换班的渡工,这么多年来,吴爱图全年无休。去年8月,象山港航管理部门对农村渡运实行了改革,吴爱图从“个体户”摇身一变,成了“企业职工”,参照国企标准领取工资,享受社保,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现在收入增加了,还有休息时间,总算熬出头了。”吴爱图开玩笑地说,“人生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我想自己来支配。”

  17岁失去母亲,中年丈夫意外离世……虽然命运一次次地和她开玩笑,但记者在吴爱图脸上看到一抹笑容,波澜不惊。

  她说,女儿在温州上大学,明年就大四了。“女儿大学毕业,我也快退休了。我想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把以前耽误的日子补回来。”

  通讯员宋兵毛沄芝 记者薛曹盛 摄影记者张培坚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唯一农渡船女船长 摆渡30年她成岛上最美风景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03-17 07:51:00

  吴爱图驾驶着渡轮

  乍暖还寒的日子,象山石浦延昌码头有些冷清。随着一阵咸腥的海风吹过,水面荡起涟漪,等候在码头的人开始朝海岸走去,“象农渡98”号渡船靠岸了。

  从延昌码头到对面的铜钱礁岛,乘船时间不过10分钟,这条轮渡却是岛上居民出岛的唯一交通工具。47岁的吴爱图是这条农渡船的船长,也是宁波唯一的农渡船女船长。30年来,她成了岛上最美风景。

  17岁跟随父亲上船一艘渡轮养活两代人

  石浦港中间有个小岛,叫铜钱礁岛,家家户户以海为生。摆渡船是岛上人出岛唯一的交通方式。碰上台风季,渡船停航,小岛几乎与世隔绝。

  吴福亮今年73岁,是个老渡工,在船上干了一辈子,家里5个孩子,吴爱图是家中长女。17岁那年,吴爱图母亲因病去世,她跟随父亲上了渡船。“我是哭着被拉上船的,没办法,母亲不在了,只有我顶上。”

  船上的日子单调乏味,对17岁的少女来说,日子过得很难熬。“一家人都指着这个吃饭,弟弟妹妹还小,只有我上船帮忙。哭了好一阵子,开始慢慢适应。”起初,父亲开船,吴爱图负责收钱。空闲的时候,父亲会在驾驶舱手把手教她,很快她就能独自操控了。

  17岁上船后,吴爱图的生活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渡船。日子虽苦,但渡船养活了两代人。 “以前,父亲靠着老渡船养活了5个孩子。我们夫妻俩靠这艘渡轮,把女儿拉扯大,她马上就大学毕业了。”

  丈夫救人没能回来 她毅然回到渡轮接班

  开渡轮是苦差事,对女人来说更为不易。但吴爱图说起这些,总是云淡风轻的模样。“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从最兴盛时每一趟有七八十人,到如今铜钱礁岛只剩七八十位老人,吴爱图始终不忘初心。每次开船,她都像第一次那样全心投入。

  海岛村民乘船出行

  做这一行30年,最难忘的就是夫妻俩在渡轮上的日子。“我们总盼着,等女儿出嫁了,我们就上岸了,享享清福。”但这个梦想终究落空了。2016年12月的一个晚上,有村民急着要出门,丈夫二话不说,撑船出门。

  村里有人生病,或者碰上生孩子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然而,丈夫那一次出门后,却再也没有回来。“听说是为了救那个落水的人。人是救上来了,自己体力不支再也没上来……”

  听到这个惊天噩耗,向来坚强的吴爱图直接瘫倒在地,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整整20多天,她闭门不出,天天以泪洗面。她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根本没心思开船了,不想再干这个了。一想到他,心里说不出的苦。”

  当时很多村民担心:这个渡轮肯定开不下去了。

  谁知道,一个月不到,吴爱图再一次回到渡轮上,只是脸上少了往日的神采。她比谁都清楚,如果她不开,村里的人就出不去了。 “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年纪大的,又不会开。”

  每天往返五六十趟 30年从未出过状况

  3月4日,53趟;3月5日,56趟;3月6日,55趟……在驾驶舱,记者看到了吴爱图的《航海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天的客流量。

  从延昌码头到铜钱礁岛,乘船时间约10分钟。这样的航线,她每天要开五六十趟,一天的客流量在500人次左右。初步估算,30年来她已运送了450万余人次。

  象农渡98号穿梭在繁忙的石浦渔港内

  “以前的老渡船,夏天热,屁股上全都是痱子。冬天,船舱都是透风的,,手上全是冻疮。”吴爱图告诉记者,从早上6点忙到傍晚6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中午只有45分钟吃饭,煮个泡面或到小店吃碗海鲜米豆腐,是她最稀松的日常。

  “船老大”大多是站着开船,而吴爱图却是坐着转动船舵。“我个子小,这是专门为我定做的。不然站着,我连这船舵都够不着。”30年来,这个几平方米的驾驶舱就是她的全世界。记者注意到,驾驶舱里的小镜子和粉红色的闹钟,让人感觉到这逼仄空间里的一丝柔情。

  在海上航行,危险随时可能出现,需要百分百的专注和冷静。“有一次涨潮,一排船缆绳断了,潮水又急,那排船直接压向渡船。当时真的吓懵了,赶紧掉头,用尽全力把船靠岸,所幸没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吴爱图还心有余悸。而一到休渔季,铜钱礁岛附近停靠了100多艘渔船,每次停靠渡轮都是一次考验。但吴爱图凭借精湛的技术,30年来从未出过状况。

  期待着退休的日子 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以前,农村渡船采用的是“以渡养渡”和承包经营的模式。由于没有换班的渡工,这么多年来,吴爱图全年无休。去年8月,象山港航管理部门对农村渡运实行了改革,吴爱图从“个体户”摇身一变,成了“企业职工”,参照国企标准领取工资,享受社保,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现在收入增加了,还有休息时间,总算熬出头了。”吴爱图开玩笑地说,“人生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我想自己来支配。”

  17岁失去母亲,中年丈夫意外离世……虽然命运一次次地和她开玩笑,但记者在吴爱图脸上看到一抹笑容,波澜不惊。

  她说,女儿在温州上大学,明年就大四了。“女儿大学毕业,我也快退休了。我想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把以前耽误的日子补回来。”

  通讯员宋兵毛沄芝 记者薛曹盛 摄影记者张培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